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区块链思维

人类社会经历的每一次飞跃,最核心的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更新,其本质是思维的迭代。思维的升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尤为关键。正如互联网不纯粹只是一种技术,也代表了一种思维模式,即互联网思维模式一样,区块链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多也代表了一种思维模式,即共识、共治、共享的思维模式。区块链是互联网之后人类又一次数字空间大发现,其不仅是一种提高社会效率的技术工具,而且是构建未来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数字思维的起点。区块链这个层面的价值,其产品形态表现为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区块链与互联网的融合将重构新一代网络空间,让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解构、颠覆与重构的时代。

一 重构:链网融合创新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区块链是一种信任机器,有人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还有人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账本。中国人民银行在《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中首次阐述了区块链的定义,即“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防篡改、防抵赖的技术”。关于区块链,可以从两个概念入手:一是“链”的概念,如供应链、食物链、生物链等,这些链的共性就是把属性相同或相关的东西用一个共同的纽带串接在一起。区块链其实也是一种链条。二是“区块”的概念,“区块”实际上是一个账本的档案,上面记录着“链”上产生的各种交易信息。从区块和链的概念来说,区块链的实质就是一个由人来制定协议规则,由分布式网络的各个节点来执行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状态的一个档案库。区块就是账页,链就是把账页连接成册的装订线,再加上骑缝章,使之不能被篡改。与传统账本相比,区块链有更神奇的地方,账本上的交易能够自动地验证,账本的状态能够自动地确认,形成共识。账页上的交易都能够向前追溯,具有透明性和可审计性。 从技术层面看,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享账本,是基于算法和代码的规则共识。从本质上说,区块链是建构数字世界的新工具。

区块链是解构价值的新工具 。“物理第一性原理” 作为量子力学的一种求解工具,在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区块链正是“物理第一性原理”应用于生产关系解构的最佳工具。目前,我们人类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种组织关系非常复杂,从合伙关系到公司制企业再到各种行业联盟,从政党到国家再到各种国际组织;同时,为了使资源在生产关系主体之间流通,并维护各主体之间关系的秩序,人类还设计了各类商业模式、制度和法律,创造了大量为了维护模式、制度和法律运行的第三方机构,比如法院、银行、券商、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这种中心化的资源调度和权力分配制度消耗了大量资源,但是区块链出现以前,这种井然有序的组织方式和规范严整的社会秩序是极有必要的,因为目前的组织形式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能够确保信任有效传递的持续帕累托改进后的进化结果。但是,在区块链时代,传统的社会契约形式将被颠覆。区块链以点对点信任直接传递和强制信任化的功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解构。其解构原理非常类似于“物理第一性原理”对宏观物理现象的解构,任何尺度的宏观物理现象,不管是山崩地裂,还是日月运行,都可以用最基本的质子和电子间的关系来解释。在区块链时代,任何经济行为,不管是股票发行还是破产清算,任何组织形式,不管是创业合伙还是跨国企业,都将被区块链解构,解构为最基本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 区块链的诞生改变了消费者、劳动者、创造者、所有者和组织者五类价值创造者的生产关系,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技术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了人们对货币、身份、秩序的认知。可以说,区块链是一种解构价值、传递价值、重建信任的工具。区块链与互联网互成镜像,巴比特创始人长铗认为,“区块链的逻辑可能跟互联网不仅是平行世界,他们是镜像关系”。所谓镜像,指的是对比关系,而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一个对比就是互联网是做信息的传输协议,而区块链是做价值的传输协议。进一步说,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区块链则实现了价值的量化互联。

