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命名由来

一 杠+精的排列组合

杠,床前横木也。从木,工声(见图1.1)。

图1.1 “杠”字的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译本,2011年中华书局)注为:

《方言》曰:床,其杠,北燕朝鲜之间谓之树,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杠,南楚之间谓之赵,东齐海岱之间谓之 。按,《广韵》作“床前横”,无“木”字。然则横读古 反。《孟子》“徒杠”,其引伸之义也。《尔雅》:“素锦韬杠。”丨部曰:旌旗杠儿。则谓直者也。古双切。九部。

《康熙字典》(1883年东京凤文馆铅印本)中对“杠”字的解释如图1.2所示。

图1.2 《康熙字典》中对“杠”字的解释

至少,杠从诞生最初便有了坚忍不拔、横撑在物品身后之感。如果说在中国古代,门是建筑物的脸面,杠就是那个让门硬生生支棱在那里的物件,是怎么都不会让这个脸面舒服的家伙。故而,“杠”在《辞海》(第7版,202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定义:

(1)抬重物,或闩门的粗棍子。如:竹杠;门杠。《通雅·宫室》:“臬者门中关木……其横者呼为杠,小者谓拴。”

(2)体操器械。如:单杠;双杠。

(3)车床上的棍状机件。如:丝杠。

(4)批改文字或阅读中作为标记所画的粗线条。如:打上红杠。又指把不通的文字或错字用直线划去或标出。

(5)顶住。如:把门杠上。

在《辞源》(修订本,1983年商务印书馆)中的定义为:

(1)床前横木。见《方言·五》。《急就篇·三》:“奴婢私隶枕床杠。”

(2)竹木等做的竿子。如旌旗的竿子,车盖的柄等。《仪礼·士丧礼》:“竹杠长三尺,置于宇西阶上。”《宋书·礼志五》:“又汉制,唯贾人不得乘马车,其余皆乘之矣。除吏赤盖杠,余则青盖杠云。”

(3)小桥。一说独木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

(4)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盖九星曰杠,盖之柄也。”

也许这个字从一开始便透露着不悦的感觉,否定与驳斥、质疑便慢慢蕴含其中,更不要说抬杠这种行为了。

在《辞源》和《辞海》中,与“杠”关系最密切的词语便是“抬杠”。

《辞海》中“抬杠”有两个义项:

(1)用杠抬运灵柩。《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那四个长工里头,有一个原是抬杠的团头出身。”

(2)亦作“抬杠子”。争辩。如:抬杠拌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他俩天天在那里为着这件事抬杠子,有天几乎打起架来。”

精,本义是指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见图1.3)。

图1.3 “精”字的古字形

《说文解字》写道:

精,择也。从米,青声。译文:精,拣择米粒。从米,青声。注释:精:《庄子·人间世》陆德明《释文》:“司马云:简米曰精。”按,《段注》:“择米,谓䆃择之米也。”《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康熙字典》中对“精”字的解释如图1.4所示。

图1.4 《康熙字典》中对“精”字的解释

在精美的大米之外,“精”又多了“善”的意思,于是,到了现代,《辞海》写道:

(1)精舂过的上等白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庄子·人间世》:“鼓策播精。”司马彪注:“鼓,簸也。小箕曰策。简米曰精。”引申为舂粗使精。《楚辞·离骚》:“精琼爢以为粻。”王逸注:精凿玉屑,持为粮食。”

(2)物的纯质。如:酒精;香精。亦指完美、最好。如:少而精;精益求精。崔塗《过长江驾到主簿旧厅》诗:“雕琢文章字字精。”亦特指军中的精锐。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

(3)精液;精子。如:遗精;受精。《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4)精神;精力。如:聚精会神;精疲力竭。宋玉《神女赋》:“精交接以往来兮。”

(5)传说中的精灵、精怪。如:妖精;白骨精。杜甫《骢马行》:“云雾晦冥方降精。”杜修可注引《瑞应图》:“龙马者,河水之精。”

(6)明朗;清明。《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

(7)敏锐;机灵。如:精明;精干。《国语·晋语一》:“甚精必愚。”

