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内注射,产生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患者意识消失、痛觉消失、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一)评估要点
1. 评估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2. 评估近期有无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3. 检查有无牙齿缺少或松动,是否有义齿;评估患者张口度及颈部活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禁食、禁饮。成人脂肪类固体食物8小时,淀粉类固体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和牛奶等液体乳制品6小时,清饮料(如清水、糖水、碳酸饮料、清茶、不加奶的黑咖啡、无渣果汁等,但不能含酒精)2小时。小儿脂肪类固体食物8小时,牛奶、配方奶6小时,母乳4小时,清饮料2小时。若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慢性疾病,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相关药物(禁服降血糖药)。
2. 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 男性患者剃须;女性患者擦去指甲油、口红,去除指甲贴。
4. 取下义齿、手表、眼镜、饰品等,贵重物品交予家属或双人清点保管。
5. 送患者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交接单。
6. 病室及物品准备。按手术、麻醉方式备好术后用物,如麻醉床、吸氧装置、心电监护,必要时准备吸引器、拉舌钳、开口器、压舌板等。
(一)评估要点
1. 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方式、麻醉药种类和剂量、失血量、输血量和补液量;术中有无麻醉药的全身中毒反应或心跳呼吸骤停等异常情况发生。
2. 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情况。每10~15分钟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运动反应及对疼痛的知觉等。
3. 监测呼吸系统情况:
(1)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评估气管导管的刻度、固定情况等,肺部听诊判断气管导管是否移位,有无肺不张及气道分泌物积聚等情况。
(2)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了解组织供氧情况。
4. 监测循环系统情况:
(1)监测心率、脉搏、心电图变化。
(2)监测血压,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了解患者循环血容量。
(3)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了解末梢循环情况。
(4)观察每小时尿量,了解循环灌注情况。
5. 监测消化系统情况。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
6. 监测体温变化。
7. 镇静评分。
8. 监测导管情况。输液管道及各引流管是否通畅,评估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
9. 监测伤口及伤口周围敷料情况。评估伤口有无红肿、疼痛,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
10. 监测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发绀、肢端冰冷等。
(二)护理措施
1. 麻醉复苏期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固定气管导管,根据肺部听诊情况及时吸痰,了解拔管指征,协助医生拔除气管导管,遵医嘱予以吸氧。若患者有呕吐,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内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体位管理。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采取合适体位。
(3)维持循环稳定。注意保暖,保证输液通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4)导管护理。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
(5)安全护理。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或幻觉等,易发生意外伤害,应注意适当防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坠床、意外拔管等情况发生。
2. 麻醉恢复期护理:
(1)体位管理。全麻清醒后,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采取合适体位,若患者有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管入口,让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予以吸氧,做好呼吸道护理,防止舌后坠及呼吸道梗阻等。
(3)维持循环稳定。注意保暖,保证输液通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4)导管护理。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
(5)安全护理。患者苏醒过程中可出现躁动不安或幻觉等,易发生意外伤害等,应注意适当防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坠床、意外拔管等情况发生。
(6)疼痛管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若感到疼痛,应正确进行疼痛评分,并遵医嘱给予镇痛措施。使用PCA者,按PCA护理常规。
(7)饮食管理。根据手术方式及医嘱选择进食时间和饮食种类。
(三)并发症护理
1. 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有窒息、误吸、呼吸道梗阻、急性肺不张等。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情许可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 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等。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遵医嘱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3.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体温异常、麻醉苏醒延迟或不醒等。应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查明并纠正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的原因,积极进行脑复苏。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降温或保温等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