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在宋朝历代帝王中,知名度最高的不是开创宋朝的赵匡胤,也不是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仁宗,更不是开启熙宁变法的宋神宗,而是北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不仅限于宋朝皇帝,放眼整个中国帝王史,宋徽宗都是极具话题性的帝王之一。

宋徽宗之所以如此名留青史,极具话题性,源自他在位25年间各种大事件,以及宋徽宗各种文艺范儿的喜好。

这里先简单捋一捋这些大事件。应该说,将宋徽宗时代的这些大事件串联起来,就串起了宋徽宗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些大事件当中,靖康之变无疑是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因为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终结。北宋灭亡时,宋徽宗已经退位为太上皇,他虽不是亡国之君,但北宋的灭亡却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历史对于亡国之君总是记载得格外详细。比如秦二世、南唐李煜、明崇祯皇帝等。

很多学者认为,导致靖康之变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宋徽宗在武备废弛的国情下仍推行联金灭辽的策略。很显然这种说法不全面,发生靖康之变的原因更多还是要归结于因缘际会,不能单纯认为宋朝联金灭辽是北宋灭亡的原因。联金灭辽只是加快了北宋亡国的步伐,而做出这一决策的人也正是宋徽宗。

那么,假如宋徽宗与金国不签订海上之盟,宋朝就不会灭亡吗?答案是,仍会。

宋辽自澶渊之盟后,除了在宋仁宗时期宋朝与西夏交恶时,辽国趁火打劫了一把之外,100多年来,两国基本处于一种和平相处的状态。这种相对安稳的环境,为宋辽两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宋辽两国高速发展,尤其是宋朝,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领军人物。宋徽宗继皇位时,北宋实际上迎来了辉煌的时代,其父兄已为其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如果宋徽宗善于调理新旧党争,继续沿着父兄路线走,励精图治,宋朝或许会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且富裕的国家。但是宋徽宗没有按照父兄路线走,他崇信道教,大兴园林建设,又沉迷于书画和收藏中不能自拔,一点点把国家财富挥霍一空。与此同时,地处宋朝北方的辽国,在公元11世纪末到12世纪的汉化过程中,除了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治国理念,同时也染上了很多中原王朝的陋习。纵情享乐、骄奢淫逸成了辽国统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已经丧失了祖先身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尤其是在辽道宗和天祚帝时期,政治黑暗,奸佞横行,让辽国日渐式微。宋辽两国在这段时间内五十步笑百步,国家极速走向衰落。这也为两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这时候,原先由辽国统治的女真人趁机崛起,并迅速击败了辽国。正是因为女真人崛起,让辽宋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但当时辽国地域辽阔,想要在短时间内消灭辽国,女真人还没有这个能力。这时候,这支发源于东北的民族开始与宋朝交涉,利用宋辽之前的纠葛来怂恿宋朝,达成联宋灭辽的目的。

金国在表示联合的时候,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蛋糕,那就是联手灭辽后,金国会将幽云十六州送给宋朝。要知道,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是宋朝历代帝王一直以来的梦想,从太祖建国设立封桩库起,那就是朝野上下的一种渴望。这种诱惑让宋徽宗不得不动心。因此,联金灭辽成了一种趋势,在反复论证之后,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

联金灭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宋朝多次爽约,让金国高层很不高兴。宋朝也并非无故爽约,因为就在宋金灭辽的时候,宋朝境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廷不得不将重心放在消灭农民起义上。等宋朝平定了农民起义后,金国已经将天祚帝打得节节败退。即便如此,金国依然希望与宋朝联合灭辽。因此,之前建立的联盟依然存在,只是在盟约中没有写清楚宋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这也埋下了双方日后扯皮的祸根。

之后,宋朝才联合金国夹击天祚帝(实际上主要是金军主攻),天祚帝不得不逃往夹山。辽国残余势力在幽州成立了北辽政权,这时的宋朝觉得机会来了,就派出童贯去收复幽州。然而,十五万宋军将士却被区区数万辽军残部击溃,最后还是女真人出面,才将北辽灭掉,这也让女真铁骑看到了宋朝军队的不堪一击。于是,在消灭了辽国之后,女真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富裕的中原王朝。试探性地打了几仗后,女真人发现宋朝武备废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然后,女真铁骑南下,两次围攻汴京,最终汴京被攻破。女真铁骑进入汴京以后,在开封城烧杀抢掠。北宋皇室、大臣、后宫佳丽、宦官等无一幸免,都被女真人押解着返回北方。宋徽宗和宋钦宗也被授予“昏德公”和“重昏侯”的“美誉”。