(8)工致;细密。如:精工;精制;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公羊传:庄公十年》:“粗者曰侵,精者曰伐。”何休注:“精,犹精密也。”

(9)用功深到而专一。如:精究;专精。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

(10)星。《文选·张衡〈东京赋〉》:“五精帅而来摧。”薛综注:“五精,五方星也。帅,循也。摧,至也。”亦指日月光。《吕氏春秋·圜道》:“精行四时。”高诱注:“精,日月之光明也。”

(11)光;全无。如:精光;精空;精赤身子。

(12)尤甚;非常。如:精瘦;精薄;淋得精湿。《吕氏春秋·勿躬》:“夫自为人官,自蔽之精者也。”高诱注:“精,甚。”

(13)通“菁”。花。宋玉《风赋》:“将击芙蓉之精。”

应该说,从词义的角度看,“精”应该算是一个中性甚至有些褒义赞扬之意的词,可到了现代,当跟人结合的时候,却变成了颇有贬义意味的语词。

当代社会是这么界定“人精”的:经验丰富、阅历深的人;特别聪明伶俐的小孩子;人的气血精英;人中的精灵;指极为精明灵活的人,即特有心眼、特能算计的意思,对世事精明,不好糊弄,处事圆滑,从不吃亏的人。此时,世俗老练已然成为否定意义,这也充分体现了追求中庸之道的儒家之风,儒家学派认定过犹不及。

我们可以说“杠精”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属于网络组合衍生词。有学者总结,“杠精”一词具有“无理”与“强辩”的词义特征,用词义拆分法可将“杠精”拆分为“抬杠”和“具有某一特征的人”,即爱抬杠、爱作无谓争辩的人。抬杠本身这种避之不及的交往方式,配上精湛技术,那么“抬杠成精”的人,则如过街老鼠般令人生厌了。这是多么明显的贬义色彩,也是对一个人极大的负面评价了。

二 作为时代产物的“杠精”

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杠精的定义却难以下定。何谓抬杠?如何界定具体抬杠行为和客观评判的边界?可能较为客观的说法是:具有逻辑性错误的对抗性反驳行为就是抬杠,进行抬杠行为的人就是杠精。但有时,能杠能说的人也被认为具有一种高超的语言和诡辩艺术,这种人通常会讲求快准狠稳的沟通方式。

(一)古代的杠文化

事实上,“杠精”群体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在清代早期的书籍中已有一定记载。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济公全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苏福自己有几箱子的衣裳,还有二百多两银子,由苏宅出来,自己住店。手里有钱,年轻人无管束,自己也没事,遂终日游荡,结交一个朋友,姓余名通,外号人称金鳞甲,在二条胡同住家。苏福就在余通家住了一年多,把钱也都花完了。余通见苏福没了钱,就要往外赶,苏福常跟余通抬杠,口角相争。(第三十八回)

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内容:

安老爷本是位不佞佛的,再加上他此刻正有一肚子话要合公子说,被大家这一路虔诚,虔诚的他搭不上话,便说道:“太太,玉格这番更调,正是出自天恩君命,却与菩萨何干?此时忙碌碌的,你大家且自作这些不着紧的事!”安太太忙道:“老爷,可不许这么说了!这要不仗着佛菩萨的慈悲,小子怎么脱的了这场大难啊!”安老爷只摇着头道:“愚哉!愚哉!这样弄法,岂非误会吾夫子‘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两句话的本旨了?”

舅太太道:“姑老爷先不用合我们姑太太抬杠,依我说,这会子算老天的保佑也罢,算皇上的恩典也罢,算菩萨的慈悲也罢,连说是孔夫子的好处我都依,只要不上乌里雅苏台了,就是大家的造化!今日之下,我说句实话罢:乌里雅苏台那个地方儿去得吗?没见我们四太爷讲究,只沿道儿这一步,就腻得死人!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一二百地,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到了任,就那么破破烂烂的几间房子。早饭是蘑菇炒羊肉,晚饭要掉个样儿,就是羊肉炒蘑菇,想要吃第三样儿也没有了。一交八月,就是屯门的大雪。到了冬天,唾口唾沫,到不了地就冻成冰疙瘩儿了。就我们娘儿三个这一到那儿,怕不冻成青腿牙疳吗?如今这一来,甚么叫调任哪,直算逃出命来了!可够了我的了!”(第四十回)

