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导致右室做功增加而引发的心脏病,以右室肥厚为主,同时也可伴有右室扩张,多由COPD引起,慢性心脏缺血是关键。
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有无支气管、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2)有无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胸廓、脊椎畸形、脊椎结核等。
(3)有无肺血管疾病,如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等。
2.症状体征
(1)心肺功能代偿期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等。查体有发绀,肺气肿体征,闻及干、湿性啰音,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大于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三尖瓣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肺性脑病的表现。右心衰竭时表现为明显气促、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查体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肝脏增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严重者可有腹腔积液。
3.并发症 肺性脑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4.辅助检查 了解血常规、血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全套、血尿钠肽、动脉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阳性结果。
5.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长期患病、社会活动减少等因素引起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1.休息与活动 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代偿期可适当活动。
2.饮食管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水肿时应摄入低盐低脂饮食,钠盐摄入量<3g/d,水分摄入量<1500ml/d,每天热量达到125kJ/kg,其中蛋白质摄入量为1.0~1.5g/(kg·d)。避免高糖饮食。
3.咳嗽咳痰护理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呼吸困难护理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5.心源性水肿护理 参见第三章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6.氧疗护理 参见第一章常见护理措施。
7.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剂、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肺性脑病 表现为头痛、兴奋、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昏迷等。一旦发生,应遵医嘱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避免高浓度吸氧,氧流量1~2L/min,以防抑制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通气量,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慎用镇静剂,禁用麻醉剂。监测意识、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栏、约束带进行安全保护。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参见第一章常见护理措施。
3.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一般的心律失常通过控制呼吸道感染及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自行消失,如持续存在,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
4.休克 参见第一章常见护理措施。
5.消化道出血 参见第四章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以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抗凝治疗、替代治疗等为主。
1.自我监测 若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意识变化等,应及时就诊。
2.家庭氧疗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氧疗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说明氧疗装置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注意用氧安全。
3.休息与活动 根据心、肺功能及体力情况适当体育锻炼,以不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为宜,注意劳逸结合。
4.疾病知识宣教 积极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戒烟,保暖。教会患者有效咳嗽,进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锻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限制钠盐摄入。
5.用药指导 遵医嘱正确服药,口服利尿剂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电解质。
6.定期复诊 定期门诊随访,3~6个月至少一次,进行肺功能、血常规、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了解病情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维持或修改原有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