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钢琴演奏之触键技巧

著名钢琴教育家泰策尔曾对生理学中的各种触键可能性作过论述。他对旧的触键方式中最符合演奏目的的部分进行了保留,又对现代触键方法中偏离音乐表现目的的部分进行了删略。他阐述的是钢琴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也可以说,他走的是一条新旧体系之间的中庸之道。对于钢琴教育工作者来说,泰策尔的理论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尽管如此,他的中间立场还是非常实用的。无疑,过去有许多优秀钢琴家曾凭借自己的天赋做到了音乐中所需要的各种方式的触键,他们在音乐中无意识地达到了绝大部分触键方面的要求。针对那些天赋不够(与上述钢琴家相比较)的演奏者而进行的关于触键方式的详细探讨,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探讨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钢琴教学中,在触键方面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误导。当然,这些教师遵循的并非他们自己的教学体系。不少教师仍在要求学生仅用腕关节来弹奏每个八度与和弦,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种演奏方式曾给他们自己带来的损害。例如,有人曾经想过完全放弃手指训练。这一错误的严重性,并不亚于那些直接导致手部肌肉痉挛的错误演奏方法。其严重性还在于,没有手指练习便不可能获得技术。泰策尔的观点几乎与本书的观点完全一致,这一观点至少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检验。而在泰策尔出书之前,这一观点早已运用于课堂教学。

泰策尔建议的触键可能性归纳如下:(1)自由落键方式;(2)掷、击、起落方式;(3)滚动方式;(4)贴键方式。在运用这几种触键方式的前三种(击键、起落以及滚动)时,手指一般都是在琴键上方运动,但是在运用第四种方法贴键时,手指在弹奏之前就已接触键盘。

一、自由落键方式

手臂抬起,肘关节、腕关节、手指的固定程度以不使手臂僵硬为准。手指所处的位置应当便于触及所需弹奏的琴键。整个手臂从肩关节垂下,彻底放松,除必需的击键动作外不要做任何多余的动作。作为预备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步行时手臂自然摆动及肌肉完全放松的状况。要教会学生在抬起手臂时使肌肉处于睡眠般的放松状态,整个手臂将由重力作用而自然地从肩关节垂下。

肘关节的自由落键方式建立在腕关节及手指相对固定的基础之上,手指仍应随时准备击键。上臂从肩关节处放松自然下垂,在这种情况下的触键感受与以整个手臂的触键感受相同。

腕关节的自由落键方式是以手指的相对固定为前提的。上臂放松自然下垂;小臂只需要自然地与键盘保持在一个水平面。

当手指运用自由落键方式时,其固定程度达到触键的需求即可,同时要注意保持圆拱式的手型。最强的力度自然是以整个手臂落键的力度,通过小臂的自由落键可以达到很强(ff)的效果。而以手腕的自由落键方式触键时,由于其缺乏“重力”,力度不可能很强;用手指的自由落键方式触键时,由于手指只能距键盘约一英寸击键,其力量更小,最多只能达到很弱(pp)的力度。在以ff的力度弹奏和弦时,要求手指非常固定,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达到了一种僵硬的程度。运用自由落键方式触键的前提,就是要避免任何多余的动作,即任何有意识的肌肉运动。但是,必要的手指固定及落键时手位的准确性这两种情况除外。这里需要一种不使肌肉疲劳便可实现的触键方式。这一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演奏者所需做的动作只是抬臂,为自由的落键式触键做准备,以及必要的手指固定。由于弹奏钢琴的某些技巧性练习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不疲劳性和放松的持久性,因此,如果能在音乐表现不同的力度及色彩对比时把握好分寸(不要太强或太弱),自由的落键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或至少是舒适的触键方式。但事实上,自由的落键方式如果不加控制(不控制其力度),也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触键方式,并无实际运用的价值。

