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全球人口素质和平均寿命的测定,世界卫生组织划定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我国已经十分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毛发变白、脱落稀疏,皱纹增多、老年斑显现;牙龈萎缩、牙齿脱落;身高变矮、弯腰驼背、肌肉松弛、动作迟缓等。
新陈代谢降低,消化能力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性功能减退,视力和听力下降等。
老年人记忆、思维能力下降,学习速度缓慢,反应能力下降,思考能力降低,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低。
老年人收入减少或缺失,社交活动减少或缺乏,部分老年人存在家庭或亲情的丧失,由此逐渐出现社会孤独、人格特征和情感改变、精神行为障碍等。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常见慢性疾病及其急性合并症,所患疾病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此外,跌倒、药物不良反应、器官功能老化、高龄等均可导致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根据老年病是否发生于成年人,可将老年病初步分为3类(见表2-8),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见表2-9。
表2-8 老年病的常见类型
表2-9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
一种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共存,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损害;另一种是无关联的疾病共存,如高血压、肺癌、反流性食管炎、前列腺增生等。
老年人因衰老、病残、共病等,使得疾病应有的症状不出现或者表现轻微,主观感觉与客观体征不一致,易发生误诊、漏诊。如老年肺炎仅表现为乏力而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脏器功能都处于正常边缘状态,稍有应激就会出现脏器功能失代偿,甚至危险状态。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电解质、心电图、胸部CT、腹部超声,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内科、外科等检查。
老年人体检
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冠脉CT、颅脑MR/CT、头颅MRA、经颅彩色多普勒、下肢动脉彩超、肾动脉彩超、睡眠呼吸监测等。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50(CA-50)、糖链抗原125(CA125)(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男),胃肠镜,胸部CT,腹部增强CT,必要时查PET-CT等。
骨密度(双能X线)检查、骨代谢指标(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检测等。
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90项症状自评问卷、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
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出现脏器功能减退、认知能力及抵抗能力下降等改变,并伴随着社会心理改变。
2.老年人所患疾病常常具有多病共存、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多脏器衰竭、治愈率低等特点。
3.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对于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吴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