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青瓷烧制起源之谜

坐落于浙江省南部的庆元县竹口镇,古称“钦丰里”,历史上归龙泉县延庆乡辖制,庆元三年(1197)后,归庆元县荣庆乡辖制,竹口由“蓬塘”“杨家”“陈家(今‘后窑陈’)”“许家(今‘后窑许’)”“项家”“武贡第”“下湾”等若干自然村落,形成“里”,元代以前统称“钦丰里”,元代称“九都”“十都”,明代后统称“竹口”。

竹口从什么时候开始烧制陶器?据当地大量出土器物可以判断,西东汉就有陶器生产,但目前还没发现唐代之前可考的远古窑址,从目前考古的情况来看,能确认的最早古窑址为唐代中后期。

浙南最早出现的硬陶,在云和县独山发现。

202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丽水市云和县城东北元和街道霞晓桥村独山的半坡上考古发现一处古墓群,该墓葬群出土近百件青铜器及陶器,年代定于商代至西周。独山距离竹口一百公里。竹口镇范围内,随着本土墓葬中大量出土的陶器,年代最早在西、东汉至三国时期,西、东晋出现了较为原始的青瓷。但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可供考古的青瓷烧造遗址实证,周边县市也未发现能断代的远古窑址。这些大量的随葬陶器从哪里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莲都区吕步坑古窑址,发现的类似“馒头”的古窑炉,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毗邻的福建省浦城县苦寨坑是什么时候开始烧制青瓷的?是否可以作为南方最早烧制青瓷的窑址定义?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证,考古界很难定义。这种简易的窑炉,很容易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被重复使用、改进或铲除,直至灭失。在吕步坑古窑址里没有发现相应的古瓷碎片,不能有力地佐证该古窑在东西汉时就在烧制硬陶及原始青瓷。

浙江省龙泉市、庆元县及毗邻的福建松溪、政和县,域内大量出土的陶器,主要分为日用器物和祭祀器物,日用器物以装水、装酒用的壶、罐为主,也散见少量的碗、簋等器物;祭祀器物以多角罐、夔型瓶、堆塑罐为主,散见少量的鸡犬动物造型及谷仓等器物。这些器物是在哪里烧制的?需要今后大量的考古才能加以论证。

品名:夔形盖罐瓶。年代:汉代硬陶。高36 cm,平底无釉。功能:祭祀器。(现收藏于竹口青瓷研究会)

此文物可以推断材质的区别:王公贵族祭祀用青铜器物为主,民间以陶器为主。

品名:原始青瓷双系罐。年代:西、东晋。尺寸:高32 cm,围径82 cm。产地:未知,于竹口镇范围内出土。(竹口青瓷研究会藏品)

品名:原始青瓷堆塑罐。年代:南、北朝。尺寸:高28 cm,围径59 cm。产地:未知,竹口镇域内出土。(竹口青瓷研究会藏品)

堆塑罐主要用途是作为冥器使用。从南北朝的堆塑罐到宋代的五管瓶、元代的鸡犬舍,到明代的五谷钵,基本都是装满稻、黍、稷、麦、菽等五谷,堆塑罐盖,通常还塑上龟(长命富贵)、鹤(延年升天)、舍等造型,是古人对已故先人的一种良好祝愿。 c0ts8CBaRxCfkMUdphMLcj5jVnPyqYZ6uJYH4QZ6ua3VwElHzD/SxOQWo1GI20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