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双词命名法的误解

双词命名法早已被科学界所遵守,不过,对双词命名法的误解却并非仅仅来自外行的普通读者。举若干例子如下:

《少年动物学》:“双名法,即物种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属名+种名,就好像我们的名字那样有姓有名,表达了亲缘关系。除此之外后面还要加上命名者之名,就更不容易错了。”

《少年植物学》:“每一学名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属名,字头要大写;后面的是种名,字头要小写。”

这两个例子中都明确认为在双词命名法下存在一个由单个词构成的“种名”。这是不对的。双词命名法的要义在于单一名字而非两个或多个名字,一物种的名字通常用两个拉丁词表示:属名+种加词。其中,“种加词”不是“种名”。那么什么是“种名”呢?其实如双词命名法所暗示的,指“属名+种加词”这样一个集合,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这本来是相当清楚的事情,但是,把“种加词”当成“物种名”看待的错误,同样出现在《未亡的恐龙》一书中。

《未亡的恐龙》:“在双名法中,第一个是属名,以大写字母开头,第二个是种名,以小写字母开头,比如‘ Beipiaosaurus inexpectus ’,‘ inexpectus ’是这种恐龙的种名,‘ Beipiaosaurus ’是这种恐龙的属名。属名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但是种名可以重复使用。比如在恐龙当中有杨氏鹦鹉嘴龙和杨氏朝阳龙。种名‘杨氏’在两个物种中相同,但是属名却不同。这样的属名在前种名在后的命名方法,简便易行,不易混淆。”

同样,该书作者也认为inexpectus是“种名”,在后面的例子中他又称“杨氏”是“种名”,这都是不准确的。

不过,联想到这类科普读物谬论不断,出现以上一点错误也就不怪了。《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一书的图片张冠李戴,蒲公英竟然长出了高高的地上茎:一张插图所示植物显然不是蒲公英,其图说竟然是“蒲公英的种子在飞翔”。

比较而言,动物界对命名法的误解要远多于植物界。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可能的根源:事情不能全怪中国人,英文表述的动物命名法规本身负有责任。相较于有同样法律效力的法文版动物命名法规,英文版法规的文本是有缺陷的(特别是其第5.1款)。而中国人通常是通过英文版动物命名法规或其中文翻译而了解命名规则的,于是英语世界和多数中国作者经常出现的误解与英文版命名法规文本表述不当有相当大的关系。此事我已经在写给《东非野生动物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的序言中详细讲解了。 pdTomInMz/7p08FDz3zVVMWeHjO0mlEBQPSrqlQ6HYxe47SVDOQ9qumxpVbcpr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