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如果从客观存在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说:美在生活,美在自然。而如果从主观心理方面来看,我们又可以说:美在憧憬,而憧憬就在可以期待的未来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时空一体的状态下。未来向我们走来,现在与我们同行,而过去则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这就是说,未来是我们生活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有未来,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否则,一定比热锅上的蚂蚁还惊恐。可见,未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伙伴。它每时每刻都跟随着我们,而又若即若离。未来像一朵云,不停地飘荡,让我们充满了幻想,满怀着希望。未来是一幅正在展开的美丽画卷,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怀揣未来的艺术作品总是能那么轻易地打动我们的心灵,其原因就在这里。
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以年轻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再次诠释了这个极其朴素的道理。尽管在登上2021年春晚之前,它已经火了好几个月,但还是借助强劲的春晚舞台,重新点燃起了人们广泛传唱的热情。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一个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他们在花开草长的季节相遇,两颗漂泊的心也渐渐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牧羊人打算默默地等待心上人,但最后只是等来了养蜂女即将嫁人的消息。正是这样的执着和等待,促成了这个故事,并随着优美而伤感的音乐,飞进了千家万户。
可见,表达憧憬,是文艺作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自古以来,这类的作品有很多,我们可以列举出大量的实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希望有一天能够与妻子在窗下对面而坐,时时挑动烛芯,彻夜长谈,共享美好时光。
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也都寄托了作者对未来那种深情而美好的无限企盼。
憧憬,充满了理想和信念。事实上,只有一个人内心怀揣希望,他才能有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才能在平淡的事物之中,发现闪光点。反之,如果他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心灰意冷,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他怎么能够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呢?
憧憬,充满了激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得到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而一旦得到,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是的,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因为缺少满足就是痛苦,缺少新的愿望就是空洞的想望、沉闷、无聊。” 这就是说,欲望得到了满足,快乐也就随之减少,所以,我们经常会有新的愿望,并产生憧憬,这种憧憬会牢牢地掌控着渴求生命的我们。这正如路克内兹的《物性论》所说:“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一天还未获得,在我们看来,它的价值便超过一切,可是一旦已拿到了手,立刻又另有所求。总是那一渴望紧紧掌握着我们,这些渴求生命的我们。”
说到憧憬,我们自然也会怀念起往日的美好岁月。20世纪70—90年代,社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到21世纪之初,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还不是那么高。因此,还有许多愿望没有实现,内心没有厌倦之感。外国的新鲜事物刚刚进入国门,国人都感觉非常好奇,自然是欢天喜地、欣喜万分。
所以,表达这种情感的歌曲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了出来。例如,《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双脚踏上幸福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无不唱出了那个年代的心声。纯真的年代,熟悉的旋律,总让人不禁浮想联翩。那时,人们无不满怀希望地盼望美好的未来。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心里有唱不尽的歌。他们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苦难日子之后,突然之间,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怎么不让他们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啊!
在当时,爱情是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也还处于朦胧发展阶段,大家当然是翘首以盼。而且,一些传统的观念让年轻人感到压抑,因而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心理,于是,爱情之火喷薄欲出。所以,许多耐人寻味、经久不衰的唱曲,也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作品。这首优美的歌曲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一位痴情的男子愿意抛弃一切财产,跟着那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起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镶着美丽金边的衣裳,甚至还想变成一只小羊,跟在她身边,让她拿着细细的皮鞭,轻轻地打在他身上。
除了爱情,友情也非常可贵。朋友们愿意携手前行,创造美好的未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抒发的正是这方面的激情。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
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听到这样优美的歌曲,仿佛我们又回到了曾经的岁月。当时,年轻人一个个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他们坚信,未来的生活,一定是如诗如画,无比的美好,所以,情不自禁地深情呼唤着明天的到来。因为,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再过几十年,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当然,人们不仅希望祖国更美好,也企盼世界更美好,所以,情不自禁地唱出了《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这首歌曲通过平和而热切的曲调,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的美好心愿。这样的歌曲,听来总是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我们相信,世界会和平,明天会更好。
可见,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深知文艺作品只有表达人们共同的理想和希望,才能产生美的普遍性,让人共鸣。否则,只是无病呻吟,很难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当然也就很难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了。
20世纪的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广为传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歌曲普遍表达了一种期待未来的愿望,这当然与社会的发展阶段十分吻合。文艺作品是时代的镜子。这正如施莱格尔所说,诗人不过是人类精神的器官,他的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完整个性,此外还通过其灵魂的自我写照,像镜子一般反映时代和周围世界。 毕竟,那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而且一切都刚刚起步,无论是爱情还是各项事业都是如此。所以,年轻人既没有酒足饭饱之后的倦怠心理,也没有百无聊赖之际的无谓情绪,更没有手机电脑充斥日常生活的寂寞和无奈。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大家热情洋溢、满怀豪情,所以,歌曲也就激情澎湃、魅力四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