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父母的困境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 身为父母,为子女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关心,我们责无旁贷。然而,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琐碎的事情,让你心烦气躁。你可能会因孩子们不当的举止而愤怒不堪,也可能会为他们奇怪的言行而困惑不解。孩子本该是父母快乐的源泉。大多数父母也确实非常享受孩子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光,至少,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是非常快乐的。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忧虑、悲伤、困惑和痛苦。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同样的摩擦与冲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摩擦与冲突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相同的、根本的原因。

由于身处其中,你往往很难理解形成这些困境的真正原因,所以你可能会去寻找各种借口。你也许会把责任归咎于经济状况的不景气,或者归咎于孩子的坏脾气。还有一些人会把问题归咎于其他家庭成员——丈夫指责妻子,妻子埋怨丈夫,或者互相指责对方的父母、其他亲人。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困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因此,要理解这些常见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对那些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剖析。如果不能全面了解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便无法做到机智地应对。唯有认识到问题并摒弃以往错误的方法和态度,才能采取积极有益的行动去应对。只有明确什么是不该做的,才能帮助我们弄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那些在育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的人,一定会对父母所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为人父母,的确会经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磨难。看着他们在困境中摸爬滚打,却依然与他们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真是非常可怜。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真心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为了孩子们能够快乐成长,有所成就,他们竭尽所能。父母的行为不仅影响着他们现在的亲子关系,还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整个人生,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来自父母的爱

你爱你的孩子,这点毫无疑问。他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与你关系最为亲密的一个人。他的健康成长依赖于你对他的爱。

人们把爱看作最深切、最美好的人类情感。既然如此,那么这种情感为什么又会造成如此多的不幸和痛苦呢?人们常常因为爱而备受折磨,因为被爱而身心疲惫。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通常被认为是最纯粹的爱,它排除了男女之间的复杂情感。母爱的本质是同情、理解和无私的付出。然而,这样的爱让多少母亲陷入痛苦与焦虑之中无法自拔!而她们的孩子又为此遭受了怎样的折磨!

孩子从母爱中汲取力量,从而逐渐培养出和谐的人格。世界上没有哪种生物能像人类新生儿那样需要如此多的爱。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只有母亲才能够为他们提供母乳喂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过度的母爱又会让孩子感到压抑,阻碍孩子的成长。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过度呢?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被人们称为“爱”的情感,实际上都是名不副实的。生活的艰难与迷茫使很多父母逐渐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态度,这也让他们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对他们而言,爱的唯一目标是占有,其本质是恐惧,意图是索取,过程则往往充满了嫉妒。这种爱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它只考虑到了付出爱的一方的愿望和需求。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受了苦、遭了罪,就是爱对方的。

真正合格的母亲,总是会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优先考虑自己的愿望。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专横、自私的,他们丝毫不考虑孩子的真正需求。他们打扰孩子睡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杰作四处炫耀,把他们当成供自己娱乐的玩偶。他们的“爱”驱使着他们不合时宜地抱着幼小的孩子摇来晃去,甚至毫无理由地对着孩子又亲又抱。“爱”让他们受不了孩子的啼哭,根本不考虑孩子需要按时喂养,而是孩子一哭就喂。因为“爱”,他们把孩子当成小佛爷一样供着。他们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把孩子宠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为了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孩子,他们经常把孩子圈在家里,不鼓励他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于是,孩子要么变得完全不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深陷各种问题无法自拔,在无止尽的痛苦与焦虑之中难以解脱;要么痛恨这个金色的牢笼,变得既叛逆又固执。

然而,即便是世界上最纯洁无私的爱,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弊端。它影响甚至妨碍了孩子的客观判断。爱可以盲目,但教育绝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爱一个人时很容易对对方的过错视而不见,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你可能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从而使他错误地认为自己比谁都重要。因此,你对孩子的爱往往会使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其他所有形式的爱一样,它很容易导致你对被爱的人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这时你就会成为孩子随时可以操纵的工具,而无法成为他的引路人和老师。

父母的焦虑

一旦你对孩子的爱里夹杂着焦虑的成分,情况就会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在受挫之后往往会过高估计人性的脆弱,而且会对周围的环境格外小心谨慎。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后代的焦虑就会倍增。因为在所有生命中,婴儿无疑是最无助的。

对孩子的过度关心也是一种人格缺陷。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生活,那么你一定会认为你的孩子也没有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相反,你越对自己有信心,就越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有能力、有办法去应对生活的挑战。