区块链是建构平等的新工具 。当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心化生产关系被区块链以“物理第一性原理”解构后,如何重新建构新的生产关系变得至关重要。在区块链时代,解构后的个体将以“元胞自动机” 的方式重新建构,并且实现生产关系的彻底进化,人和人的关系也将随之重新定义。这种通过元胞和元胞之间点对点的关系,并且遵循一定规则互相作用的动力学模型,非常类似于在区块链上的人和人之间互动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生产关系建构同传统的生产关系组织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一个以资源配置为功能的权力和信任中心来主导经济生态圈的演化。 从工业化时代的资源导向,到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导向,再到区块链时代的价值导向,是商业文明的主导权从官方组织到市场组织再到每个个体的一步步交割。过去,我们建立了太多以利益为目的的“围墙”:人与人之间彼此不信任的“围墙”、公司与公司之间彼此欺诈算计的“围墙”、国家与国家之间高关税贸易保护的“围墙”。数字文明的成果应该惠及每一个人,拆掉“围墙”,链接个体。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提到,点对点的区块链网络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可能会让货币体系彻底改变,激进的税制改革也难以避免。其实不仅是货币体系的税制需要改变,基于区块链的经济模型和商业模型也会改变。通过区块链可以建造一个合理分配资源的协议,当技术发展到网络可以由机器和算法来操作时,区块链就可以做到对网络的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区块链未来可能会在网络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创造的所有技术都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只有区块链,用去信任的方式,建立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用去中心的方式,企图直接建立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区块链中各节点具有相对平等性,能够保障各参与方在利益分配中的相对公平。区块链是减少不平等的有效工具,这是区块链最让人兴奋的能力。区块链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不需要中心化枢纽管理节点、全民共同参与维护环境、智能合约参与的全民平等时代。区块链是一场消除世界不平等的自我救赎运动,让人无比期待。

区块链是重构秩序的新工具 。“社会秩序一旦被打破,就会倾向于重造”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源于其本质实现的是关系的重构。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这是人类社会秩序发生重构的原因所在。数字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三元空间的形成,而随着人们对三元空间的愈加了解,就会发现影响世界运行与发展的因素与关系愈多,这将使人类社会正常秩序赖以维持的复杂性和关系也变得愈加难以被清晰地表达与把握,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元空间中人类秩序的重构进行理解与预测的难度。认识和理解当前世界秩序,可能需要追溯到二战末期和结束之后的四次重要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奠定了全球货币金融秩序的基础,雅尔塔会议奠定了全球地缘政治秩序的基础,联合国成立会议奠定了国际法秩序的基础,梅西会议奠定了世界科技秩序的基础。这四次会议奠定了世界秩序架构。 进入21世纪,世界秩序开始受到多重冲击,已经呈现解构的态势。例如,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影响力逐渐衰落,从不同方面影响了战后所形成的国际秩序。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简单地补救战后的世界秩序,而是需要改造甚至重构世界秩序,以适应进入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社会。区块链将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新基础结构,这是因为,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说,区块链具备以下四个基本功能:其一,区块链可以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社会基础。以可编程社会为基础,以区块链作为“信任网络”驱动力,可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其二,区块链可以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个体基础。其中,涉及社会成员的数字身份、信任计算,构造个体与个体基于技术支持的新型信任体系。其三,区块链可以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法律基础。通过推动智能合约代替传统合约,实现区块链代码仲裁等实践,“代码即法律”普遍化。其四,区块链可以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经济基础。通过区块链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金融链,加速价值安全和高速交易与传递,形成新型数字资产和数字财富体系,完成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

二 共识 共治与共享

思维是隐藏在技术背后,比技术更重要的范式。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代表一种理念,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区块链思维是通往数字世界的通行证,是提前触摸未来的一份行动指南,被称作“互联网思维的升级版”,集中了区块链的所有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共识、共治、共享的思维观。区块链思维以去中心化为特点,每个节点都是建立在一种基于统一规则的“宪法”基础上,所以每个节点之间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能够将自己的交易记录分享给系统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并能够对记录的交易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这体现的就是区块链的一种共识、共治、共享的思维。区块链思维是一种促进人类大规模协作的思维。这里说明一下,不是因为有了区块链,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区块链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

