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褒姒

恃宠娇多得自由,

骊山烽火戏诸侯

娥皇、女英还属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越过了这个“传说时代”,中国也就进入了有据可查的“历史时期”。我们今天讲中国史,基本上都从夏商周开始讲起。这三个王朝,传统上称之为“三代”,考古学家又称之为“青铜时代”。夏商周三代不仅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也诞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本篇的主人公——西周末代王后褒姒,就是其中之一。

褒姒何许人也?一言以蔽之,褒姒就是中国传统所谓“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中国有“四大妖姬”的说法,这四大妖姬包括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西周的褒姒,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骊姬。按照一般的说法,妺喜害得夏桀亡了国;妲己害得商纣王亡了国;褒姒害得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王室被迫东迁;而骊姬则害得晋献公父子相残,让晋国栽了一个大跟头。总而言之,这四个人,都花容月貌,但也都倾覆邦家。可是,既然是四大妖姬,为什么不写其他三人,单写褒姒呢?因为褒姒有故事。其他几位,妺喜也罢,妲己也罢,骊姬也罢,留下来的故事都比较少,大部分人并不熟悉,但褒姒不然。一提到褒姒,几乎所有人都能立刻说出一个典故,叫“烽火戏诸侯”。这就是所谓“经典案例”,我们顺着这个案例,不仅可以思考褒姒的悲剧,也可以思考四大妖姬的悲剧,进而思考所谓“红颜祸水”的说法。

我为褒姒选的诗,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褒城》: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褒姒恃宠而骄,得到了很多自由。她让人在骊山点起烽火,戏弄勤王的各路诸侯。周幽王只知道她笑一下就倾国倾城,可他没想到,就在他们胡闹的时候,胡人兵马卷起的烟尘已经冲进了周天子的亭台阁楼。

现在知道胡曾这个人的不多,他属于小众诗人。但是,在晚唐时期,他的诗篇也曾经广为传颂。他最擅长的,就是咏史诗。他的咏史诗基本都是以地名做题目,吟咏当地的历史名人和历史大事。比如,《南阳》吟咏诸葛亮躬耕,《乌江》吟咏项羽自刎,这首《褒城》则是吟咏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很明显,在胡曾看来,周王朝败亡的根源,就在于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既然如此,我们的问题也就来了。

第一,褒姒为什么不肯笑?难道就因为她性格高冷,一心要当冰美人吗?这样理解当然不能算错,但是,未免失之于简单了。褒姒为什么不肯笑?因为她其实是个战利品,是她的母国为了求和而献给周幽王的礼物。这还得从褒姒这个名字说起。现在我们看褒姒,肯定以为此人姓褒名姒。但是,这是当代人的命名习惯,在中国古代可并非如此。上古时期,女性只有小名,没有大名,而小名是不能告诉外人的。那怎么称呼她们呢?当时的礼法规定“妇人称国及姓”。说一个妇女的时候,应该是先说她的国名,再说她的姓。这样看来,所谓褒姒,就是来自褒国的一个姓姒的女子。要知道,姒姓可是夏朝的国姓,褒国是大禹后代建立的国家,历史非常悠久。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褒国站在了周朝这边,跟周王朝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但是,到周幽王时代就不一样了。周幽王是个喜欢穷兵黩武的君主,打起仗来六亲不认。幽王三年,他出兵讨伐褒国。褒国打不过,怎么办呢?就把褒姒送给了周幽王,以美女换和平。褒姒的确绝色,周幽王接到这么一份厚礼,果然就退了兵。想想看,敌人兵临城下,作为战利品带回来的姑娘,内心大概并不那么痛快吧?周幽王能够得到她这个人,却无法得到她的心,整天看着她那张艳若桃李而又冷若冰霜的脸,周幽王真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那么,褒姒在嫁给周幽王之前,又是哪家的女儿呢?《史记·周本纪》里,记载了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据说,夏朝末年,夏桀在位的时候,有两条神龙来到朝廷前,口吐人言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桀觉得兹事体大,就让巫师占卜对策。巫师说,无论是杀掉龙、赶走龙还是留下龙,都不吉利。要想吉利,就必须得到这两条龙的龙涎,也就是龙的唾液。听了神的旨意,夏桀赶紧向神龙祷告,这两条神龙果然留下龙涎,缓缓离开了。夏桀就用匣子把龙涎装起来,秘密收藏。后来,夏朝不是被商朝灭亡了吗?这匣子就传到了商朝。等到商朝被周朝所灭,这匣子又传到周朝。历经三个朝代,从来没有人敢打开它。直到有一天,匣子传到了周厉王手里。周厉王是个昏君,好奇心过于旺盛,让人打开看看。没想到,匣子刚一打开,黑色的龙涎就流了出来,在王庭之中到处流淌。周厉王吓坏了,赶紧让一群妇女赤身裸体,对着龙涎大喊大叫,这其实是古代的一种压胜方法。龙涎听见妇女喊叫,变成了一只黑蜥蜴,窜到后宫里,乱蹦乱跳。正好有个七八岁的小宫女走了出来,一个躲闪不及,这黑蜥蜴就钻到了她的肚子里。这件事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告一段落。又过了几年,这个小宫女长大了,无缘无故就怀了孕,生下来一个小小的女孩子。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小宫女也不敢声张,就把这小女孩扔到了路边。