父母的焦虑来自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上文提到的自私的爱。那些自私地爱着孩子的父母通常怯懦、沮丧、对自己的生活忧心忡忡。生活中常常危机四伏,而他们不愿面对任何风险。这些父母都非常依恋自己的孩子,失去孩子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的。但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将这种偶然性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因为这严重威胁到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

你的责任感往往会加重你的焦虑。你可能会一直生活在恐惧中,担心自己忽略了某些自己本该承担的重要职责,同时放大孩子的每一个小缺点,直到最终认定孩子无可救药。你在教育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越少,你感受到的责任与压力就会越重。

对孩子的爱可能会让父母把孩子的优点放大,而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让他们把孩子的缺点也放大了。而这两个过程很可能会同时发生。在某个时间,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完美至极,但转瞬之间,你又会觉得他一无是处、前途堪忧。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如果你经常同时表现出高估和低估孩子的倾向,那说明你一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期望孩子能够实现你之前从未实现过的愿望,弥补你生活上的缺憾。你期望孩子能间接地满足你的愿望,导致你对孩子既骄傲又不满,两种情绪产生矛盾且矛盾愈演愈烈。因为你对于成功的标准过高,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那么,你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呢?人们可能会觉得,只要孩子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且快乐的人,父母就心满意足了。但不幸的是,许多父母表现得好像孩子生来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个人愿望——为自己赢得姗姗来迟的满足、荣耀和幸福。一些父母雄心勃勃,他们特别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权有势、能力过人。如果某位父亲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而吃尽了苦头,他可能就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学者。如果他迫不得已劳苦一生,他可能就会下定决心让他的儿子过上安逸享乐的生活。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被瞧不起或受到了诽谤和污蔑,他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来为他报仇。一个在感情中受挫的人,可能会通过对孩子的爱来满足自己一度未曾实现的愿望。那些曾经在异性关系中遭受挫败的女性,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儿子看作唯一属于她的男人,这个男人永远不会弃她而去,并且对她绝对忠诚。

所有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成为父母婚姻中的一枚棋子,在夫妻俩意见不合的时候尤为如此。孩子可能会在同一时间被父母拉往不同的方向,最终,他只能让父母双方都失望。总的来说,父母的这些期望很可能全都得不到满足。孩子必须主导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目标、追求及出发点与其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应有的期望。如果他想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就必须让自己适应某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学习如何遵循社会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让自己适应周围环境,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必须拥有社会生活需要具备的社交礼仪与风度。这样要求你的孩子无可厚非。然而,很多时候,你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并不会止步于此。

或许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很少停下来思考你对孩子的要求自己能否做到,自己是否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也许你觉得,对孩子要求得多一些,总有部分能够实现。这种想法真是特别荒唐。因为,你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最终习惯于无视你的一切要求。你可能会要求你的孩子做到绝对诚实,但你自己能做到对任何人都没说过谎吗?你可能会要求你的孩子绝不能偷懒,但你自己能做到勤奋得无可挑剔吗?你可能会要求你的孩子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但你自己是这样一个绝对顺从的典范吗?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家庭里为不同的人制订不同的标准,孩子和父母一样都是普通人。

此外,你所追求的平静、舒适,有时反而会让你更加放纵自己。实际上,你对孩子的很多要求,与其说是为了促进他的发展,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你个人的舒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一些正当需求往往就会被忽视。你想休息时,孩子就必须保持安静,这没有错。然而,当你想让他起床时,他就必须放弃休息吗?这种态度完全忽视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我们上面谈到的很多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如:自私霸道的爱、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对孩子能力的质疑以及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与要求等,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这种冲突就像性别之间的冲突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不仅仅是由于性格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矛盾频发的问题背后,一定存在更深层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对权力的执着导致了如此激烈的利益冲突。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能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个人的经济前景、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影响力等都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常会遭受外界的挑战。人们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充满危机和屈辱的世界里是多么微不足道,因此他们便会不断地去寻求各种防御屏障。正因如此,他们对孩子的爱才会变得格外自私,他们紧张不安,急于为自己寻找一处远离所有潜在危险的庇护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用各种方法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自然而然地,他们想到从孩子那里来寻求这种心理安慰。至少,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想错了。孩子也许看起来弱小,需要大人的照料,但如果有人敢与孩子斗智斗勇,他很快就会发现,在这场与长辈的较量中,孩子往往更能够坚守阵地。他们不考虑后果,因此在战术的选择上果断干脆,而且他们的思维通常比成年人更敏捷、更灵活、更有创造力。在意识不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会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实际上,孩子们几乎拥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并能从中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方案。父母在这场斗争中陷得越深,自己的权威就损伤得越严重。随着后面的处境越来越不利,他们只能更加努力地战斗以维持自己的优越感和个人威望。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这一系列的教育方式 早已被证明是徒劳无益的,但他们至今仍在使用,原因仅仅是这些方法似乎能帮助父母在与孩子的斗争中赢得优越感。以前,这些方法或许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父母维持表面的权威,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徒劳的。