可以看出,在清中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抬杠”这个词了,抬杠群体的诞生甚至可以追溯至更早的年代。杨琳教授也曾对“抬杠”的出处进行了深考和挖掘,认为“抬杠”的说法见于清代。

(二)网络时代的杠文化

网络与现实并非割裂,前者只是后者的映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议事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参与社会讨论的意愿不断增强,媒体顺应时代潮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改变了过去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人人共享网络社交平台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转为多向互动。这为“抬杠”群体的扩大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匿名表达言论、接收信息,这吸引了大量网民参与大大小小事件的讨论。在互联网上,网民不断制造信息,传递需求,互联网给了网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

日积月累,“抬杠”成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和解压方式。网民通过“抬杠”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事件的不同看法。这种表达方式被广泛使用,渐渐形成规模,造就了互联网时代的“杠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大量网民通过“抬杠”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事件的不同看法,这种表达方式被广泛使用,渐渐形成规模化的群体。

如果说古时的杠文化是人们交流过程中的思辨、探索,以及对事物和事件的求真和质疑;那么在今天的网络中,杠不仅延续了早期杠文化的语言特征,更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人们通过杠式语言抒发叛逆、寻求抗争,在字里行间勇于表现自我意见和态度,大胆并且敢于接受他人的异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他人。

一个与“杠精”类似的网络群体可以追溯到2014年“键盘侠”(keyboard man)。其诞生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包容、技术终端的融合多元等方面息息相关。他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害羞而恐惧,但却热衷于在虚拟网络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因互联网的匿名性,他们随意评论社会事件或个人,展示其个人正义感与社会存在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有可能是胆怯而沉默的“大多数”。

杠精和键盘侠有着些许相似的特点和心理动因:其行为多属于非理性行为;该群体在现实中较为平庸,希望乘互联网的匿名性与包容庇护之风,展现自我优越感,而非真正求得一个事实上的结论;大多媒介素养较低,缺乏对事实基本的判断力。

不过是网络舆论非理性的要素提高了杠精在人群中的比例,也提高了那些令人不适的语言的权重,让后来者更觉得四周充满了戾气与非理性的舆论。而非理性舆论,辅之以群体极化的媒介现实,则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诞生与发展。

2020年联合国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曾遭遇网络暴力。201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过网络暴力辱骂,场景主要集中于社交媒体。有人认为网络暴力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互联网的匿名性、媒介素养较低、审人度己的双重矛盾性等。On the Internet,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人还是狗)。

(三)日常生活的杠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情况。“抬杠”的人总能抓住一些极其微小、无关紧要的细节,或故意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夸张、曲解,或通过不讲逻辑的归纳、混淆、杂糅对方的概念来打击对手并且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方不欢而散,这种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抬杠”。抬杠者经常答非所问,为争执而争执,为胜利而争执。他们往往“宽度一英里,深度一英尺”,对于争论的话题来说帮助不大。

“抬杠”作为动词,其指代的行为的关键在于人本身,“抬杠”只是争辩的一种形式。因此,“抬杠”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人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对别人的观点而进行的无谓的争辩。“抬杠”作为对抗性话语的一种表达形式,与辩论存在诸多不同。具体如下。

1.辩论双方是有明确的立场的;抬杠者往往没有预设立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观点。

2.普通辩论是追求结果的,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抬杠者往往不求是非,其抬杠行为也难以得出结果。

3.辩论是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抬杠是明知对方的意图,却有意曲解对方的意图,以达到否定对方的目的。

4.辩论往往根据主话题展开,讨论的是具有建设性的内容;抬杠往往偏离主话题,聚焦无意义的讨论。

在这种解读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杠文化的存在具有两面性,并非全然无意义。抬杠现象的影响面较为广阔,对大多数网络用户造成了影响,其中也包括抬杠者本身。抬杠者并不同于“网络喷子”与“网络暴力者”,对网络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带来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在一定程度上,抬杠者们能够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发挥议事作用,促进网络文化多元发展,发掘杠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负面螺旋”

