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认识越剧、研究流派得益于越剧百年华诞的盛况。在攻读音乐学专业时,我就因对越剧特别的喜爱而开启了关于民族声乐与中国戏曲特别是越剧发声的研究。2006年越剧百年庆典轰轰烈烈,那年也正是本人成为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关键之年,庆典期间的越剧演出使我深受震撼,于是初步选择了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让越剧走进高等院校的殿堂。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步加深了对越剧的喜爱,并得到了导师黄大同教授的引导,最终确定把越剧流派演唱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高校担任音乐教师后,我依然专注于对越剧的研究。15年来,我了解了越剧辉煌的昨天、全新的今天,也期盼着梦想的明天。2018年,我有幸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越剧流派演唱艺术研究”,从中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越剧的辉煌离不开越剧流派。越剧流派是越剧艺术的精髓。她曲调优美,旋律悦耳,声腔动听,迷倒了一大批观众,赢得了众多越剧爱好者的追捧和学唱。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媒体的多样化和麦霸歌厅的大发展,众多有条件的家庭购置VCD/DVD,学唱越剧流派唱腔的越迷有了更多的演唱学习场所,越剧流派唱腔曲谱和光盘等更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进入21世纪,越剧的普及面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崭新的越剧热。无论是各地的越剧团,还是嵊州的越剧博物馆、越剧小镇,都向我们展示了越剧发展的全新面貌,流派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越剧流派演唱艺术》是《越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姊妹篇,论著从越剧的诞生开篇,在介绍流派形成的基础上,着重对越剧流派生角创始人尹桂芳、范瑞娟、毕春芳、陆锦花、徐玉兰、张桂凤和旦角创始人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王文娟、张云霞的演唱特点,从包括行腔技巧、发声习惯、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共鸣腔体和具体例析等方面的演唱艺术进行了剖析,并对每位流派创始人的表演艺术逐一进行介绍。著述中的第二个重点是对新一代流派传承人的代表人物进行全方位评析。她们在继承前辈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各流派传承人独特的演唱风格。书中顺着流派创始人的惯习,分别介绍了6位越剧流派生角和7位越剧流派旦角传承人中的典型代表的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促成更多的越剧迷了解越剧演唱技巧和流派演唱特性,且帮助越剧学生更好地理解越剧演唱,掌握越剧发声技巧,传承流派演唱个性。本书最后就越剧流派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越剧流派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越剧从业者的重要工作。越剧历来重视演唱,经过长期模仿借鉴、表演实践,越剧各流派形成了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演唱方法。《越剧流派演唱艺术》填补了流派唱腔全面系统分析的空白,为学习传承越剧流派艺术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利于促进越剧流派艺术的繁荣和兴盛。本书还可作为越剧专业演员和越剧爱好者演唱学习的教材。

多年来,本人能坚持不懈地对越剧流派进行研究,得益于我的导师浙江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黄大同教授的精心指导。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也参考了许多前辈的研究成果,引用了数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MewPekOTgFwL2PP0Vs1IvoZP+BHFOpLQJHhl56yP+5S/rd2bwscBmajVGUan0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