近年来,因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当而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多。父母的处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家外,都比以前更加不利,地位也更加不稳固。更重要的是,如今小型家庭(三口或四口之家)比以前更加普遍,所以现在的情形也比以前更加复杂,这更增加了家长的不安与焦虑。他们的感情只倾注在一个或两个孩子身上,他们个人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只能由这一两个孩子来满足。而以前的父母则是将爱与期望分给一大群孩子,在众多孩子中,最年长的或最年幼的往往最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在一个大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对于单个孩子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孩子们更专注于彼此,父母的注意力也会更加分散。

当然,我们知道,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不仅局限于家庭,它在企业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非常普遍。在企业里,年长者觉得后生可畏,而年轻人则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争吵、猜疑、虚荣、怨恨,在两代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城墙。结果就是老一辈试图用保守阻碍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则希望这些老家伙都能靠边站。但实际上,如果把年轻人的热情和老一辈的谨慎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然而现在,年长者一旦失去了年轻时的品质就会受到排斥。我们无法分辨这些矛盾是先从家庭而起,向外蔓延,还是从外部渗透进了家庭。或许,这两个过程同时发生,并行不悖。人类似乎总是被失望、沮丧的情绪控制,大家完全忽略掉了人类最基本的合作精神,反而去追求个人优越感的较量。

父母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使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言行,反而一味地去放大孩子们身上的每一点小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贬低孩子,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的能力,并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他们对孩子是这样,对同事、朋友也是如此。人们总是试图通过贬低和诋毁他人来安慰自己受挫的自尊。一些人甚至会出于私心,只对别人的缺点感兴趣,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以下案例可以说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一位母亲带着她十六岁的女儿来进行心理治疗,她的女儿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母亲抱怨女儿邋里邋遢,从不收拾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自己该做的事情都让别人去做。因此母亲不得不专门叮嘱、再三督促、反复提醒她做她该做的事情。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女孩是一个独生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而且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该如何自己承担责任。我们没花多少时间,就帮助她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她也欣然接受了。但很快,这个女孩就开始抱怨了。她说,她的母亲总是不断地去催促、训诫她,即便她意识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母亲也总是在她行动之前喋喋不休。这位母亲一方面认为提醒、训诫女儿是她的职责;另一方面,她又总是阻止女儿干活。她的理由是:女儿是病人,而这个病人必然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我把那位母亲请过来,向她解释道,如果她希望女儿乖巧懂事、乐于助人,那么她就得给女儿更多行动自由。我很明确地告诉她,除非她改变自己对待女儿的行为方式,否则我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她答应采纳我的建议,给女儿更多机会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快女儿就告诉我,家里还是老样子,就好像我和她母亲的谈话从未发生过一样。每当女儿抗议母亲的干预,表达出自己能够轻松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最后,我不得不再次把这位母亲请过来,询问她为何在这方面如此固执己见。她变得非常激动,拒绝承认自己有错。她坚持认为,是女儿笨手笨脚、太不靠谱,所以不能放任不管,并声称如果真的让女儿自己来管自己,那女儿的生活肯定会乱七八糟。经过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我才得以让这位母亲认识到本次治疗的重点——这个女孩应当体验一下她的邋遢懒散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第二天,我接到了女儿的一通紧急电话:她的母亲精神崩溃了。事情发展至此,呈现出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病人一家曾经住在一幢豪华的房子里,但是由于形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缩减开销,搬进了另一处相对简单的公寓。父亲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整天都在外面活动,因此这位母亲对家庭所做的贡献变得十分有限,她开始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离开她,她的丈夫和孩子也能生活得很好。随便一个管家都可以取代她的位置,只有她的女儿还略显无助。显然,照顾女儿成为她仅剩的价值所在。她的女儿越笨拙、越邋遢,她就越有价值。一旦她的孩子学会了自立,她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没用的、多余的人。当然,她从未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她才认识到自己一直出于私利维持着女儿的缺点,并无意识助长了这些缺点。