区块链思维的灵魂是共识思维 。共识是区块链世界的核心词汇,区块链思维是以共识为基石来构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识。区块链能够顺畅运行,有赖于区块链上的分布式网络各个节点上的参与者共同遵从一定的共识机制。共识机制可以被看作是区块链运行的一条命脉。区块链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存在权威组织。共识机制可以说是实现人类组织体系革新的一个巨大突破,它与以往的金字塔体系截然不同,但也不同于平台垄断体系,它所形成的就是共识组织。人类纷争、世界动荡、国际矛盾本质是共识的流失、撕裂和瓦解,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公民幸福本质是共识的凝聚、达成和升华。今天,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兴风作浪,实际上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缺乏利益共识。区块链思维需要共识思维铸造其经脉灵魂,遵从共识思维堪比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它只需每个个体秉持理性追求共识就能使得社会大发展。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共识思维的重要性,只有凝聚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共识”意识,才能为人类闯过“至暗时刻”指明方向。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的“共识理念”,共识的达成需要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规则认同,团体成员共同接受法律、规则和规范;二是机构认同,团体成员一致认可实施这些法规的机构;三是身份认同,有了团体意识,成员才会承认他们的共识是公平达成的。可以说,区块链对人类认知模式最大的影响,是将“共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提炼出来,并再一次验证了这种思维可以不断使人类达到协作的新高度——即使没了中心,依然可以建立起生命力强大的协作系统。

区块链思维的基础是共治思维 。船桨划得整齐一致,大船才能行稳致远。区块链思维是以“共享价值链”为主要特征的“众治共赢模式”。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打败其他物种,战胜自然界的种种考验,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靠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共赢。众治共赢思维把所有的利益主体都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它是双赢思维的扩展。要求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时,通过“1+1>2”的机制,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各方均取得更好的结果。通过众治共赢思维建设全球新生态,回归区块链价值初心,跨国界、跨种族、跨信仰,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面对部分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浪潮和日趋脆弱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理想方案。区块链作为未来的重要技术,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共治思想提供技术支撑。在区块链的多中心框架下,汇聚全球多方力量,形成主权国家、非政府组织、民间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治理新体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最终实现全球共治。《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区块链”的理论。主权区块链与其他区块链一样,具有去中心化、多方维护、交叉验证、无须中介、全网一致、不易篡改等特点。但不同的是,在治理层面,它强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间尊重主权,在主权经济体框架下进行公有价值交付,而不是超主权或无主权的价值交付;在网络结构上,它强调网络的分散多中心化,技术上提供网络主权下各节点的身份认证和账户管理能力;在数据层面,它强调基于块数据的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的融合,而不是限于链上数据;在应用层面,它强调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共识机制的多领域应用的集成和融合,而不是限于金融应用领域。主权区块链底层技术设计的基础,即是区块链的“共治”思维。主权区块链是在主权国家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共同参与形成的整体性架构,将成为未来主权国家推动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形态。主权区块链将作为全球治理的数字基础设施,结合技术规则和法律规则完成“区块链+治理”工作。同时“主权区块链只是区块链发展的中间形态,将来在主权区块链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发展出超主权区块链甚至全球区块链” ,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功能。