试想,即便宋金不联合,只要宋朝不从中作梗,金一样会灭了辽,继而南下灭宋,不过北宋灭亡的时间可能会延后,但是,在宋徽宗这样能折腾的皇帝手中,配合蔡京、朱勔等人的怂恿,宋朝迟早有一天会灭亡。

这就回答了以上问题,即便宋金不联合,宋朝一样会灭亡。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一行人受尽屈辱,在五国城生活着。宋徽宗在五国城期间,遭受了非人待遇,想起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觉悲从中来,写下一首《在北题壁》的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这首诗应该算是对亡国遗恨的反思之作。但为时已晚,一切都无可转圜了。

由此,宋徽宗被贴上了亡国之君的标签,臭名昭著。

宋徽宗的知名度高和话题性多的原因,还来自他的许多奇闻轶事以及琴棋书画和收藏的爱好。比如宋徽宗与李师师的那段轶事,被后世大书特书。据说宋徽宗曾经为李师师写过一首词《醉春风·浅酒人前共》,其词曰:“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不管这首词是否出自宋徽宗之手,都说明宋徽宗身上有着太多传奇故事。

书画造诣高是宋徽宗名气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宋朝之后的文人、书法家、绘画家对宋徽宗都推崇备至。

宋徽宗是天才艺术家,他的书法、绘画,在当时堪称一绝,即便在今天,宋徽宗的书画也仍被书画界奉为瑰宝。宋徽宗书画造诣高深,与他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分不开。最初宋徽宗并不是作为皇位继承人被培养的,所以,他在17岁之前,极尽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来玩转各种艺术。当时最流行的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等技艺,宋徽宗都有涉猎,且造诣不凡。当然,还有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的浓厚兴趣。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书画艺术。

在书画领域,宋徽宗在千古帝王中可谓:天下一人。宋朝前期的帝王也都或写书法,或作画,比如宋仁宗的“飞白书”也颇具特色,但其影响力无法与宋徽宗相比拟。

宋徽宗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的绘画造诣,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南宋邓椿所撰的绘画史著作《画继》这样评价宋徽宗:“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即位未几,因公宰奉清闲之宴,顾谓之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故秘府之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又取古今名人所画,上自曹弗兴,下至黄居寀,集为一百秩,列十四门,总一千五百件,名之曰《宣和睿览集》。盖前世图籍,未有如是之盛者也。于是圣鉴周悉,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

宋徽宗本人喜欢作画,又对作画有独特见解。宋徽宗为了自己的这些爱好,还专门建立画院,供养书画艺术家。李唐、苏汉臣、张择端等人都出自宋朝官方画院。事实上,除了以上三个名气最大的画家外,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书画家,为宋朝留下了一大批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宋徽宗本人则经常混迹于这些书画家当中,与他们交流心得。有时候,宋徽宗还出题考这些画院的画家。据说有一次,宋徽宗出了一个“竹锁桥边卖酒家”的题目,让画院的画家们作画,很多画家的立意让宋徽宗不太满意,只有一个画家在一片竹林中画了一个酒旗,预示着酒家就藏在竹林中,并没有直接画出酒家。宋徽宗看了之后,大为赞赏。

正是因为宋徽宗对作画的看重,让宋朝产生了一大批书画艺术佳作。《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画作家喻户晓。而宋徽宗本人的画作《瑞鹤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等作品,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书法领域,宋徽宗更是成就斐然。他独创的瘦金体,至今都被人奉为书法瑰宝,今天的很多人还在临习宋徽宗的瘦金体,不过总是少了宋徽宗亲笔书写的韵味。瘦金体在现代计算机应用上也非常广泛,计算机使用的仿宋体,就是瘦金体的演变。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 评价宋徽宗的书法:“所谓瘦金书,天骨遒美,意趣蔼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下,诚足珍矣。”当然,宋徽宗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对于其他类型的书法,也均有涉猎。比如,宣和四年(1122)的时候,宋徽宗用草书写的一幅《千字文》,也成了艺术佳作,被后世逐字逐句进行解剖分析、临摹。2008年在香港拍卖会上,宋徽宗的《临唐怀素圣母帖》以1.28亿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书画作品全球拍卖市场成交额最高纪录,足见宋徽宗书法作品的价值。当然在古代,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也是收藏者渴求之物。宋徽宗还以官方名义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整理成艺术书册,谓之《宣和书谱》。这是官方刊布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

宋徽宗对道教情有独钟。这一点,或许是受他的祖先宋真宗的影响,让宋徽宗一直有振兴道教的想法。宋徽宗执政后,遇到了刘混康、王老志、王仔昔、林灵素等道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道教。但是他26年的帝王生涯中,道教并没有真正在宋朝发展起来。其中当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宋徽宗总是对道教念念不忘。