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通过对母亲和女儿同时展开治疗,治愈了女儿的精神焦虑,并在她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好的母女关系,同时以另一种方式满足了母亲的精神需求。

父母的自卑

毫无疑问,大多数父母都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在处理与子女关系上的力不从心。他们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错误都源于自身的挫败感,这些挫败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自己想象中的。焦虑、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贬低孩子的倾向,都反映出了这种主观的自卑感。犹豫不决也是父母心理严重受挫的一种表现。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果你的态度摇摆不定,没有任何切实的计划或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刚开始很严厉,随后又转向娇纵,一会儿陷入绝望,一会儿又盲目自信。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往往体现在父母对待子女的方法与策略上。责打之后便是夸张的爱意,责骂之后又是一通承诺和奖励。每次给他们提建议,得到的都是那一套说辞:“我以前都试过了——我什么办法都用过了。”由于摇摆不定,这些父母根本没有能力采纳别人的建议。他们可能刚开始尝试一种方法,很快又会转向另一种方法。他们没有勇气坚持某种确定的行为方式,总是以不知所措为借口,逃避真正的责任。

有一种逃避,是让自己完全处于自我防御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精神紧张。这些“精神紧张”的父母发现他们的“紧张”是一个特别方便的“借口”,既能让他们逃避责任,还能让别人勉强接受。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宣称他们有很多美好的计划,但是“精神紧张”让他们没有办法去付诸实践。他们人不坏,但确实能力不足,他们不知道如何取舍,也为自己的自我放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家长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同情,他们在处理其子女的问题之前,应当接受适当的治疗。

有时,他们的紧张情绪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显露出来。“我要崩溃了”,或者“我真受不了了”,这是他们最常用的说法,每当他们做错了事情又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时,就会用这两句来搪塞。比如,当父母责打了孩子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或者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言行既非权宜之计又毫无道理可言时,他们通常会给出这样的解释。“受不了了”是一个人在感到无助时最常使用的一个借口。当孩子占了上风,你又不愿意认输时,为了保全面子,你会采取一切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维护自己表面的权威,最常见的方法便是责打、训斥和威胁。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不想在孩子面前丢面子,或者你想为自己不当的言行找个借口,你就会说是因为你自己“精神紧张”或脾气暴躁。这个策略还能带来一项额外的好处,即让你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

父母的无助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孩子面前有自卑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做出被动的反应,还学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的采取行动。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会开始出现一些主动刺激和挑衅的行为。父母常常意识不到其实孩子的计划往往是影响家庭决策的重要因素。

当然,婴儿的行为并非出于有意识的计划,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和决策。但他们的行为很可能非常坚定且目的性极强。婴儿体验过被抱起来的快乐,他便会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被抱起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能越来越迅速地制定出策略和技巧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以至于父母和其他家人可能很久之后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孩子会越来越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功能以及周围的人、事、物。他们不断地观察、尝试和体验。因此,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比父母对他们的了解还要多。通常来说,孩子对付父母的办法要比父母对付他们的办法厉害得多。难怪这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家长对教育的理解

父母之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自信,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即便对于一个性格健全且自信的人来说,这种方法上的缺失也很容易令其产生挫败感。倘若再加上深深的自卑情绪,亲子关系就完全扭曲了。

众所周知,很多父母都没有准备好承担起其作为孩子老师的职责。每一门手艺都必须先学习,然后才能付诸实践。然而,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子女教育——却交给了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对一个老师来说,系统学习和实践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那些父母哪里有时间和机会来准备这些呢?

无论我们对这种现状感到多么失望,无论我们在今后多么努力地去纠正这种错误,我们都必须承认,缺乏指导和训练本身并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最糟糕的是“一知半解,自欺欺人”。如果父母对教育一无所知,他们反而有可能做得很好。他们更有可能遵循自己的常识,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建议,更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教育有一点点了解,而这一点点了解往往是错误的。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被抚养”,以及伴随这个抚养过程而来的问题和突发事件。但是,你是否还记得我们面对这些教育方法时的反应?一些诗人和小说家经常能够回忆起他们童年时期所遭受的挫折和屈辱、打击和痛苦,这些悲伤的回忆甚至超过了快乐的回忆。但很少有父母记得这些。许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正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样板。他们或许愿意对过去的方法做出一些调整。鉴于以往的痛苦回忆,他们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对孩子更加宽容,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或者,如果觉得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过于宽松,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更严厉的管教方式。在与自己父母的方法背道而驰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这些方法上的调整与变化——往往是将父亲与母亲的管教方式融合在一起——并没有改变大多数人在养育子女时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这一事实。

