1.病区接到入院通知后,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接待新患者,双人核对患者身份,正确佩戴腕带,责任护士进行自我介绍。
3.通知主管医生接诊新患者。
4.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入院护理记录。
5.给予入院指导,并进行安全告知。
6.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1.全身情况 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疼痛评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状况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身营养状况、康复筛查、压力性损伤风险、跌倒风险等。
2.专科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有无胸闷、胸痛等),心肌传导功能(有无意识障碍、头晕、痉挛、发绀等),心脏泵血功能(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水肿等)。
3.辅助检查 了解血常规、血电解质、血心肌酶谱、血肌钙蛋白、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凝血功能全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等阳性结果。
根据医嘱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注意观察疗效。
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正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血电解质情况,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表现,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色视、心律失常等;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及血电解质变化;使用扩血管药物时,应观察血压变化;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应注意有无出血征象;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时,应注意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变化及心功能是否耐受等,建议维持血钾水平在4.0mmol/L以上。
1.心源性呼吸困难 常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
(1)评估要点
1)评估呼吸困难的原因及诱因。
2)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困难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有无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
3)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心率、心律、经皮血氧饱和度、体位、面容与表情、皮肤黏膜情况等。
4)评估心音及呼吸音变化。
5)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2)护理措施
1)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衣服过紧、盖被过厚。
2)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及抗心衰、抗感染治疗,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在20~30滴/min,防止诱发急性肺水肿。
3)宜高纤维素、易消化、不易产气饮食,以防便秘及腹部胀气。
2.胸痛 多种循环系统疾病均可出现胸痛症状。
(1)评估要点
1)评估胸痛的原因及诱因。
2)评估胸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3)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变化等。
4)患者过去曾使用过的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
5)评估疼痛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6)监测血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心电图变化等。
(2)护理措施
1)胸痛发作或加重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
3)遵医嘱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注意血压、心率变化。疼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使用时应监测血压、呼吸等情况。
4)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等。
5)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6)必要时做好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准备。
3.心悸
(1)评估要点
1)评估心悸的原因及诱因。
2)评估心悸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有无头晕、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
3)评估心悸发作时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变化。
4)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甲状腺功能等。
(2)护理措施
1)心悸发作时,取高枕卧位、半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症状缓解后根据患者病情及心脏功能水平适当活动。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
3)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注意有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4.心源性水肿 最常见的病因是右心衰竭,其特点是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垂的部位。
(1)评估要点
1)评估水肿的原因及诱因;患者的钠盐摄入量,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容量平衡状态等;水肿与饮食、体位、活动的关系。
2)评估水肿出现的部位、时间、程度、特点、对称性及消长情况,压之是否凹陷,皮肤是否完整。
3)评估意识、生命体征、体重、颈静脉充盈程度等。
4)监测血生化全套、胸片、心电图、B超等。
(2)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及心脏功能水平适当活动,休息时抬高下肢,重度水肿者应卧床休息,伴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的患者宜取半卧位。
2)宜高蛋白、低盐、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
3)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用药后尿量、体重(空腹、同衣服、同磅秤、排尿后测量)的变化及水肿消退情况。
4)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或尿量,伴腹腔积液患者每天测量腹围。
5)预防压力性损伤,保持皮肤清洁,衣着柔软宽松,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时忌用拖、拉、扯等动作,必要时使用减压措施。
5.心源性晕厥
(1)评估要点
1)评估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
2)评估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3)评估生命体征、心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变化。
(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床上排便,加强生活护理。
2)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诱因,一旦出现头晕、黑曚等先兆,应立即下蹲或平卧,以免摔伤。
3)必要时可植入心脏记录仪以明确病因。
4)心率显著缓慢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1.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或重体力劳动。
2.心功能Ⅱ级患者,可进行一般日常活动,但需增加休息时间。
3.心功能Ⅲ级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4.心功能Ⅳ级患者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必要时双腿下垂。稳定期可适当床上活动,以不引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原则。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
5.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心功能改善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宜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便秘或大便干结者,及时遵医嘱处理。
评估患者皮肤及口腔黏膜情况,根据病情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理解和尊重患者,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宣教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必要时请精神卫生科会诊,酌情使用药物干预。
宣教自我监测、休息与活动、饮食、服药及复诊等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