宋徽宗身为皇帝,对这些爱好无法割舍。对于一个创造艺术的人来说,这些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蔡京等官员看透了这一点,主动迎合宋徽宗,进而得到了宋徽宗的信赖。搞艺术的人在一起,自然会做出一些让外界无法预料的事情。

宋真宗时期,曾经出现过“五鬼”,他们是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这五个人利用皇帝的软肋,怂恿宋真宗封禅祭祀。宋真宗后半生都处于封禅祭祀当中,到处册封历史上的名人,上演了一场场封禅祭祀的闹剧,将咸平之治积攒下来的财富挥霍一空。

宋徽宗时期,有“六贼”,他们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这些人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爱好,到处搜刮钱财、增加赋税,搞得民不聊生,国内不稳定因素凸显,加速了宋朝的衰亡。

蔡京这个人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在宋徽宗25年的帝王生涯中,他先后4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基本上陪着宋徽宗走完了帝王生涯。蔡京在为相这些年中,极力为宋徽宗的各种爱好忙前忙后。

为了满足宋徽宗自己的收藏爱好,朝廷专门成立了一个搜罗队,不惜动用全国之力,收集奇珍异兽、奇花异石,一船一船地运往汴京。每十只船组成一队叫“一纲”,运送花石的船队称花石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一时间花石纲成了宋朝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国家财富快速被消耗殆尽,民不聊生。要知道,无论是宋仁宗主导的庆历新政还是宋神宗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都是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而宋徽宗刚刚即位的时候,由于朝廷干涉较少,宋朝社会高速发展,国家财富也急剧增长。人口这一象征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宋徽宗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汴京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50多万,汴京也自此成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有学者做过调查,当时西方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人口也不过50多万。这种情况下,只要统治者继续稳定政局,让国家匀速发展,就能迎来盛世局面。可这时候的宋徽宗在“六贼”的怂恿下,开始挥霍家业,兴道教、重礼仪、展爱好……前几代帝王积攒的财富都变成了奇珍异石、奇花异草,以及精彩绝伦的书画作品。

据说当时宋徽宗让朱勔负责在南方收集各种奇珍异石,朱勔曾在太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此石运送到了开封。 宋徽宗看到这块石头非常高兴,赐名为“神运昭功石”,并授予这块石头“磐固侯”爵位。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荒唐举动——给一块石头授爵位。而这位因运送石头有功的朱勔,也被宋徽宗擢升为威远节度使。

宋真宗为了封禅祭祀,还让丁谓等人负责修建了一个叫玉清昭应宫的大型建筑群。这个建筑群耗时数年,耗资巨大,但是后来被大火烧成了一片瓦砾。宋徽宗给了道教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修建道教宫观。他还修建明堂,设置礼制局、议礼局,后期尤其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建造了一个叫艮岳的园林建筑。此项工程始建于政和七年(1117),于宣和四年(1122)完工,历时6年。 初建成时,此园林被称作“万岁山”。后来,可能是皇帝觉得万岁山这样的名字不够雅致,就将其改为“艮岳”,宋徽宗还给它加了一个号:华阳宫。此工程建成后,宋徽宗还写了《御制艮岳记》,用来记载这一盛大之事。 艮岳的园林综合体的规模,从张淏先生《艮岳记》中的记载可见一斑:“其东则高峰峙立,其下植梅以万数,禄萼承趺,芬芳馥郁,结构山根,号绿萼华堂。又旁有承岚昆云之亭,有屋内方外圆如半月,是名书馆。又有八仙馆,屋圆如规。又有紫石之岩,祈真之磴,揽秀之轩,龙吟之堂。其南则寿山嵯峨,两峰并峙,列嶂如屏,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泚涟漪,凫雁浮泳水面,栖息石间,不可胜计。其上亭曰噰噰,北直绛霄楼,阁蛮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里,而方广兼数十里。”

宋徽宗从全国各地收集上来的花石,就都安置在艮岳里。上文提及的那块太湖石,最终被安置在艮岳中。宋人周密在其著作《癸辛杂识》中记载:“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者,至宣和艮岳,始兴大役。连舻辇致,不遗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侯,或赐金带,且各图为谱。”当然,艮岳不仅仅有各类花石,还有宋徽宗收集来的奇珍异兽,“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兽,动以亿计,犹以为未也”。 里面的游玩之地,更是远超宋朝玉津园等地,“又为胜游六七,曰跃龙涧、漾春陂、桃花闸、雁池、迷真洞,其余胜迹,不可殚纪”。这个艮岳是集游玩、观赏、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园林。