如此一来,孩子教育过程中同样的错误就会代代相传。而今,这些不断累积的错误的教育原则成了这一代父母的重担,他们身处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此外,由于小家庭的普遍存在,他们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在以前,在大家庭更为常见的时代,父母的教育方法远远没有这么重要。那个时候,孩子们主要是在彼此接触以及同邻居的接触中自我学习,父母缺乏训练远远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然而,大多数父母不愿意接受科学的育儿方法。他们总是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因为他们相信(现在许多人仍然相信),他们小时候的经历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用和自己小时候同样的关系模式来教育他们自己的孩子。

试图说服一个被棍棒带大的父亲不要用暴力对待孩子,通常会激起父亲的抗议:“我就是那样被带大的,而且我活得好好的。为什么我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呢?”所有持这种态度的父母,他们从未停下来想过,如果当初享受到一个不同的、更好的成长环境,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坚持己见的后果就是把一个聪明的孩子养育成了一个愚蠢的成年人,过去如此,现在也是这样。这是孩子持续受挫导致的不良结果。虽然卢梭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事实,但是如今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上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这位“信奉”棍棒教育的父亲,根本不知道他小时候所遭受的责打,对他今后的婚姻生活、朋友关系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态度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他可能发展得“还不错”,但与此同时,他也变得比以前更加多疑、残忍和专横。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所有父母,他们很多人都正在以自己人生的成功来证明父母的教育原则是正确的。我们无从估量原本有多少不必要的心理障碍以及性格缺陷可以被避免,也无从估量有多少人的潜力未被开发。

父母也需要接受教育

如果我们想要降低教育的难度、减轻父母的负担并彻底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就必须打破这个由来已久的恶性循环,决不能任由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肆意蔓延。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父母也要接受教育,重新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并进行彻底的改变。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好,那我们自己必须先成为更好的父母,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必须学会理解孩子,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并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其次,必须学会区分哪些教育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哪些方法是错误无用的。

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方面具有深刻的见解,在教育他人的孩子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惨遭失败。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现代教育学的先驱卢梭。

父母本身也有许多需要克服的情感障碍。情绪失控是由于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不当,比如对生活的担忧、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对权力的争夺等。对父母进行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目标是启蒙,即对家长传授必要的事实性知识。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家长的个性。父母本身就像孩子——有的甚至是“问题”孩子,必须让他们“成长起来”。但是,通过外界因素来影响一个成年人并非易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承担起自我教育的责任。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认识并了解自己。首先,他们必须克服对自己的不信任,进而才能以一种平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停止权力之争,避免那些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冲突。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和孩子相处时更有乐趣,在教育孩子时更有效率,你就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你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从孩子身上以及自身的经历中不断学习。你必须勇于承担培养孩子过程中加之于他身上的道德责任。如果你意识到了遵守秩序和服从规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那你也要让自己服从同样的规则,与孩子保持一致。如果你自己言行不一,那会很难让你的孩子信服。

孩子的行为是他对你的行为的真实回应。教育不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机械的学习,孩子也不是任由你支配的无意识对象。养育孩子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持续不断地互动。父母和孩子的行为互相回应,正如谈话中的双方彼此回应一样。这一彼此互动的过程称为教育,它是双方互动的产物。孩子会根据周围成人的行为采取相应的行为,并随之变化。他们适应外界(自己所接触的人)的能力比成年人要强得多。他们的个性尚未定型,而且更善于观察,各方面的感官也更加敏锐、灵活。你需要透过孩子的行为来反观自己的人品和性情。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每个参与孩子抚养过程的人都通过其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对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特殊影响。而所有家庭成员中,对孩子一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母亲。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是最关心孩子的那个人,母亲的关心总是最为及时。即使是在婴儿时期,孩子也会根据母亲的种种行为做出回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对母亲有着强烈的依恋感,除非母亲不在身边或没能履行她作为母亲的职责。即使有些母亲经常外出工作,并没有多少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也不会影响到她们在孩子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证明,她不仅是他的母亲,而且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她会永远陪在他身边。孩子会原谅母亲所做的一切,唯独不能原谅她的言而无信,以及对他的弃之不顾。理解、同情,再加上一点点的温柔,就能让她获得孩子永久的爱。而母亲的焦虑、过度关心、放纵、警惕等其他类似行为,都是不必要的,甚至对孩子来说是有害的。母亲必须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母亲不能将太多的精力投放到孩子身上。孩子们平常需要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温暖,母亲只需只言片语或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充分地表达出来。母亲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这种温暖。如此一来,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愿意由母亲来引导。