当时,周朝正好流传着一首童谣,叫“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什么意思呢?山桑弓,箕木袋,是灭亡周国的祸害。这童谣多么不吉利啊,周王很忌讳,就到处抓卖这两样东西的人。有一对夫妇正好干这一行,听说之后赶紧逃跑。就在逃跑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被扔在路边的小女孩。夫妻俩心软,就收养了她,带着她逃到了褒国。她长大之后,居然出落成一个绝色美女。后来,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国君没办法,在国内征集美女献给周幽王,中选的褒姒,就是当年那个感龙涎而生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太过离奇,现代人看了肯定会认为它是假的。世界上哪有什么神龙?更不用说神龙吐出龙涎,感生美女了,这不过就是古代帝王传说的一种变体而已。汉高祖刘邦不也有斩蛇起义的传说吗?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也就是赤龙的儿子。古代人迷信,凡是出了大人物,不管是好是坏,都认为他不是凡人。刘邦能建立汉朝,当然是大人物,所以是龙子;而褒姒能灭亡周朝,也是大人物,所以也跟龙有关系,是龙涎幻化而成。这种传说听听就好,不必当真。不过,虽然龙涎感孕是假的,但是,这个传说中有真实的部分。真在哪里呢?首先,褒姒确实不是姓褒名姒,而是出身于夏朝后裔建立的褒国;其次,褒姒很可能并非褒国的公主,而是专门为周幽王海选出来的美女,戴上一顶公主的帽子,跟周幽王和亲来了。

不情不愿的褒姒冷着一张脸,来到了周朝。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有吸引力。周幽王受了褒姒的冷落,不仅不怪她,反倒觉得她独具魅力,天天想着怎么逗她笑。逗笑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就是烽火戏诸侯。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历史上确实有据可查。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想出来一个主意,这个主意不是立足自身,而是打在了周朝的诸侯王身上。当年,周王朝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国君都有义务保卫周王朝,为周王朝出兵打仗。古代通信不发达,万一真有敌兵进犯,怎么才能让各位诸侯王知道呢?周王朝设立了好多烽火台,遇到紧急情况,就点起烽火,诸侯看到烽火,就要出兵勤王。当时周王朝正受到少数民族犬戎的威胁,所以光是在骊山,就设立了好多烽火台。这一天,周幽王把褒姒带到了骊山的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诸侯一看见烽火狼烟,以为是犬戎进犯,都带着兵急急忙忙赶来了。来到骊山一看,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只有周幽王带着褒姒在山上饮酒作乐。看到诸侯王们大惑不解的样子,周幽王轻轻松松地说:“辛苦诸位了,没什么敌人,只是王后没看见过烽火,我想给她看看,你们回去吧。”诸侯王们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又敢怒不敢言,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可能有人不明白,点烽火、戏诸侯有什么好笑的?谁会这样哄女朋友呢?其实,这件事真正的意义既不在于烽火,也不在于诸侯,而在于周幽王的权力。周幽王是在向褒姒炫耀,这么多诸侯王,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多么厉害!古往今来,好多男性都有类似想法,觉得只要自己是个厉害角色,女人们就会无条件爱上他。面对周幽王的这种自信,褒姒做何反应呢?她不知道是真的喜欢上了周幽王的说一不二,还是仅仅觉得无论是周幽王的孔雀开屏也罢,或是诸侯王的没头苍蝇乱撞也罢,都显得好傻,总之居然嫣然一笑。这一笑,把周幽王的心都笑化了。既然王后喜欢这个,以后就这么办了!于是他三番五次地点烽火,召诸侯。诸侯上过几次当之后,都知道周幽王是在耍弄他们,干脆不来了。后来有一天,犬戎真的打过来了。周幽王慌忙点起烽火,却再也无人响应。结果,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褒姒也被犬戎俘虏,西周政权就此结束,这就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其实也就是中国版的“狼来了”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既然是由褒姒而起,它也就成了褒姒的最主要罪证,让褒姒背了几千年的骂名。