二、掷、击、起落方式

“掷”的触键方式是指从掌关节(指与掌之间的连接关节)或腕关节将手指甩出的动作。利用掌关节甩动时,要固定手指的第一关节(从指尖往上数的第一关节);利用腕关节甩动时,则要固定第一、第二及掌关节;利用肘关节甩动小臂时,则要相对固定腕关节;利用肩关节甩动上臂时,肘、腕关节都要相对固定。“甩动”是通过肌肉的力量及手、小臂乃至整个手臂的重力下落的动作实现的。这时,除所要甩动的关节外,其余关节都要相对固定,这样才能在保持手型的情况下承受甩动的重力。

“击”的触键方法与“甩”基本相同。“甩”或“击”这两种触键方法运用极为普遍,因为它们可以表现ff至pp之间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对比层次。

此外,它们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疲劳。“甩”与“击”的结合是产生于所谓的自由落键方式的一种运用最多的触键方式。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应当是尽可能使所有不参与运动的肌肉处于极度放松状态。肩部应当自然下垂,有一种悬挂感,这样有助于肌肉放松。然而,即使保持这种姿势,强有力的肩肌仍可发挥作用。若非这样,便会因为小臂和上臂的相对固定而在甩动触键时受到阻碍。

“起落”是一种类似于钟摆运动的具有惯性的起落运动。它具有某种弹性,一种针对“甩”与“击”的反作用力。它使“击”变得柔和,并产生一种弧形的、波浪式的运动。

三、滚动方式

滚动显然只能通过肩关节或桡骨关节(前臂靠大指一侧的关节)而产生。如果运动从肩关节开始,那么肘关节必须固定;如果运动从桡骨关节开始,那么上臂必须呈放松状态下垂。为了使这一运动能够具体运用于钢琴演奏,腕关节、指关节和手指都必须固定。

当通过手的内转作用,如用拇指弹奏了某个音,再用五指通过掌心朝上翻的方式弹奏那个高八度的音,这便是一种“滚动”。这样一连串较快的、不间断的滚动,被称作“震音”。在以“拇指或五指停留在某个键上”的方法进行滚动时,同一只手的某个手指或多个手指可弹奏其他键,这种演奏方式被称作“简易侧击法”。拇指或五指在此起到了轴的作用。

当原来停留在某个键上的手指在其他手指弹奏时离开键盘,并向相反方向滚动,将轴的支撑点移向另一重心(如震音的弹奏方法)时,称为“混合侧击法”。因此,在弹奏八度震音时,支撑点将会落在所谓的长度轴的重心处。

在弹奏较强的音时,建议运用小臂滚动。滚动由pp力度开始,通过渐强可以逐渐达到ff,即尽可能地利用力度的变化过程。滚动技巧的运用之所以如此频繁且有效,是因为它仅需要较强的小臂,也可以说是肩肌,使用这些部分往往不容易产生疲劳。在运用滚动技巧时,肘部要略抬起,这是一个完全自然的动作,无须刻意模仿或学习。在钢琴教学中要求弹奏者将肘关节贴近身体,以获得手臂姿势的平稳,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意图本身就已经明显限制了臂部的自由。例如,在某些没有快速音列出现的地方,本可不用滚动技术,而仅仅采用一般的触键方法,但是为了避免疲劳,大多数人仍借助滚动技术或通过滚动来加强一般的触键技术。

四、贴键方式

前面所学的触键方式都是通过击键而产生。在击键前,手指一般均由键盘上方落下。现在所要讨论的是另一种触键方式,即手指在下键发出声音之前就已经贴在键盘上。当然,这种贴着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之后,手指下键,致使钢琴中的槌头击弦发出声响。

在以贴键的方法进行演奏时,下键的速度当然不能太慢。否则,槌头会晃动从而根本无法触及琴弦发声,这一点通过实践即可验证。即便是pp的力度,也要以一定的下键速度才能发出声音。如果是从弱至强的渐强,那么下键的速度也要不断增加,因为力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快慢。

进行下键演奏时,手指仍呈拱形,要坚实牢固。这样上臂便可在放松状态下垂下:小臂与键盘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面,略微下垂;手腕与小臂保持一致,相对固定,这样整个手臂便会因其重力而从肩肌开始自然下垂。以牢固的手指压下琴键,就会感受到整个手臂的重力都落在牢固的指尖上,还会感到整个手臂都是被动的。落在琴键上的压力被称作“演奏负载”。最小的负载与最大的负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最小的负载至少应当能够带动槌头击弦;最大的负载则因人而异。在进行贴键演奏时,指尖的神经非常有助于演奏者进行各种层次的细微表现。