赵佶《写生珍禽图卷》(局部)

赵佶《写生珍禽图卷》(局部)

这种大肆挥霍行为,蚕食着宋朝的家底。蔡京、朱勔、杨戬、李彦等人,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充实自己的腰包,以皇帝的名义将手伸到了民间。他们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以至于增加赋税盘剥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最终激起了民变,宋江、方腊等人揭竿而起。

后世《水浒传》的传播,让宋徽宗又火了一把。

宋朝最早且规模很大的起义,来自四川,是发生在宋太宗时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初期,尽管在地理上蜀中地区归入了宋朝版图,但蜀中地区原先的生活生产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蜀中地区的财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百姓依然过着与后蜀时期一样的生活。这种情况下,蜀中地区就与整个中原王朝的生活不对等,甚至很多百姓都遭受地主、豪绅以及地方官员的集体盘剥,长此以往,就激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王小波、李顺等人聚众起义,迅速占领了蜀中大面积土地。宋朝组织军队进行镇压,最终,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这让宋朝统治者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改变蜀中治理方式,天府之国才能真正迎来和平稳定发展。于是,朝廷派张咏治理蜀中。张咏入川后,打破其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让蜀中逐渐富裕起来,此后,蜀中就安定下来了。

这次起义后,宋朝国内相对安稳,开明的政治制度、统治者的大度,让国家迅速发展,国内很少再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一直到了宋徽宗时期,才再次爆发了数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最早的农民起义是发生在南方少数民族的卜漏起义,不过这个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起义,当属发生在宣和年间的宋江、方腊等人的起义。百姓起义的根源,其实无外乎一点——日子过不下去了。宋朝到了宋徽宗时期,国家辉煌已经退去,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皇帝爱好推广,榨干了百姓,民间起义由此拉开。

如前所述,宋徽宗的个人爱好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宋仁宗被后人评价为“百事不会,只会当官家”,就是因为宋仁宗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才有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可到了宋徽宗时期,情况恰恰相反,宋徽宗极尽一切地表现自己的爱好,皇帝身边的人就逢君之恶。宋徽宗沉浸在一片桃色和艺术的氛围中,不顾国家发展。宣和元年(1119),山东地区的宋江等人,举起反抗宋朝的大旗,占据梁山泊,公开与宋朝叫板。许多当地的百姓都加入起义军。随即,起义军以梁山泊为据点,开始攻打周围的市镇。实际上在宋江等人起义的时候,在南方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的方腊,也趁机聚众准备起义。

不久以后,方腊等人也率领百姓发动了起义,方腊起义要比宋江等人的起义声势浩大得多。《水浒传》的问世,再一次将这段往事拉回人们的视野中。在今天中国人的记忆里,《水浒传》中那道替天行道的大旗下,组织的那一百零八个天煞、地煞星反抗宋朝是官逼民反。

面对着两个地方的起义,宋朝官员没有及时上报给皇帝,而是想方设法镇压。宋江带领的起义军与宋朝正规军进行过多次较量,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方腊率领的农民起义规模很大,延续的时间更长。这两次农民起义,给宋徽宗晚年的政局造成了巨大的动荡。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北方的女真人迅速崛起。就在宋朝剿灭宋江、方腊起义的时候,宋朝的外交活动也火热进行着。女真人通过渤海湾迂回到汴京,与宋朝进行邦交,企图联宋灭辽,不惜以燕云十六州作为联盟的筹码。宋徽宗虽然对这一筹码兴致勃勃,但也不敢轻易下决定。最终,在两国使者相互来往的过程中,在朝中大臣轮番商议后,宋徽宗还是决定联金灭辽。于是,宋朝与金国建立了海上之盟,约定宋金双方出兵伐辽。

但是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却被辽国残部击溃,这也让女真人看到了宋军的软弱,金国对中原宋朝有了觊觎之心。金国消灭了辽国之后,开始南下攻宋。金军南下,宋徽宗迫于无奈,在吴敏、李纲等人的建议下,将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桓。但这并不能阻挡金国铁骑。

此时的宋朝,又面临着外族入侵围城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百多年前就在澶州发生过。只是一百多年前,宋辽旗鼓相当,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但这一次,金国似乎一定要围城,才能达到目的。宗望围住汴京后,开出了天价,让宋朝给金国数额巨大的钱财。宋朝只能全城动员给搜刮金银。即便这样,还是无法给金国天价数字的钱财。搜刮完之后,宗望满载而归。

然而,半年后,金军再次兵分两路南下,围住了汴京。

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破城,北宋灭亡。北宋皇室除了外出勤王的康王赵构外,其他人全部成了金军的俘虏。

