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所谓“三言二拍”,是几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这几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就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白话短篇小说并非明代才有。实际上,早在宋元时期,这种文学样式就已经存在了,不过还不是非常流行。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学作品的社会需求猛增,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才进入了特别活跃的时期。许多白话短篇小说的单篇作品以及作品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销量很好。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谈到这些白话短篇小说的时候,用了“无翼飞,不胫走”“而且纸为之贵”来形容,足见其繁荣的程度。

但是,直到“三言二拍”出现之前,这一领域还没有出现什么像样的作品,用凌濛初的话说就是好多作者都是些“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的人,写下的东西要么荒诞不足信,要么秽亵不忍闻,总之是格调不高,艺术上也很粗糙。一些宋元旧篇倒还有可观之处,但文字也很简陋,离精品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就是机会。道理很简单:销量很好,说明市场上对白话短篇小说的需求很大;质量很差,这就说明其间还大有可为的余地。只要抓住时机,推出质量上乘的作品,成功就不在话下。

冯梦龙正是这样一个善于抓住时机的人。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等,苏州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人家”。他风流倜傥,才气纵横,虽然在科举之路上走得很不顺利,一生最高的功名也就是个秀才,但对于通俗文艺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和领悟。面对劣质白话短篇小说行销天下的局面,他敏锐地察觉,这正是自己施展身手的绝佳机会。于是,他便把自己手边的宋元白话短篇旧作,以及一些有意思的传奇小说、文言笔记、戏曲、历史故事搜集起来进行了整理和加工;兴之所至,自己也写上几篇,这样就得到120篇作品。把这些作品汇成三集,每集40篇,分别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题,在天启年间陆续出版,这就是“三言”的由来了。

“三言”问世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不仅“行世颇捷”,并且还产生了大量的模仿之作,而这就引起了其他书商的眼热。抱着在通俗小说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想法,他们找到了另外一个在通俗文学领域的活跃人物——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浙江吴兴人,他和冯梦龙一样,也是一个很有才情但是在功名之路上走得不太顺利的人。关于《初刻拍案惊奇》的创作缘由,作者在“序言”中说,是书商看到“三言”的出版大获成功,于是找到凌濛初,希望凌濛初也效法冯梦龙,推出几部作品,以此来分得通俗小说市场上的部分利润。凌濛初答应了书商的请求。但是,当凌濛初着手这项工作,开始搜集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冯梦龙实在是太厉害了,他对于宋元旧作,几乎是做了地毯式的搜索,凡是优秀之作,几乎在“三言”里都被搜罗殆尽,即使有剩下的,也都是些芜杂零落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凌濛初只好自己另起炉灶,选取古今传闻中那些虽然短小而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经过自己一番敷衍,终于演绎成了四十篇故事。写好之后,朋友们近水楼台,先睹为快,每看一篇,便拍案称奇。朋友们的反应给了凌濛初灵感,于是《拍案惊奇》的书名就这样诞生了。《初刻拍案惊奇》原来就叫《拍案惊奇》,后来因为《二刻拍案惊奇》的问世,为了表示区别,才改作《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的出版,和“三言”一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书商们眼看有利可图,于是找到凌濛初,要求再次合作。于是就有了《二刻拍案惊奇》的问世。《二刻拍案惊奇》和《初刻拍案惊奇》的情况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别,比如写鬼神之事的篇章要稍微多一些,而且中间第二十三篇是重复《初刻拍案惊奇》的旧作,再就是最后一篇是杂剧而不是小说。种种迹象都表明,凌濛初在创作《二刻拍案惊奇》的时候,已经面临着题材枯竭或者是江郎才尽的情况,难以为继了。于是“二拍”之后,凌濛初也就适可而止,没有再接二连三地“拍”下去,所以“二拍”也就是终拍了。

“三言二拍”既不是白话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也不是收官之作,却是风光无限的巅峰之作。在它们问世之时,就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在它们问世之后,又成为众多的作者和出版商效法的对象,各种续作、仿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正像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所说的,“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再多的模仿之作,也只是增加了金字塔塔基的厚重,而无法撼动其作为顶尖之作的高度。

那么,“三言二拍”究竟是怎样的一组作品?为什么它能够引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兴趣与关注?

原因无非有二。这两个原因,其实也是所有优秀之作所以优秀的共同原因,就是它写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所谓“有意义”,就是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能够让我们从中读出许多值得玩味的文化信息。“三言二拍”以其宏大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市井生活的长卷,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以独立的鸿篇巨制,构建一个完整而宏大的世界,中国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两部号称“封建时代百科全书”的作品,即《金瓶梅》和《红楼梦》;另一种方式就是用单篇作品来表现时代生活的某一个片段,连缀起来,则社会生活的全貌也就基本呈现出来,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就是“三言二拍”了。通过它们的描述,我们可以对那一时代的生活,特别是市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一个全面而真切的了解。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三言二拍”的选材,并不局限于明代,里面也有许多前代的故事。但这不过是所谓“旧瓶装新酒”,作品所反映的,其实是明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就如同我们今天拍摄的古装剧,反映的其实都是当代人的历史和社会观念——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来进行演绎本身就是时代观念的一种反映,更不要说演绎的观念、方法和所使用的媒介了。

所谓“有意思”,就是它很有趣,很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从题材内容上来说,“三言”与“二拍”多数写的是日常题材和平凡的故事,但作者能把平凡的故事写得摇曳多姿,这就需要非凡的技巧。我们可以非常轻易地举出“三言二拍”在艺术方面的过人之处,比如情节的曲折动人、结构的奇妙工巧、人物的个性分明、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叙述视角的富于变化等。艺术技巧的过人之处,也是“三言二拍”能够在众多的白话短篇小说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尽管“三言二拍”堪称白话短篇小说领域的巅峰之作,但对于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来说,要对其进行整体阅读,却也是既困难,也无必要的一件事情。说困难,是因为“三言二拍”共二百篇作品,三百余万字,卷帙浩繁,阅读量实在太大;说不必要,是因为这二百篇作品,也并非篇篇都是精品,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者,选读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领略其最为迷人的风采,也就足够了。

正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优中选优,精选了“三言二拍”中的若干佳作,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这几十篇作品,在数量上具备一定的规模,在题材上涵括了“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在艺术上代表了“三言二拍”的最高水准,是时间宝贵而又希望领略“三言二拍”风采的现代读者的最佳选择。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百家讲坛》主讲人
《三言二拍看明朝》作者
韩田鹿
2022.8.24 9fMq9jNuL2pn55BOIigiIi9H45HAd/Xj3Oq7VR0zE6BvRl+dxBbJ0v2yhykuNr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