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别策划 FEATURE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欧阳凯
用镜头记录中国美景

一次偶然的邂逅,美国小伙欧阳凯遇见了海拔7500多米的四川贡嘎山。隐藏其间的惊人美景,一下子刷新了他对中国的认知。如今,欧阳凯作为自然保护摄影师持续进行着对中国自然山川与神奇动物的记录。他说:“许多人看到我在中国拍摄的照片,以为是意大利白云石山脉或加拿大落基山脉……其实它们都在中国。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我在这个星球上探访过的最令人难忘的地方。”

内容策划/周樱 撰文/KOMA 图片/欧阳凯提供

欧阳凯被四川贡嘎雪山的美景所震撼到。

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数列南北走向的山脉齐聚并阻隔东西,这便是横断山。这里山高谷深、河流激荡,地形起伏极大。大家熟知的贡嘎山、四姑娘山、梅里雪山、亚丁三神山、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等著名景点都聚集于此。过去,一些海外探险家把横断山脉称为“中国的阿尔卑斯”,但欧阳凯不这么认为。他辞去了在珠海稳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始四处旅行并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的雪山、高原、草甸等壮美风光和野生动物,以此向世界证明: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在青海的年保玉则,冰川监测队每年会爬到冰川边缘,在固定地点为冰川拍一张证件照;而在高黎贡山的密林里,监测向导彭叔一直在追寻长臂猿的踪迹,每年要耗去大部分时间。欧阳凯常年带着相机,深入这些少有人探索的区域,记录下中国对横断山脉地区环境保护所作出的努力。如今,欧阳凯已经定居成都。作为第一个跟随成都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巡山队徒步9天的外国摄影师,欧阳凯拍摄到了巡山队员追踪雪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踪迹的珍贵过程。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是20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地球上极少数同时庇护熊猫与雪豹这两种珍稀动物的地区之一。在无路的密林中跋涉,一边寻觅熊猫、雪豹的踪影,一边追寻盗猎者的足迹,这是欧阳凯一生难忘的珍贵体验。

欧阳凯

自然保护摄影师、探险家、电影制片人兼作家。他目前是The China Current自然中国视频系列主持人、四川绿色探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China Outdoors Collective公益项目的创始人。

Q=Robb Report

A=欧阳凯

Q:你用镜头记录了许多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有没有让你记忆深刻的地方?

A:我持续记录时间最长、反复去探索的应该是四川平武县的关坝村。关坝是一个覆盖原始森林的小村落,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的自然保护区。我对关坝的记录从2017年开始,当时听说那里有一个“白熊部落”,因为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熊猫故乡”。为了保护熊猫栖息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了山林巡护行动,我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我们在滴水的岩洞中过夜,通过陡峭悬崖时要抓着竹子作为迫降的“绳索”,行进路线异常艰难,但从那以后我就总想一次又一次地回去。其实我最喜欢拍摄的照片不是美景,我记录更多的是自然环境中的人,尤其是护林员与他们身处的这片山林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

另外,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拍摄经历也十分难忘。当时是在青海的年保玉则,我跟当地的一个协会去调查一种名为“久治绿绒蒿”的植物,这种植物全球只有在年保玉则可以发现它的踪影。我走了9天去寻找绿绒蒿,终于找到了,拍摄到珍贵的照片。但特别可惜的是由于过往的有些游客并不完全尊重这里的自然环境,现在年保玉则已经被关闭了。这提醒我们一定要尊重土地、尊重自然。

Q:在过往的拍摄经历中,有没有长时间蹲守动物、捕捉到珍贵画面的一瞬间?

A:有段时间我持续在高黎贡山观测天行长臂猿。这种长臂猿非常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现在它们在国内只有不到200只。对长臂猿的观测非常有意思,因为它们的行动方式和行为模式和人类很接近,而且它们在一天内的活动范围不会变化很大,所以你可以持续观测它们如何睡觉、如何吃饭、如何奔跑和攀爬。很多时候我会跟着其中一公一母的长臂猿走,一周移动三四千米的样子,看它们一整天如何生活,拍摄下它们的生活场景。当然,蹲守一只雪豹的捕猎瞬间也很珍贵,但那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之后动物就不见踪影,你很难了解它。反而我会认为,长时间跟踪观测一组长臂猿所培养出的与动物之间的亲密感特别珍贵。

高黎贡山的密林。

高黎贡山的天行长臂猿。

Q:在四川,你跟随山林巡护员一起探索周边山区。你所观察到的护林员的生活是怎样的?

A:在九顶山有一位我特别佩服的护林员,他叫余家华,1950年出生的,现在已经73岁了。他从1995年就开始自发进行巡护工作,每天巡山,拆除盗猎者的钢丝绳套,几十年如一日。在我跟他巡山的日子里,有时会遇到很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险峻路段,在我看来是探险,但对他来说,那正是他几十年来每天的日常。他说:“多拆除一个钢丝绳套,就可能救下了一只野生动物。”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山林里的猎人。但现在他转变为一个野生动物保护者,并且带动起村民和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参与进来,影响越来越大。我常常想,在中国的山村还隐藏了多少个像余家华一样为环保而探险的英雄和护林员?这些人是真正的探险者,真正的保护者。

Q:多年来,随着对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加深,你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A: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中国生活七年之后,我开始了一趟横跨美国的旅程,拍摄并制作了最新纪录片《中美零碳之路》。这趟旅程给我很多启发,比如我发现在内华达州苹果公司的一个数据中心,正在使用中国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实现更加节能环保的可持续生产。在美国,波士顿正在争取成为第一个零碳城市,我也发现负责波士顿市环境与气候部门的人竟然会说中文!我想,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受国界限制,气候问题也是一样,我想成为中美气候合作的桥梁,促进大家共同实现环保和碳中和的目标。

Q:如果让你总结自然和荒野教会你的事,会是哪些?

A:人们总说,要到自然中去,或者去大自然探索。有时候我反而觉得,当我们怀抱这种想法时,潜意识里是觉得我们跟大自然是分开的,所以才有了“去往自然”的概念。其实,城市在那里,自然环境也在那里,我们人类一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上时刻留心。我们一切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自然环境,自然不是你去前往的地方,你一直都在自然里,你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3XZv2E6U1tmc+I7toVGy9VRqDihj3rt7Iax6oqhxNKnbGQFNxeM/vwQjYBWScd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