因此,即使是职业女性,也可以给予自己的孩子所需要的一切母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总能在“与男人以及外界各种事物的博弈”之中为孩子提供一份稳定和安全感。无论多么能干、多么富有爱心的保姆,都不能代替母亲,这主要是因为保姆的活动往往会受到时间和职责等方面的限制。但是对于保姆做不到的事情,继母却往往可以胜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继母和养母可以像母亲一样,完全得到孩子的接纳。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源于男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如今,男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父亲作为孩子的老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国家,男性的地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美国,男性的权威正逐渐减弱,而在拉丁美洲以及部分欧洲地区,男性的权威并未受到挑战。某种程度上,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父亲一般不愿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他经常会说:他不想干涉妻子对孩子的管教。关于子女教育和培养等方面的研讨会或讲座往往很难引起父亲的兴趣,几乎都是女性参加。然而,男性的这些行为似乎反映出了一个更加显著的社会问题,即男性倾向于将所有与心理学、艺术以及文学相关的问题抛给女性。一般的美国男性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会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商业和政治领域,把养家糊口看成他对家庭的主要责任。

然而,即使有些家庭中母亲试图取代父亲的独特地位,父亲也依然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仍然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家糊口的那个人。在孩子眼中,爸爸是要工作的,他是某个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成员,这是他的爸爸最重要的特征。即使是在特殊情况下,父亲失业了,孩子们依旧会这么认为。父亲通常被看作家庭中既务实又高效的一名成员,拥有着某种特别的能力。如果这一能力受到质疑,那么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父亲这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优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孩子对工作的态度和现实成就上。父亲是最能激励孩子们出人头地的人,但反过来,父亲也很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以至于男孩会怀疑他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则觉得自己将来很可能会一事无成(然而,许多孩子也可能会因为母亲的完美主义和高效强干而变得气馁)。孩子的日常家庭教育通常是由母亲负责的,父亲的任何公开干预或反对都是不明智的。如果父亲或母亲试图用极其严格的方式来平衡另一方的娇纵或放松,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补偿”非但不会使情况得到改善,反而会使情况更加糟糕。父母一方若想改变另一方的方法策略,只能通过彼此真诚的探讨和协商来解决。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察觉到你们彼此之间的分歧。

父亲也许在教育孩子方面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孩子们依然将他看作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因为父亲通常比母亲更加高大强壮。他代表了过去遗留下来的健壮的男性理想形象。对孩子们来说,他的行为代表着男子气概。因此,父亲陪孩子娱乐玩耍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具有实际意义。他是家里的“男人”,男孩们的第一个“玩伴”,女孩们的第一个“恋人”。由于他在家的时间有限,他最适合充当一个模范人物、绝对权威和终极裁判的角色。

父母之间的统一与分歧,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不仅影响了整个家庭氛围,还直接影响到家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日趋和谐还是日渐破裂。与此同时,这还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关于两性关系最深刻的第一印象。父母双方都担负着培养孩子和谐人格的职责,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他们要引导、促进孩子获得身体、智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成长。

(外)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外)祖父母经常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欢乐,但他们也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教育。他们给予孩子最纯粹的爱,不求任何回报,总是在付出。正因如此,他们容易溺爱孩子,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地对他们的影响加以限制。与他们不定期地通话,偶尔进行较长时间的拜访,都会给孩子的生活增添很多温暖和乐趣。他们可以做到一直和蔼可亲,因为与父母不同,他们不需要承担责任。只要跟孩子在一起,看到孩子健康快乐,他们就很开心。

然而,对父母和孩子们来说,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是有风险的。在某些情况下,(外)祖父母也许不得不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此时,他们扮演的是老来得子的年迈父母的角色。但是,一旦(外)祖父母开始干涉父母的教育方法,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么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加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外)祖父母与父母持反对意见,并且经常把父母当成孩子一样随意训斥,那么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如何利用一个权威来对抗另一个权威。一般来说,(外)祖母比(外)祖父带来的干扰更多,因为她更愿意参与其中。有时候,(外)祖父母比父母更通情达理。尽管如此,(外)祖父母仍然不适合参与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 KCNQLzRRXNiil313keZU4AsHLD+O0IjToZ7sXCU7wnEzi7n/MS0O2qObN6BPnh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