区块链思维的本质是共享思维 。区块链是全人类共享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共享数据库:第一,账本共享。区块链是一个所有节点都可以共享的账本,这个账本被同步运行在世界各地所有参与网络的计算机当中。而共享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就是这个账本无法被任何人销毁、篡改,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因为没有人可以同时攻击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所有计算机。第二,理念共享。理念共享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中得到最有力的体现。共识机制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法律维持了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在区块链的世界中,共识机制就是利用代码和算法来保证区块链世界中的各个节点的正常运行。所有认同这个理念的节点,可以选择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第三,信任共享。区块链技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它可以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网络环境里,通过代码促成交易。在没有中心机构的信任背书下,所有参与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区块链的代码和加密技术,产生信任共享。第四,规则共享。互联网明显的中心化特征,使既有规则也完全是由中心节点来维护,监管失灵、暗箱操作等问题难以避免。而在区块链体系内,规则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各参与方都会根据规则来独立地验证数据。每一位参与者都会独立地验证其接收到的数据,并判断其是否违反规则。如果核实数据是有效的,那么参与者就会接受这份数据,并将其转发给其他人,只有当相关参与者同意后,新数据才能被视为有效数据,并被加入最终的区块链共享账本中。第五,数权共享。基于区块链的规则,只有数据的有效性得到大部分参与者的认同,其才可以被确认。通过权限分享的形式,每个参与者突破以往单一的角色身份,同时作为数据提供方、验证方和使用方,以创造者、监督者和使用者三重身份共同参与维护区块链数据的安全和有效性。因此,没有任何机构可以完全拥有数据的控制权限。第六,算力共享。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基于其Pow(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要求全球所有参与者必须付出相应的计算资源,来获取区块链货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利用了网络节点中闲置的算力资源。 也就是说,算力共享使被闲置的计算资源通过区块链的共享机制转移给有真正需求的用户群体,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便捷运用。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之所以我们人类能够打败各种比我们强大得多的野兽,最终在自然界崛起,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了集体,一块协作共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耕牛时代的精神是分散封闭,机械时代的精神是集中垄断,数字时代的精神是开放共享、扁平关联和协同互利”。区块链的基因就是共识、共治、共享,这些基因才是区块链与各领域融合过程中真正的力量之源。

三 区块链:一种超公共产品

作为最为典型的颠覆性科技代表,区块链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引发链式突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块链必将迎来更加高级的发展形态,并越来越显示出智慧特征,越来越体现出价值,越来越彰显出颠覆意义。可以预见,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增强和赋能,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更加交融和并行,物理世界、人的二元世界将变成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三维空间。当前,区块链在理论建模、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演进、群体突破、跨界融合的发展态势,推动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数字经济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所言:“区块链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里影响力最大的黑科技。”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规则、不安全、不稳定的世界,区块链则作为一种超公共产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秩序、更加安全和更趋稳定,为万物互联时代提供一个安全、可控、有序的基础设施,也为其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

区块链是一种思维范式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阐释人类发展的历史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类从弱小的动物逐渐进化,直至成为这个星球的“上帝”,正是靠着思维的一点点演进,逐渐统治了整个地球。智人之所以在进化中领先于猩猩,是因为相比于单纯的生物进化,智人还叠加了一种思维进化,即“先想到才做到”,并以此推动了人类的第一次认知革命。正是以进化的思维为土壤,人类开始实现沟通、交换、协作,建立组织、国家、宗教,进而抵达食物链的顶端。因而,从历史的角度看,思维的进化才是决定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几十万年后的今天,人类正在由二元世界体系迈向三元世界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在萌生,并将助力解锁未来网络时代价值的无限可能,这就是“区块链思维”,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一种范式革命,即思想、理论、体系、组织、技术、体制、机制、制度、管理、效率等综合因素叠加,相互交结化学反应的积极结果。由工业革命开启的工业化进程重塑了人类社会,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社会200多年来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区块链思维的意义不亚于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在区块链思维的影响下,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政治形态和治理模式都将被重塑。区块链是一种集成技术、一场数据革命、一次秩序重建,更是一个时代的拐点。区块链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影响到生产关系、货币金融、治理体系、法律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新基建。

区块链是一种基础设施 。全球公共产品是现有的可扩展性最好、最有用、最可靠和最持久的基础设施。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美国研究创新联合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卡恩认为,到2025年,全球可能会进入全数字时代。如果再往前看的话,未来将成为数字物品的时代。区块链正在成为全数字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链网”将作为路网、水网、电网、气网之后的第五张基础设施网(见图1-1)。

图1-1 从信息技术向新型基础设施演进的发展阶段示意

资料来源:牟春波、韦柳融:《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路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第1期,第45页。

