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可不可以不是你的全部》

秀英,一个因病而声带撕裂后失声的中年母亲。这是一个她与即将参加高考的青春期儿子天枢之间的故事。

丈夫以工作为由成天在外应酬,实则夫妻间已经没有太多感情可言。秀英的婆婆因她失去工作的事也不待见秀英,对她颇有成见。这一天婆婆把秀英单独拉到房间给了秀英一笔钱,让她补贴家用,秀英委婉地拒绝,却换来婆婆刺耳的回应:“又不是第一次了,天枢马上要高考上大学了,你做妈妈的,也要多用点心啊!”听到这里,无法说话的秀英急急忙忙地用手机输入了一句,借智能语音文字播报出来:“妈,你放心,天枢是我的全部!”由此,故事拉开帷幕。

秀英把婆婆给的生活费交给了天枢,让他去参加语文补习班,天枢虽不情愿,还是收下了。秀英和丈夫的婚姻早已形同虚设,细心的儿子也察觉了一切。这一天,秀英打扫厕所时不慎摔倒,天枢扶起妈妈,主动开始打扫。在外应酬的父亲回到家后看到家里一团乱,即将高考的儿子在打扫卫生,秀英却坐着休息,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指责。天枢看在眼里,私底下问妈妈有没有想过离婚,秀英思考后在手机里写下“我想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得到这个答复,天枢不知如何回答,他知道,自己就是妈妈的全部,妈妈对他的爱已经超越了自我,而天枢同样也为妈妈的付出和委屈感到不甘,他希望妈妈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失声之前,秀英是幼儿园的教师,热爱芭蕾舞。一天,她收到一个电话告知她“中奖”了,可以去领取奖品:芭蕾舞课。秀英以为是诈骗电话,挂断了电话。在街上,秀英看到天枢竟然在补习班上课时间翘课,在街头游荡,充满疑惑的她请邻居帮忙打电话到补习班咨询,得知天枢根本没有去补习班报名。秀英十分生气,她无法说话,只好拿着手机里拍下的证据质问天枢为什么不去补习班补习,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没等天枢解释,秀英就下手打了天枢一记耳光。回过神来,秀英非常后悔自己动了手。第二天,她用手机智能语音向儿子道歉,可天枢却夺门而出。

一个人静下来后,秀英走进儿子的房间,看着桌上堆满的复习资料,正准备整理,无意间却看到了一张芭蕾舞培训班的报名材料和收据,原来天枢把补习班的报名费去为秀英报了芭蕾舞课程。一时间,秀英有点不知所措,原来天枢一直都知道自己有一个芭蕾梦。接着秀英又看到了天枢写的作文《我可不可以不是你的全部》,文中写道:“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可我的妈妈不是,她为我而活。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去年四月,姥姥去世,她哭了整整三天,声带撕裂,之后便再也没能说出话来。我讨厌她每次在大家面前都抢着刷碗、打扫卫生。讨厌她做梦都想学芭蕾却连一分钱都不愿意花。我讨厌她每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把我抛在一边,自己独自承受。我讨厌她对于和父亲离婚这件事的懦弱和沉默。我讨厌她明明生气发火却还要主动来向我示好道歉。我讨厌自己成为她生活的全部。有的时候我会想,如果她不是我的妈妈那该多好,她就不会那么累了。”看到这里,秀英已经痛哭流涕,原来天枢一直都关心自己,并不是不理解妈妈的爱,而是没有表达出来。

另一边,天枢拿着舞蹈鞋跑回家想送给秀英,看到了秀英流下的纸条:我去上舞蹈课了。见此,天枢笑了。故事的结尾,秀英身着芭蕾舞衣和舞鞋,在聚光灯下翩翩起舞,脸上是自信的笑容。

《我可不可以不是你的全部》获得了第四届浙艺金鹄电影节一等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效奖、最佳女主角奖共四项大奖,可谓当年参赛作品中最大的赢家。片名给人第一印象是一部爱情片,但其实这是一部纯粹的亲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孩子与中年“失声”母亲的故事,表达了母子之间那种最直接、最原始的关爱,母亲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为母亲感到不甘。一场误会,让两人终于突破了沟通的障碍,是学生作品中难得一见的能够用极小的成本,利用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青春期故事,给观众带来充分“共情”体验的好作品。作者从母亲的视角描绘了当代社会母子关系中由缺少有效沟通所造成的种种矛盾和相互理解,试图用一个安静的无声式影像作品来表达母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作为年度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本片从剧本到画面再到技术应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专业的水准。相较其他参赛的剧情片而言,本片有一种天然的质朴气质,在简单的叙事和场景描述中,很好地阐明了人物关系,而且做到了主次分明,对于一件小事、一种情绪的把握可谓恰到好处。正如厨艺的最高境界往往是把简单的食材进行烹饪,大道至简,拍电影,尤其是在微电影对于题材的选择和把握上也同样适用。有时候再好的创意和故事如没有能够恰当地表达,便是对“食材”最大的浪费。