问题是,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很可能不是。因为烽火台这种装置真正通行起来,已经是在与匈奴殊死搏斗的秦汉时期,西周比秦汉早了好几百年,那时候根本就没有连绵不断的烽火台,怎么会用烽火戏诸侯呢?所以,比《史记》更早的《吕氏春秋》记载这件事时,用的道具就不是烽火,而是战鼓。再说,就算是周幽王能够发出什么信号把诸侯王召集过来,那些诸侯王距离西周都城镐京有的近,有的远,绝不可能同时到达,根本不会出现大家乱乱哄哄,一起聚在骊山脚下的场面,怎么可能因此博得褒姒一笑?换言之,按照当时的客观条件,烽火戏诸侯断无实现之理。

第三个问题,既然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为什么会灭亡呢?这件事还真的跟褒姒有关系。褒姒并不是周幽王的第一个王后。在褒姒之前,周幽王已经立了一位申后,也就是来自申国的王后。申后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宜臼。本来,周幽王已经立了宜臼当太子,可是,自从褒姒来了以后,申后就失宠了。更要命的是,褒姒虽然不喜欢周幽王,但还是跟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伯服。伯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很明显,周幽王是打算把伯服算作自己的嫡长子,让宜臼靠边站了!果然,此后不久,周幽王就废了申后和太子,改立褒姒当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下可就酿成大错了。我们讲娥皇、女英的时候提到过,上古时期都是政治联姻,申后可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弱女子,她背后还站着一个强大的申国。申国为周王朝屏蔽北方的犬戎,地理位置重要,军事力量也特别强大。此刻申后被废,申国侯的外孙也当不成太子,这不是损害了申国的利益吗!申侯一气之下,干脆联合老对手犬戎,直奔镐京杀了过来。本来申国就够厉害了,再加上一个犬戎,周幽王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只能是国破家亡,身首异处。褒姒呢,也因此成了犬戎的俘虏,不知所终。周幽王一死,申国侯的外孙宜臼接了班,史称周平王。周平王在西边立足不住,迁都洛阳,从此西周也就演化成了东周。从这个角度讲,《诗经》所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

关于这件事,2008年清华大学获赠的一批战国竹简可以为证。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出自《史记》,但这批竹简完全没写烽火戏诸侯,而是只记载了申侯主动联络犬戎,攻打镐京的来龙去脉。为什么我们更相信竹简,而不是大名鼎鼎的《史记》呢?因为这批竹简是战国时代的,而《史记》则出自西汉司马迁之手。记载同一件事情,时间在先的胜过时间在后的,这也是史学界的一个基本原则。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褒姒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不在于她引发了烽火戏诸侯,而在于她被献给了周幽王,而周幽王又爱上了她,还因此废掉了原来的王后和太子,损害了王后娘家的利益,这才招来滔天大祸。既然如此,生活在今天的人们难免会有点不平:这一切都不是褒姒能够左右的,凭什么让她负责呢?当年,鲁迅先生对此有相当犀利的点评:“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鲁迅先生还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鲁迅先生的说法带着他特有的辛辣,当然也绝不是无懈可击。比如说,我们应该承认,宫廷女性对政治并非毫无影响;我们也不宜过于笼统地对男性进行攻击。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承认,这是对“红颜祸水”这一说法最有意义,同时也是最有力量的反驳。“红颜”可以属于一切时代,但“红颜祸水”只属于男权社会,我们需要理解它的历史内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请一定把它扔到垃圾箱里,再不要信它。 vi9fL9TBD95K9Ei0qqWui56t631xXjxtOcxftEZB/nvJhEhYDu8QMA04O08vQA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