新基建浪潮下的区块链,必将助力我们从“连接”时代迈向“链接”时代。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重新定义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 ,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数字经济下新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6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基于标识解析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当一种技术成为新基建范畴,意味着它具有相当大的公共产品属性。“区块链是更有效的数据要素载体、创新性的融资支撑平台、极具包容性的新型基础设施。区块链不仅具备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同时还将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发力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1)》中也指出,区块链技术具备基础设施属性,包括为社会运转提供基础性的信任管理能力、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普惠性的价值传递能力、与其他信息技术配合为各行各业赋能增效。区块链具有新型基础设施特点,包括新型基础设施范畴持续拓展延伸、技术迭代升级迅速、持续性投资需求大、互联互通需求更高、安全可靠要求更高、对技能和创新人才要求大等特点。区块链不像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是明确目的、垂直性的技术,区块链是横向的、链接性的技术,这些新基建是一种基础设施,而区块链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将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底层技术,并越来越多地与新技术结合。很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一条,企业的“上云率”是多少,相信再过5年或者10年,将会出现“上链率”是多少的提法。 区块链是一项我们都可以使用的数字公共事业。 区块链协议(用于构造和传送信息的规则集)具有公共性、开放性、透明性、安全性、自治性、可信赖等特征,如果一个协议在去信任化、无须许可、可信中立性这些方面表现越好,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性平台。这是一个以公链为主导的新时代,当公链成为区块链发展的主导时,它才真正回到了正确的轨道,这就是区块链的本义。当区块链从联盟链向公共链演进时,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一项公共事业。区块链的核心在公共领域,是公共链,因为只有当区块链转化为公共链,它才不会成为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也不会成为互联网的守护者,而是真正成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新动力。

区块链是基于数字文明的超公共产品 。区块链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无限广阔的全球互联世界,让原来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变为可能,大规模全球协作将成为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全球化协作社区将得以形成,全球大协作时代即将到来。 人类已经拥有了一个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基础设施,那么也必然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价值传递体系。区块链已经从一种单纯的金融技术脱胎而出,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及各行各业,并且开始成为新的社会信用机制和全球治理框架的一部分。区块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治理革命”,就像早期的互联网改变了数据和通信一样,区块链正在革新全球治理的各个方面和重塑全球公共服务的形象。区块链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运动。正如互联网是一个“全球”系统一样,区块链也是一种全球性平台,也即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既超越特定的地域、边界、时空和群体,又强调区域间的共同合作、共同提供、共同建构和共同秩序,它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但又具有市场制度下公共产品的特质和属性,我们把它叫作基于数字文明的超公共产品。区块链是通向数字文明的一把钥匙,是未来数字化大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区块链的诞生为世界带来无限可能。万物皆可上链,基于链上人人都可创立一个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镜像世界。数字文明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凯文·凯利所言,区块链会成为数字文明的基石,它打破了整个人类千百年来建立起的信任方式,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区块链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技术和算法的精妙,更在于其与生俱来的经济学和社会学价值,它将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重新定义整个世界,成为数字时代又一次划时代的创新。纵观人类发展的整部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社会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变革,从数万年的渔猎社会,到数千年的农耕社会,到数百年的工业社会,到仅有几十年历史的信息时代,到现在刚发展几年的数字时代。马克思说过一句名言:“蒸汽机、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这三个人都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革命家。马克思的意思非常明显,生产力的变革是一切生产关系革命的基础。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说:“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保持全球公共产品的可持续供应,全球问题才能得以有效治理,世界秩序才能得以稳定发展,各国利益才能得以充分保障,人民福利才能得以不断提升。区块链作为一种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和超公共产品,必将持续地突破时空的约束而达成对旧有时空秩序的消融与瓦解,并在这一消解过程中重构新的时空运行秩序。 hqWfibhRoMby2qZr4sJ7qnweTEEIKeNjAOePO3rxKWP1nvkwjICYaKQxp7LYcC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