这种贴键的技巧完全不是现代的发明创造,而是沿用已久。在弹奏一连串相同的pp和弦时,许多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以牢固的手指触键,使这些和弦的力度保持一致——每弹完一个和弦后手指不要离键:以这种贴键的方法弹奏一个八度、三度、五度等和弦。在保持力度一致方面,贴键要比从键盘上方落键容易掌握,并更有把握。这样做便可很容易地避免业余演奏者在演奏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如在弹奏一连串和弦时力度上的不均匀,有些和弦甚至因为手指没有弹下去而声音完全消失。显然,在运用贴键技巧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必要的手指或手腕固定而使肌肉僵硬,这样会影响手指触键,引发疲劳。除必须运用的肌肉,其他所有部位都要尽可能放松。这一点在运用贴键技巧时很容易被忽视,须时刻牢记。

在弹奏歌唱性较强的段落时,手指不能过于弯曲,不要用指尖触键,应当使手指略微伸展,使用指肚部位触键。这一点非常重要。掌握这种触键风格的演奏者,会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直接在钢琴上再现。

五、运用触键方式的基本要点

上面提到的各种类型的触键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用,适用于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至于哪一种方法在每次运用时最有成效,并非能够轻易确定。其中有一部分要取决于演奏者的天性。但是,无论何时,如果单一地运用某种触键方法,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肯定是行不通的。和弦演奏大部分需要将掷、击、起落这些技术相混合,快速演奏则要依靠甩指以及较为强烈的滚动动作。每一种动作都要涉及肌肉运动,演奏所需的所有肌肉运动都必须通过练习来加强。许多初学者对于钢琴演奏所要求的正确手型及放松的状态感到困难。如果不从一开始就做到这一点,那么在运用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时始终会有障碍,并阻碍进步。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纯的手指练习应当放在首位。

在精确的演奏中应当排除所有多余的动作。通过持续的练习,一定能够自如地掌握每个手指,使其独立、有力并自如地控制每个手指的力量。虽然从生理角度来看,3指的力量要比4指强,但是通过练习,便有可能使4指的力量比3指强。通过这种方式可获得音乐发展中的一种均衡。4指的力量较弱,因此学生在运用时总是有所顾忌,在弹奏和弦中的三度、六度这些可以运用4指的地方,均由3指代替;在弹奏颤音时则总是运用2、3指或1、3指,尽可能避免运用3、4指。然而有的学生无论在和弦演奏中,还是在颤音的开始,都不回避4指的运用,久而久之,习惯了这一用法之后,便可感受到4指的力量。他们可用4指奏出清晰而圆润的颤音,并感到随后运用2指(以4指与2指弹奏颤音)时也特别舒服,再也不会感到4指与其他手指有任何区别。

在许多情况下,钢琴演奏者都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演奏技巧。现代钢琴演奏家也同样需要对手指技巧精雕细琢,而不是将其简化。

在前面讲述各种触键方法时,曾谈到手指的牢固性及其他关节的相对稳定。但是,许多教师担心由此会引起关节僵硬。在此必须提醒大家,只要有可能,还是必须时刻注意放松肌肉。正如前面所说,这种放松的感觉来自身体内部而非表面上的动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还不适于考虑手臂运动的问题,这方面的运动适用于演奏和弦和音阶。当音阶下行时,手臂略侧,手也随之下行移动,大拇指则成为借助桡骨关节下行转动的轴。

弹奏和弦及八度进行时,除可运用贴键技巧外,还可运用掷、击和起落技巧。在运用这些技巧时,腕关节及手指必须非常牢固。弹奏四声部的和弦及八度进行时,由于手指的张力大而比较容易疲劳,因此要用肩关节或肘关节来完成上述技巧。这样,强有力的手臂及肩肌可作为主力参与这些技术的运作,并可减轻疲劳,保证较长时间的持续演奏。此外,在某些地方当然还需要以腕关节来演奏。运用腕关节的八度练习也不可缺少。总而言之,每位演奏者都应当有能力以肩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快速地演奏和弦进行或八度进行。

