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
沈约于隆昌元年(494)春出任东阳太守,建武三年(496)任满还都。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好品游山水,沈约深有烟霞之癖。在东阳太守任上,畅游浙中山水,集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此即其一。金华山一名长山,又名北山,自古为道教胜地。《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载:“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出龙须草。”金华山,相传是赤松子得道成仙地,有朝真、冰壶、双龙三洞,道教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双龙洞旁白石累累,传说是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山上有始建于晋代的金华观,供奉赤松真人。世易时移,青山依然巍峨耸立,神仙洞府幽深瑰奇,松柏苍翠,山花烂漫,绿竹猗猗,白石磷磷,不愧道教灵山宝地。
远策追夙心 [1] ,灵山协久要 [2]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3] 。未乘琴高鲤 [4] ,且纵严陵钓 [5] 。若蒙羽驾迎 [6] ,得奉金书召 [7] 。高驰入阊阖 [8] ,方睹灵妃笑 [9] 。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中华书局,1983年
【注释】
[1]“远策”句:意谓诗人不辞路远,前来游览金华山,追偿一直以来的心愿。远策,策马远至。夙心,指平素的心愿。
[2]“灵山”句:意谓此次游金华山正与自己昔日的愿望相合。灵山,指金华山。久要,旧约。《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3]“天倪”二句:描写金华山高耸入云,上接天府,山中有道通往神仙洞府。天倪,天际。紫阙,神仙的宫殿。地道,地下的通道。丹窍,指神仙居住的岩穴。
[4]“未乘”句:意谓未能如琴高一般,得道成仙,乘赤鲤出入。琴高鲤,指赤鲤。《抱朴子·对俗》:“琴高乘朱鲤于深渊。”典出刘向《列仙传》:战国时赵人琴高,善鼓琴,有长生之术。后辞世潜涿水中,取龙子,嘱弟子于河旁设祠堂等候,约期相见。后果如期乘赤鲤而出,留一月余,又入水而去。
[5]“且纵”句:意谓姑且像严子陵那样,江边垂钓,过着隐逸的生活。严陵钓,据《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人称贤能。刘秀称帝后,访求之。后知严光披羊裘垂钓泽中,征拜谏议大夫,辞不就,退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垂钓处为严陵濑,至今仍有严子陵钓台。
[6]羽驾:仙人的车驾。传说中仙人多乘鸾、跨凤、驾鹤,故称羽驾。
[7]金书:指仙书。《汉武帝内传》记载汉武帝向圣母求赐道术,“上元夫人曰:‘我无此文也。昔曾扶广山见青真小童,有此金书秘字。’”
[8]“高驰”句:想象乘仙车升天,驰入天门的情形。阊阖,指天门。《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9]“方睹”句:想象亲睹仙人的音容笑貌。灵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指宓妃。郭璞《游仙诗》其二:“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李善注:“灵妃,宓妃也。”后亦泛指仙女。
【讲赏】
魏晋士人喜爱吟赏山水,沈约亦有此雅好,诗中屡次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如“夙龄爱远壑”(《早发定山》),“早欲寻名山”(《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在东阳太守任上,沈约遍游金华山水,既借此怡情养性,亦从中体悟道性玄理。友人谢朓《酬德赋》云:“闻夫君之东守,地隐蓄而怀仙;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悟寰中之迫胁,欲轻举而舍旃;离宠辱于毁誉,去夭伐于腥膻。”这篇赋是谢朓与沈约的赠答之作,赋中描写的正是沈约在东阳太守任上,畅游山水,向往神仙,远离俗世,避害全身的情形,也正与《游金华山》一诗的主旨与内涵相印证。
金华山是黄初平叱石成羊、得道成仙之处,高耸云际,山中又有地道直通神仙洞府,令诗人难抑神仙之思。他想象或有仙人前来召迎,自己能够登上天宫仙府,一睹神仙真容。从内容上来看,这篇作品也明显是一首游仙诗。金华山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令诗人浮想联翩。诗中既有隐逸之思,也有神仙向往。沈约出生于吴兴武康,这正是东南沿海天师道盛行的地域,其高祖沈警、曾祖沈穆夫都是道教徒。沈约一生笃信道教,游此道教名山,有此神仙之思,正是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沈约另有一首《赤松涧》:“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惟有清涧流,潺湲终不息。神丹在兹化,云
于此陟。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渴就华池饮,饥向朝霞食。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同样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企望。两诗对读,可感受金华山的道教文化,体会沈隐侯诗中奇幻瑰丽的神仙想象。
(于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