学生作品的选题往往受困于“阅历”和“经验”,事实上类似于本片的剧情在学生作品中很常见:青春期的孩子受到家人的过度关爱,备感压力;中年父母的感情破裂,家庭岌岌可危;家庭妇女为家庭为孩子放弃工作、放弃梦想等。这些“阅历”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经历,但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现象仍可被视为通用话语,尤其是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望子成龙、唯成绩论的情况,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中是普遍存在的。

作者没有花费太多篇幅在家庭背景的介绍,更多的是在利用简单符号刻画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环境。例如操着一口浓重粤语、说话刻薄的婆婆,虽然对媳妇有诸多不满但还是在经济上给予秀英补助。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典型人物性格中那种直言不讳把整个故事的大背景全盘托出。又如父亲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没有太多出现,影片也没有描述父母之间的具体矛盾,而是最大限度地聚焦在母子身上。这些点到为止的细节确实给人带来很多想象空间,于20分钟的短片而言,选择性地淡化这些部分的描写是聪明的选择。这样的处理并没有丧失作品的完整性,若将故事展开讲,它甚至可以成为一部标准意义上的长片电影。

片中结尾处,秀英身着舞蹈服饰从黑暗中探出头来进入聚光灯中。在光线的照耀下,秀英一反影片中家庭主妇的形象,活生生一副舞蹈家的模样,光彩照人,流露着自信的笑容。伴随片中最后一段天枢的独白:“那个夏天,剧场里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我看见汗水从她的眉角滑落,地板的湿滑让她有些紧张,她舒展着纤长的手臂,绿色的舞裙在聚光灯的照耀下格外的鲜艳。小碎步细细碎碎踏在木地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为她提着一口气,她在人群中找到我,露出调皮而骄傲的一笑,那是妈妈在我梦里的模样。”这段画面和独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秀英与舞蹈之间有什么渊源,秀英的事业与家庭、婚姻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显然作者不想在这个部分做太多的描述。

重新梳理本片的剧情,不难发现,一个常见的故事,用不同的角度来切入,就能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对学生创作微电影充满了启发意义。当我们缺乏剧作灵感的时候,尝试找到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那个故事,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去理解、诠释它,就会有全新的收获。本片可贵之处在于把这种普遍的亲子矛盾中的主客关系做了一个反转,片中前半部分的所有伏笔粗略地看仍是母亲关心孩子,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不愿意参加补习班的老套路,只是母亲作为叙事主角多了一层“失声”的特殊情况。在伏笔揭晓时,一篇母亲不经意间发现的作文不仅道出了儿子的心声,同时也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传统故事变成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从儿子的视角出发,他关心的并不只有自己的学习,同时也非常关心母亲的感受、父母间的关系、家人与母亲间的关系,甚至母亲的梦想,把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重构。这种处理方法独具新意,也很好地把叙事主题拉回到孩子身上,这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会更加熟悉,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内心的世界。

从选题的角度来讲,本片选择了一个大学生能够驾驭的母子关系题材,同时用一种新颖的角度去阐述这个故事。虽然故事有很多特殊的设定,但本质上依旧是母子间缺乏沟通所产生的矛盾。对于大多数青年学生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的经历:明知道家长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家长却无法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其实大学生在选择微电影创作题材的时候,家庭关系、追求梦想、校园霸凌、爱情、就业问题、农村、童年等是最常见的题材,毕竟这是他们20多岁人生中的重要体验,确实很多优秀影片也是由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总的来说,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编写剧本是一条值得大多数人,特别是初学者尝试的路径,很多老师也会鼓励学生这样去做。但是学生在把握整体影片的时候往往也会陷入繁冗叙事和表达不清的陷阱中。因为个体的体验要转化成共性的体验,势必要经过专业的影视剧作转译,除了技术上的叙事和描绘创作外,更重要的是作者有能够跳脱出故事来重新审视、重新提炼的眼界。一味地强调作者体验,想借故事的精彩曲折程度来决定一切,但往往现实中是没有那么多戏剧转折和矛盾冲突的。因此,在一个单一的故事中,找到明确的表达主题和切入点会帮助此类作品取得更好的效果。正如本片中,没有用大篇幅的内容去描述儿子天枢在故事中的想法和感受,描述的重点落到了既典型又特殊的秀英身上。那么影片是如何让观众达到与儿子天枢的“感同身受”的呢?首先,对于母亲秀英的角色塑造,除了善良和无私外,她还受到了来自家人的歧视,失去工作的无奈。更重要的是,作者为秀英安排了一个热爱舞蹈的梦想,为了儿子,忍受一切的不公平甚至放弃梦想都是秀英的价值认知。其次,对于儿子天枢的设定没有过多地修饰,唯一能体现其性格的地方是全片中的寡言,相较那篇作文中的真情流露,其余场景中天枢也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少年形象。

