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族,也叫夜猫族,是当下非常流行的族群,指的是即便有时间睡、可以睡着也坚决不睡的人。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不佳以及睡眠不规律、睡眠拖延行为都是“熬夜”的表现。熬夜正逐渐成为一些人时髦的生活常态,却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27%的人有睡眠问题。2020年中国《睡眠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越睡越晚,平均睡眠时间为6.8小时。《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则显示:中国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长逐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51.6%的人有睡眠拖延的行为。所以,中国人睡眠情况日益严峻。
《黄帝内经》提到“子时入睡”,即23:00—凌晨1:00进入深度睡眠最为合适,此时身体各个器官进入自我修复阶段,若长期熬夜会对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熬夜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熬夜可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多,增加猝死的风险。
长期熬夜后,肝脏、胃肠道得不到修复,会导致人体出现肝细胞受损和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长期熬夜可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出现超重或肥胖;熬夜影响正常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熬夜后睡眠不足,大脑相对缺血、缺氧,长时间熬夜会导致人体出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的症状,甚至导致精神情绪异常。
熬夜使皮肤细胞的再生和调节变得不稳定,容易导致黑眼圈、皮肤光泽度下降、皮肤松弛显老、毛孔粗大、脱发等。
熬夜族肿瘤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熬夜的致癌性列为2A级,即对人类致癌的可能性较高。
熬夜的危害
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还是会熬夜,这个“梗”为什么过不去?《睡眠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熬夜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释放压力;白天受束缚,夜间充分利用时间去释放被压抑的欲望,是造成年轻人晚睡的心理动机;线上休闲方式的流行,成为更多人熬夜消磨时间的选择;被迫式熬夜,白天的工作或学习做不完,只能夜晚接着做。
很多人认为熬夜后补觉能“补”回来,但是补觉并不能减少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因为在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双重影响下,人很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从而破坏生物钟,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长期熬夜对我们健康无益,应该尽量避免。我们平常应保证规律作息,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8小时。
健康作息
体重、体重指数、血压、心率、视力。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
心电图、腹部B超、甲状腺B超、心脏彩超。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评估量表。
若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者情绪改变,可进行焦虑、抑郁筛查,MMSE量表测试(详见附件量表评估内容)。
1.熬夜虽时髦,但并不可取,熬夜造成的身体损伤是无法通过补觉恢复的。
2.树立健康睡眠的理念,保证规律作息,才能拥抱健康生活。
3.熬夜族需要尽早纠正不良睡眠习惯,避免给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