“抬杠”文化也并非中国特有。国际计算机协会曾有一个调查显示:一个人在网络上的trolling行为(主要指抨击、辱骂他人)可能受到其当时的心情及当时所聊话题的影响,其心情不佳时更容易成为杠精或键盘侠。杠精的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其网络行为。作家林迪·韦斯特(Lindy West)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一位喷她的杠精(trolling),这名杠精承认因为跟妻子不幸福的生活而去同作者抬杠。

作者则将这种受心情、周围环境影响的杠精行为现象称作“负面螺旋”,即借由对第三方的控制感来补偿内心原先存在的不安全感,让自己获得一种不真实的控制感和存在感。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种扭曲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戴着友善的面具,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不被旁人所感知、体悟,更不用说被尊重,而这也将成为一种螺旋式的循环:越不被尊重,就越试图抓紧;而越试图抓紧,就越惹人反感,反而导致意见更难被尊重。希望与人沟通,却找不到合适的辞藻和令人舒服的表达方式。慢慢地,这个模式沉淀下来,并潜移默化扎根下来,此时已不知道杠精本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了。加之语言符号本身具有不完美性,只能说这是一场失败的交往悲剧,网络世界的三言两语,或是蜻蜓点水般的理解与安慰,并不能让口诛笔伐者放下内心的不安,也不能迅速瓦解其冰封的内心世界。来往之间,对抬杠者的不屑和愤懑,竟然助推旁人成为寒冰制造者。

不安和负面情绪本身是弥漫在我们之间的高传染剂,当我们在说服别人,我们的据理力争,其实不仅仅表达了内心的境遇,更将经历状况、社会地位、原生家庭的处事风格张扬无疑。若遂了抬杠者,则内心拧巴,或更为小心谨慎;若不遂,则少不了内心添堵,愤愤半日,只不过当意识到自己被感染并改变行为时,则为时已晚。

三 杠精的逻辑与语言

杠的方式有很多,简单罗列梳理,发现有如下几类。

(一)扩大不合理的讨论范畴

你肯定A,就是否定B喽?:“春江水暖鸭先知。”vs“水暖和了鹅就不知?虾就不知?河豚就不知?”

你否定A,那你怎么不否定B?:“我不赞成琼瑶在文学作品中美化婚外恋。”vs“那你怎么不反对金庸美化师生恋?”

(二)以个人爱好/经历作为判断标准

我认可A,你怎么能否定A?:“我觉得这种蜂蜜不太甜。”vs“你吃的是假的吧?”“你味觉有毛病吧?”

我反对A,你怎么能肯定A?:“我个人还挺喜欢小孩的。”vs“你个人就代表全中国喽?”“有病才生小孩呢!”

我没见过A,A怎么可能是真的?:“我们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10点半才下晚自习。”vs“你就编吧,我高三的时候怎么就从没这样?”

(三)强行错误解读交流对象的观点

“我认为游戏里的这段情节美化了性骚扰行为。”vs“玩家打个游戏怎么就得罪你了?”

“我反对把青少年送去网瘾学校。”vs“那青少年沉迷网络,家长就别管对吧?”

“师生恋是一种权利不对等的关系。”vs“那大家都别恋爱好了。”

“评论别人观点的时候不应该断章取义。”vs“就许你说话,别人都不许说话。”

(四)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因为没有解决A,自然也无法解决B

“这首歌的歌词里侮辱女性是不对的。”vs“你这么牛的女权斗士怎么还不去解放全球被拐妇女啊?”

(五)归因偏差

“你文章里还有错别字,博士头衔是买的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六)将客观陈述曲解为对自己的攻击,并快速反击

“我的丈夫家是上海的。”vs“嫁了个本地人了不起啊!得意什么呀!”

“我目前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担任副教授。”vs“北京大学了不起哦?”“学心理学了不起哦?”“副教授了不起哦?”

