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通常由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中引起的气道或肺泡异常所致,以慢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其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给予支气管舒张剂、低流量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剂,必要时机械通气。
2.稳定期的治疗 教育与管理;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中药、其他药物(祛痰药、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等;氧疗;康复治疗。
3.外科治疗 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肺移植术。
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有无吸烟史,有无长期接触污染的空气。
(2)有无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史。
(3)有无长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
(4)有无个体易患因素(遗传因素、气道高反应性、肺脏发育或生长不良等)。
2.症状体征
(1)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可伴有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常有疲乏、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2)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触诊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3.并发症 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4.辅助检查 了解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痰培养检查等阳性结果。
5.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因长期患病、社会活动减少、经济收入降低等因素引起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1.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位与活动 急性加重期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休息,稳定期可适当活动。
3.氧疗护理 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或文丘里面罩可控式给氧。
4.咳嗽咳痰护理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5.呼吸困难护理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6.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见第十四章第三节呼吸训练护理常规。
7.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止咳药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使用氨茶碱时需观察有无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烦躁、恶心等,用药速度宜慢。
1.慢性呼吸衰竭 参见第二章第十二节呼吸衰竭护理。
2.自发性气胸 参见第二章第十一节自发性气胸护理。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参见第二章第八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1.自我监测 若出现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上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2.疾病知识宣教 使患者了解COPD的危险因素和常见症状,讲解吸烟的危害,劝其戒烟。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3.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强调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吸入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康复期指导 指导患者全身运动与呼吸锻炼相结合,可步行、骑自行车、练气功、打太极拳、家庭劳动等,锻炼时速度、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坚持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锻炼。加强营养,达到理想的体重。保持乐观的情绪。
5.家庭氧疗 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氧疗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注意用氧安全。告知患者1~2L/min吸氧,每天吸氧时间≥ 15小时。
6.定期复诊 早期随访安排在患者出院4周内,晚期随访安排在患者出院12周内。
(1)1~4周随访内容:评估患者在日常环境中的应对能力;回顾和了解治疗方案;重新评估吸入器技术;重新评估对长期氧气的需求;记录身体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用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或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记录症状确定共病的状态。
(2)12~16周随访内容:评估患者在日常环境中的应对能力;回顾了解治疗方案;重新评估吸入器技术;重新评估对长期氧气的需求;记录身体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测量肺活量;CAT或mMRC记录症状;确定共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