六、连奏

连奏(legato)意为将两个音连在一起。但是,在同一声部以连线联结同一音的情况不属于本书的讨论范围。在此所讲的连奏是指在第一个音奏出后声音正在减弱时即奏出第二个音。运用贴键技巧是演奏连奏时最为简易且效果最好的方法。运用击键技巧也可演奏连奏。有人认为,运用贴键的方法演奏连奏,可以理解为将重力从一个手指移到另一个手指。这种观点可能有道理,但几乎没有实践方面的意义。因为即使在贴键演奏时,尤其在快速弹奏一连串音符时,几乎也毫无例外地要涉及手部的肌肉运动,这种运动完全是为了能够将每个音的时值及力度都弹得十分均匀。

在运用轻巧(leggiero)方式触键时,所排除的重力越多,对于肌肉运动的放松及手指及时转移的重视程度越高,距离轻巧的演奏方法也就越近。这种技术如运用得当,可作为典型的均匀弹奏技术练习。因此,以近乎被动的手指进行贴键演奏,对于现代钢琴演奏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尽可能完美的、纯粹的手指主动动作练习。

在以pp力度弹奏乐曲时,一般完全不运用臂力,以手指弹奏即可。重力技术与手指技术绝非两种不可调和的对立因素,而恰恰是紧密结合的两个因素。这两种技术与滚动等其他几种功能一起,属于钢琴演奏技术这一整体概念基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手指技术不过硬,手臂的重力在弹奏音阶时也无法运用。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手指技术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功能,它至少在没有重力作用的情况下依旧可行。对于这一观点,还要补充一点:手指训练是完全必要的。

“最连音”(legatissimo)这一术语时常用于提醒演奏者在弹奏时将音符尽可能奏得非常连贯,但是有些人却将这种极为连贯的连奏方法理解为一个音与另一个音之间有着短暂的重叠,即弹奏前一个音的手指在后一个音落下片刻之后才抬起。这种情况一般只有当两个由最连音联结的音处于某种和声关系中,或者这两个音的重叠时间极为短暂,需要有类似于切分音踏板的效果时才能运用。

七、非连奏、半连奏、断奏

如上所述,在纯手指技术中,连奏主要通过及时离键而转变为非连奏。如能够在触及后一个音之前及时将弹奏前一个音的手指抬起,并使该音的声音不延续,便会消除连奏,产生非连奏的效果。如果这两个音之间的间隙再大些,则会产生半连奏的效果。半连奏在乐谱上以音符上加点再加连线表示,一般运用于“缓慢的演奏”,因此,它通常仅适用于比较平静的音乐进行。在较快速度的音乐演奏中,应当使每个音尽可能断开,运用“非连奏”的方法。然而,在极快的速度中,由于不存在每个音的声音消失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又不能用非连奏法,只能用连奏法。

如果说半连奏与非连奏的性质仅仅是一个音与另一个音之间的分离,其时值并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的话,那么断奏(staccato)则不仅表示音与音之间的分离,还要尽可能地弹得短促。在五线谱上,断奏以圆点或倒立的小三角表示。如果在全音符或二分音符这些时值较长的音符上加注圆点,就表示这些音符的时值要缩短,缩短后的时值约为原来时值的一半。这种情况已不再属于真正的断奏。断奏的表现特征是“短促”“一触即放”。在弹奏断奏时,可以在触键后将手指弹回,也可将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滑动后迅速抽回。在以断奏的方法弹奏八度或和弦进行时,手指要保持固定,可利用腕、肘或肩的运动来产生断奏的效果。当然,单纯运用手指的断奏也要练习。如前所述,那种尖锐、锋利的断奏实际上很少运用。巴赫曾让他的学生在当时的乐器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其效果“如同在灼热的琴键上弹奏”,一触即放。 w3sQs9HOX16anTKjm1ndHfg6cGs5CF26YWQrBuBQQIlE0e8xnw7jLutcCfnLLc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