(七)其他各种诡辩与非理性对抗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在表达不同观点时,杠和辩论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能达成某种共识,杠和较真最大差别在于是否具备逻辑,以及语言上是否具有攻击性。

1.非理性对抗表达是杠主要的言论特质: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甚至无端指责、攻击他人。发表意义不明的阴阳怪气的言论,发言者从一开始便被界定为不站在逻辑出发点对话,仅仅是表达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在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上造成伤害。

2022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公安局海港分局反诈中心的民警陈国平辞去警察职务。在他看来,从2021年9月开始,其反诈视频虽然在短视频平台出圈 ,他也收获了近700万名粉丝,但他因此连续两次遭受网络暴力,这让他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但终究有人要来做一些错误的决定,给后人做个警示教育或提供经验。

第一次,3月18日,有人鼓动他与名为“柬埔寨小6”的主播连麦。这位主播身在柬埔寨,自称在当地做生意,但被很多网民质疑涉嫌搞诈骗。陈国平一如既往地用轻松的语气跟对方聊天,然后一步步套话。但后来涌来大量批评的评论,称他不应该微笑着跟对方说话,“不配当警察”。

第二次,就在一位网友连刷100万元礼物之后,他收到大量恶评,称他靠着这身警服获取了收益。那是3月27日,他与抖音平台合作进行“助力疫情防控”公益直播,包括333个“嘉年华”在内,当天一共收到近120万元打赏。4天后,他在视频中公布了打款金额、完税证明和捐赠证明,他收到平台打款约79万余元,他将其全部捐赠给了一家基金会,数额精确到分。“老陈终究还是变质了!”“你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网友的反馈让陈国平感到委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沫星能淹死人,真的杀伤力很强啊。

2.诡辩,或逻辑性缺陷,是“杠”的主要表现形式。“杠精”往往不随大流,“标新立异”,他们沟通的目的并不在于说服别人,而是通过输出异质观点来增强优越感。这种逻辑错误可以分为已知条件的错误和推理形式的错误,结论正确不意味着逻辑正确,逻辑正确也不意味着结论正确。逻辑学的研究在于推理是否正确,是否通过正确的形式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杠精不是正面回应对方的观点,而是曲解意思,咬文嚼字寻找语言上的漏洞,对漏洞进行无限放大,上纲上线,但融入语境看这种表述,似乎又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例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典故。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然而,很多人抬杠,不能说抬杠的人是故意犯逻辑错误,因为在早前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并不讲求逻辑,或者他们并不在意、不懂语言逻辑,或者故意走上错误的逻辑轨道,如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庄子在“安知”上做文章,偷换了概念,甚至到最后一轮中将探究为什么的问题偷换成了探究在哪里的问题,这已经是诡辩了,此时的辩驳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当下社会,我们的确一直讲求要用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的信念,殊不知,批判性思维也分弱势批判性思维(weak-sense critical thinking)和强势批判性思维(strong-sense critical thinking)。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价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信念加以评价。” 其中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坚决抵制和驳倒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把那些意见和自己不同的人驳斥得哑口无言,乖乖认输。故而,使用批判性思维不一定意味着在质疑中提升了人道和获得了进步,批判者也不在意是否真的接近真理和美德,而往往会采用操控型论证(managed reasoning)——论证方式经过事先挑选以便得出某个特定结论,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不给建设性意见,仅批判,使用冒犯性、攻击性的表达方法。人的表情语气会充分暴露他的真诚度,对话的质量取决于两个人真诚的交付程度,尽管这种对话注定是稀缺的。人对真诚有敏感的标尺,咄咄逼人、狭隘偏执、武断专横的语气很容易让我们彼此疏远,产生隔阂。“有时候,某种语气会表明我们只是对对方的主张不能容忍,而非对所有相关结论都提出了问题,并用这些问题来评估自己的信念” ,我们因而失去了批判性互动对真理最初的追求。 FKN8/jnsz4jLV0VUcnX42J4mGN6O5rlIAplQz6Iuaim5N7pUeDJMWgUCjjOoD30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