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是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事先设定药物、浓度、给药时间等各类参数,通过使用电子镇痛泵或输液泵由患者自我控制给药来镇痛的技术。按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皮下PCA(PCSA)和外周神经根丛PCA(PCNA)。
1.PCA的类型、镇痛方案、给药途径和速度。
2.PCA导管固定情况及给药通道是否通畅。
3.患者意识水平、呼吸频率、血压、脉搏等。
4.穿刺部位局部情况。
5.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6.评估要求每4小时评估一次。在开始使用PCA、更改方案、调整剂量、转科时,需立即评估。
1.认真交接。患者返回病房后,病房护士应与麻醉医生认真交接镇痛方案、给药途径和速度等,确认PCA泵给药装置运行正常,检查导管固定情况。
2.有效固定。避免脱落、移位、牵拉、扭曲、断裂,加强巡视。PCEA患者翻身时采用先侧后移的方法可延长硬膜外镇痛泵的留置时间,减少导管意外滑脱。对PCIA患者,注意观察静脉通路有无滑脱、阻塞,三通是否关闭等,治疗中需防止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3.开通给药通道。尽可能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
4.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PCEA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
5.健康宣教:
(1)实施PCA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PCA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正确使用PCA,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导管牵拉、滑脱、扭曲等,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自控键应由患者选定何时按压,家属和护士不得随意按压,除非患者要求帮助。
(4)使用PCA患者未经医生同意不得离开病房。
6.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1)若镇痛效果不理想,则应检查止流夹是否打开、管道连接是否通畅、硬膜外腔导管有无滑出等,评估患者及其家属自控键按压方法是否正确。排除以上情况后,通知医生,必要时请麻醉科会诊。
(2)若发现患者感觉异常或运动异常、过度镇静、呼吸频率<10次/min、血氧饱和度<90%,血压低于基础值20%时,则立即关闭止流夹,开放气道,刺激患者并报告医生,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的变化,必要时请麻醉科会诊,使用药物对症处理。
(3)尿潴留发生于镇痛治疗后24~48小时内,表现为排尿困难、耻区胀满。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
(5)对于皮肤瘙痒患者,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中性肥皂,禁用碱性肥皂,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必要时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