在故事前半部分,儿子作为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叛逆男孩的形象出现,处处与母亲作对,这里秀英和儿子确立了典型的青春期母子的关系。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家里尴尬的地位,内心对舞蹈梦想的渴望,细心的儿子观察到了这一切。为母亲感到不甘心的同时,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母亲实现她的梦想。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的戏剧性。母亲一直用一种典型的“你就是我的全部”的情感,帮助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直到看到代表儿子心声的作文后整个故事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大反转,原来儿子的各种逆反并不是要针对母亲,只是儿子也在用自己的方法深深地爱着母亲,他还用实现自己成绩飞跃的钱为母亲购买了实现她梦想的舞蹈课程。

画面的质感和风格并非本片的主要追求,影片整体以平稳的画面为主,色调上呈现一个暖色调,很好地映衬了本片的主题。本片没有宏伟的声音配乐,也没有精细的拟音音效,但声音设计在本片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剧作出发,把母亲这一角色设定成因病失声,一方面增加了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弱势地位,与其善良的本性相呼应,增加了观众对其的怜悯之情;另一方面,发不出声音,无法说话,只能用手机打字或是写字来沟通更是强化了母与子之间沟通的障碍。母亲在这里不仅是失声。更重要的是她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所思所想,没有洞察孩子的内心,更多的是对儿子学习和生活起居的关心,一心做好自己的后勤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年轻的天枢没有勇气很好地表达自己,或者说是不懂得表达自己,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失声。一对无法顺畅交流的母子,成就了这个故事,这注定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影片。

影片刻意淡化了声音的渲染作用,主要以还原现场的原声为主,同时在场景中压缩环境声音,试图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以更好地衬托母亲无法发出声音的剧情设定,在缺乏台词的情况下能够锁定在演员的演出所带来的表达上。影片高潮处,为数不多的配乐烘托了煽情的氛围。大特写画面聚焦在秀英的脸上,儿子的作文用画外音的形式伴随着前文中的画面和天枢拿着象征母亲梦想的舞鞋回家的升格画面。作者创造出的这种银幕时空将本片高潮囊括在一个回顾和前文伏笔的解答之中,没有破坏影片整体的声音设定节奏,反而让这一段音乐来得恰如其分。

本片对于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特别是对母亲角色的塑造。本片女主角、母亲秀英的扮演者千雪获得了第四届浙艺金鹄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这个角色是一个特别单纯、善良的人物,她对家庭抱着一种中国女性特有的无私,从不抱怨来自家庭的偏见,即便婆婆用刻薄的话语讽刺她的遭遇,她仍然用最直接的真情实感化解;丈夫对她的无视和疏远,也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孩子的关怀。

影片中,作者没有给秀英设计任何说出来的台词,为数不多的表达是通过手机输入文字表达的。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把这些复杂的人情世故和母子间的种种矛盾冲突演绎出来,足见演员的基本功之扎实。有一场戏,秀英在街头看到天枢在补习班上课时间在大街上游荡,用手机记录下儿子的画面后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无法出声的秀英请邻居帮助电话询问儿子的情况,通话间,眼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听到儿子没有参加补习班的坏消息后,呼吸开始变得急促,眼神中又充满了气愤。这一系列的精彩演出中,非但没有受到台词缺失的影响,反而清楚交代了人物内心和剧情。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演出中都保留了角色对自己无法发出声音这个事实的妥协,当然这一份对自己现实情况的认知也出现在其他剧情的演出中。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女主角传情的演出不仅帮助影片实现了反转,也让观众领略了本片真正想表达的那种母子间相互理解、包容的情感之珍贵。本片作者陈信源谈及他对千雪的表演时提到,最后妈妈读信的那场高潮戏,我们当时用儿子的视角给妈妈写了完完整整的一封信,开拍前女主千雪都不知道信的内容。我们没有任何排练,我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从头到尾看完这篇作文。等机位灯光一切准备就绪,摄像机运转起来,秀英看着作文,从一开始的平静到最后泪如雨下,那个镜头持续拍摄了10分钟,只拍了一遍。千雪在那场戏里真挚情感的流露,我想也是她能够获得最佳女主角的重要原因之一。

千雪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添了色彩。作为一个如此特殊的角色,她不仅是哑者,还要承载一个受着巨大压力的中年母亲的内心世界。全片中,秀英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表达仅仅依靠几句手机上或纸上的简单语句托出,更多的是依靠表情来完成。在不少特写镜头中,千雪的表演都包含了两层故事中隐藏的角色定位,一是对于自己失声事实的妥协和无奈,二是对于儿子学习生活环境的期待。例如在她与儿子产生直接冲突的戏中,那种怒其不争的焦虑,结合着自己无法出声表达的无奈。到自己动手打了儿子后,大口喘气回过神来,表情中流露出了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行为。这段表演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犹豫在里面,可见演员对于角色的定位和把握都是成功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那场经典的真相大白,感人肺腑的儿子作文揭晓的戏中,如作者所言,演员对于文本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而是基于故事的发展做了足够的预期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不禁令人感叹这一切情感的涌现都来得那么自然。

影片观看地址二维码: 9nOq4IATobt+kuCwPkSzV1JfTqHvqAGV0qhVa3LzlIwGWGF+BOmjRmOpCyulQt6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