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支气管哮喘护理

【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的根治手段,长期规范化治疗以控制哮喘临床症状。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尽快缓解气道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治并发症。

2.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在评估和监测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定期根据长期治疗分级方案做出调整,以维持患者的控制水平。

【护理】

一、护理常规

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二、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有无哮喘家族史。

(2)有无接触与哮喘相关的诱发因素,如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蟑螂)、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饲料、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3)了解起病时间、治疗经过、病情控制等情况。

2.症状体征

(1)症状:发作期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于夜间、凌晨发作或加重。也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

(2)体征:非发作期可无阳性体征;发作期肺呈过度充气体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呈沉默肺。

3.并发症 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4.辅助检查 了解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痰液检查、血IgE、FeNO、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等阳性结果。

5.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因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恐惧、性格改变等心理反应。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

(二)护理措施

1.重度哮喘发作(原称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

(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注意安全。

(2)立即通知医生,备急救器械及药物。

(3)吸氧(可较高浓度给氧),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经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

(4)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失水及心功能情况补液(静脉补液量一般为2500~3000ml/d)。

(5)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6)监测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等。

(7)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必要时吸痰。

(8)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9)必要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10)心理护理。

2.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及烟、酒、咖啡、浓茶等,禁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蟹、牛奶及蛋类等。

3.环境管理 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不放花草,避免使用皮毛、羽绒或蚕丝织物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氧疗护理 参见第一章常见护理措施。

5.加强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1)药物祛痰。

(2)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多饮水(2500~3000ml/d)。

(3)胸部物理疗法,如指导有效咳嗽,给予翻身、扣肺、雾化吸入等。

(4)必要时吸痰。

6.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如使用激素类吸入剂后应正确漱口等。

(三)并发症护理

1.气胸 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胸痛、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等,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立即于胸腔排气,具体参见本章第十一节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2.纵隔气肿 表现为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胸骨后疼痛并向两侧肩部和上肢放射,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治疗的关键在于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原发疾病,根据积气量多少和临床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

3.肺不张 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因、阻塞的程度、发生的速度、受累的范围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可有呼吸困难、发绀、疼痛甚至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发热。治疗上应尽快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见第二章第六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5.支气管扩张 参见第二章第四节支气管扩张症护理。

6肺源性心脏病 参见第二章第八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出院指导】

1.自我监测 哮喘行动计划包括患者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进行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时如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如何及时接受治疗等。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征象,若出现鼻痒、咽痒、干咳、胸闷、呼吸不畅等,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疾病知识宣教

(1)避免诱发因素。哮喘危险因素集中在营养、过敏原(包括吸入和摄入)、污染(特别是环境中的烟草烟雾和交通相关空气污染)、微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避免摄入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持续喊叫等过度换气的动作;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室内过敏原的种类和数量,如不铺地毯、草垫,不放花草,不养宠物等。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学会哮喘发作时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及如何测定呼气流量峰值、如何记录哮喘日记等。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长期管理、防止复发的计划。

3.用药指导 哮喘患者应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方法。

4.定期复诊 定期对哮喘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患者主动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或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进行随访。

(1)评估哮喘控制:检查患者的症状或PEF日记,评估症状控制水平,如有加重应帮助分析加重的诱因;评估有无并发症。

(2)评估治疗问题:评估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检查吸入装置使用情况及正确性,必要时进行纠正;询问对其他有效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如戒烟);检查哮喘行动计划,如果哮喘控制水平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哮喘行动计划。

5.心理指导 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规律生活和乐观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程度保持劳动能力。 dWyeqtqQW6CE6iq2xP+nr96JpcbdBb0yjvq2A7+vgGK9Q9nhBhf3G2U9qDE3Qt5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