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除了进行血液净化,排泄人体的代谢废物,还帮助人体调节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血压稳定,它还分泌多种激素,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把人体细胞的周围环境调节到稳定的良好状态,以保障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优秀的“斜杠青年”为我们做了哪些贡献吧!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1~2升“终尿”。肾脏是一个具有精密调节功能的器官,当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时候,肾脏就会自动对尿量进行调节,来迅速保持身体内水的平衡。当体内的水分多了,肾脏就产生更多的尿液,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当遇到失血、脱水等情况,肾脏就会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水分的排出。所以,肾脏还是人体水分管理的“后阀门”,在最后关口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维护机体水分的平衡。
肾脏对体内的各种离子(电解质)都有调节作用,如钠离子,对它的调节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对钾离子的调节,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对氯离子的调节,则是伴随着钠的吸收排泄,氢、氨的分泌过程来完成的。另外,肾脏还负责调节磷、钙、镁等离子的平衡。这些电解质平衡对体液渗透压的稳定非常重要。
肾脏分泌的肾素可使血压升高。当钠盐被限制摄入或缺乏时,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注压力降低;当人体处于直立体位时,肾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可以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脱肽而成为血管紧张素I,再经过转换酶的作用转为血管紧张素Ⅱ,再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作用,血压就会升高。同时,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又具有使血压下降的功能。前列腺素主要通过增加肾皮质的血流量来利尿排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最后扩张血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当我们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前列腺素分泌减少,这是导致肾脏高滤过及高灌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肾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系统,促进原始红细胞的成熟;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在一定时期内,贫血的程度与肾衰程度成正比,如果采血检测,会发现血液、尿液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是降低的,这时如果我们迅速补充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就可以及时纠正肾性贫血。
维生素D在人体内必须经过肾脏转变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生理作用。肾脏的皮质细胞含有1位羟化酶,维生素D先在肝脏25位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维生素D3,再在肾脏1位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也就是活化的维生素D3。只有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使骨钙的转移,促进骨骼的生长及软骨的钙化,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排出减少,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从而发挥成骨健骨的作用。
肾脏也是多种激素降解、灭活的根据地,如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等多种激素,都是在肾近端小管细胞进行降解的。当机体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时候,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就会明显延长,在人体内发生蓄积,进而引起代谢紊乱,如胃泌素灭活降低,可诱发消化性溃疡;胰岛素灭活降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增加;甲状旁腺素清除减少,会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