宋徽宗、宋钦宗等人在金国的拘押下,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煎熬期。最后,宋徽宗死在了金国境内,直到数年后,他的儿子赵构在杀了岳飞后,迫不及待地与金国进行“绍兴和议”,迎回了宋徽宗的棺椁。一代风流帝王这才得以魂归故土。

《宋史》编纂者脱脱评价宋徽宗:“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这与周正夫评价宋仁宗的话正好相反。周正夫在《北窗炙輠录》里评价宋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但客观地说,宋徽宗并非不懂一点儿政治,他对皇权的掌控精准到位。至少在宋徽宗时期,宰相的权力没有达到如秦桧那样权倾朝野的地步,从蔡京四次罢相就能看得出来。事实上,刚刚继位的宋徽宗,其实还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对宋徽宗来说,继承父志是他初登大宝时的目标,所以,在宋徽宗继位第二年,他就改元“建中靖国”。

这个建中靖国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说“建中”,谓建立中正之道,以为共同的准则。《尚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蔡沉《书集传》:“立中道于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所谓“靖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曰“吾以靖国也”。建中靖国,意为使国家安定、繁荣富强。读者朋友们应该能从这个年号中看出,宋徽宗还是希望干一番事业的。

但事实并不如人意。因为此时,从神宗朝延续下来的新旧党争并未结束。宋神宗时期,王安石起用新党实施变法,但随着王安石罢相和宋神宗去世,一向不喜欢变法的高太后支持旧党派人士,于是召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回朝。司马光上台后,继续打压和贬黜新党人士,熙宁变法遭到了破坏。

宋哲宗亲政后,也想着恢复父亲遗志,再次起用新党。章惇等人再次得到重用。当时经过贬谪后的章惇掌权后,开始了他变本加厉打压旧党派人士的活动。新党再次掌权,旧党纷纷倒台。然而,哲宗并未能完成父亲遗志,二十五岁就去世了。

随即,宋徽宗被选为皇位继承人。此时,宋神宗的皇后向氏掌权,再次打压新党派人士,旧党得势,新党派人士遭到放逐。宋徽宗执政后,也想恢复父兄基业,起用新党人士,继续王安石变法。

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新旧党斗争,宋朝士大夫的主人翁意识逐渐丧失,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群体变得寥寥无几。士大夫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纷纷变成了见风使舵之人,他们在新旧党之间摇摆不定,寻找着自己的靠山。蔡京就是代表。当然,这不是说,所有士大夫都变成了见风使舵之人,范纯仁、苏轼等人依然保持了崇高的节操。

宋徽宗也曾做出一些举措来调和新旧党争之间的矛盾,可还是无法阻止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而拜相后的蔡京更是利用这一现状,制造了元祐党人碑,严重打压很多本能够为国效力的人。同时,作为制衡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台谏部门,也被蔡京等人破坏。蔡京给台谏岗位上全部放上了自己人,没有人再站出来制衡皇权和相权。

这种情况下,宋徽宗就在“六贼”的各种粉饰下,继续做着天国美梦。直到金军围城,宋徽宗才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

为宋徽宗立传,是我写宋朝历史的一个重要计划。但是我迟迟不敢动笔,原因是之前有很多史学家、文学家,已经写过不少关于宋徽宗的作品。美国教授伊沛霞的《宋徽宗》,为宋徽宗传记树立了一个榜样,后人再怎么翻新,读者朋友们都会与这部书做比较。

这样,其实就给宋徽宗传的写作定了一定的门槛。作为后学者,我不敢在大师眼前卖弄自己的文字。但是让我舍弃写宋徽宗,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宋徽宗既然是宋朝话题性最高的帝王,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写宋徽宗,似乎都能写出东西。

正是怀着这样的复杂情绪,我开始收集资料,为写宋徽宗传做准备。这一次我计划以时间为主线,以现有的史料为依据,逐年将宋徽宗时代的大事件、小事情进行归纳,述说宋徽宗波澜壮阔的一生。

需要说明的是,我想带给大家的宋徽宗,是一个逐年成长的宋徽宗,是一个在处置各种政事中性格不断变化的宋徽宗。这本书里的宋徽宗既有普通人的一面,又有作为帝王的一面;有艺术家的一面,又有掌权者的一面。我试图将宋徽宗置身于宋朝各种大事件、小事情中,尽量不用评语,用事件来推动主人公命运的转折,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宋徽宗。

祁新龙
2023年2月15日 F86fv9kp9WQd/TJ8Cgs6TatNEejEIGh0zx4dHB1QPTMrqITzhBCcCDolzZbbJQk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