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流派发展期

流派的魅力在于艺术上的独创性和个人风格上的突显性,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流派二字,“流”有流动的含义,包括在广阔的空间中流行和长时间流传;“派”则是群体概念,有一大群人学习、传承才能称派。流派的产生正是满足了观众不同的审美需要。

20世纪80年代是女子越剧流派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流派的确定,为以后的越剧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以浙江为例,在浙江省委与文化部门重视下,大力培养戏曲新人,从全省70多个专业越剧团中精心挑选40名越剧新秀,将她们集中在浙江艺术学校进行严格训练。根据她们个人的身体条件、嗓音特点定行当、定流派,并受到聘请来的越剧界与京、昆、婺等多个剧种著名艺术家的亲传技艺、悉心指导。在这个阶段培养出了像尹派茅威涛、吕派陈辉玲、张派何赛飞等几十位流派传人,也逐渐使越剧重心从上海移到了越剧故乡——浙江。

为了更好地提高越剧演唱水平,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浙江几个主要越剧团和越剧专业学校聘请专业声乐教师进行系统的发声训练,从气息、共鸣、咬字等方面着手提升越剧演员的演唱能力。经过相对系统的发声训练,新生代越剧演员真正实现了音色柔美、行腔流畅,取得了演唱方面的重大突破,而中生代越剧演员更是通过声乐学习,提高了嗓音灵活度,延长了演唱寿命。

当代越剧学生已经不像以前一样跟着剧团边学边成长,而是在越剧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基础学习,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考入相关艺术院校的越剧专业,进行规范化的全日制学习。他们接触到的教师更专业,演唱方法更全面。在平时的学习中,她们还会主动同声乐学生进行发声方面的交流。加之媒体发达,演员可以接触到的声乐知识更多,而越剧艺术向来就有学习其他艺术的优秀传统,广泛的交流和学习也必然帮助她们更加清晰地领会发声方法,学习到更多有利于自己演唱的基本功,促进越剧演员在发声上不断进步和优化。

随着越剧艺术逐年精进,流派传人的演唱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越剧飞跃发展的同时,越剧流派发展却停滞不前,甚至逐渐呈现弱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嵊州、杭州等地,均有专业的越剧学校,大量的越剧演员毕业于此。在这些越剧学校,为了使越剧演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发展速度,在声乐演唱和表演上一直纳众长为己用,不断丰富自己。在演唱上,由于这些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一起完成的,因此,他们不仅学习自己所属的流派,同时也与其他流派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其他流派的演唱长处。逐渐的,相互间的区别小了,共同点却在不断增加。同时,社会的进步,现代媒体的发展,也为越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她们接触到更多的演唱技能技巧。广泛的交流面为越剧学生打开了视野,特别是与声乐专业朋友的交流,帮助他们获取了更多的专业演唱知识,增强自身的演唱技能。这些学习和吸收,均使当代越剧学生在演唱领域获得较大突破,但也导致相互之间的区别日益减少,演唱个性逐渐缺失。不仅学生如此,众多越剧演员也在演唱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众家之长,力求用更完美的音色、更动听的旋律来打动听众,但与此同时,也影响了越剧流派的个性发展,使流派间唱腔区别不再那么鲜明。

其次,目前各越剧团分工明确,演员仅仅负责演唱,作曲由专门的作曲家来单独完成,大部分演员在学习之初,并没有接触过越剧的作曲方法和基本作曲规律,也没有学习如何创腔。每一部新作品都可以依谱而唱,所以她们缺乏基本创作能力。同时,她们的乐队编制庞大,乐队伴奏也是依据曲谱排练而成,并不允许演员擅自修改。演员没有创作,伴奏也不能改编,如此何来创新?越剧的流派唱腔就只能停留在老一代的基础之上。近几年的越剧新作,作曲家对流派定腔也不是非常严苛,导致演员在演唱时忽略了流派特性,以曲谱为先,流派个性越来越被弱化。

诸多原因,共同影响着今天越剧流派的发展,也间接导致了流派个性弱化,并且,这些现象已经成为目前越剧发展不能忽视的主要问题。 5SdPTAmlO6WnA4J4Z9yFHSFz1/xSszfxP9E/+bNmSaN2AYx3vctM/kv7nQigTh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