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闭上眼睛看淄博

2023年3月起,强大的网络流量把淄博这座城市推上热搜,全国人民开足马力,用朴素的画面展现烧烤摊上、菜市场里、街头巷尾中人与人打交道的瞬间。紧接着,网友们继续“挖呀挖呀挖”,烧烤店的后厨小哥被挖了出来。躲在农村小巷里的大爷也被挖了出来,还有小票打印机、小花坛、公共厕所,但凡能让人产生新话题联想的人或物都被挖了出来,游客们一边用长镜头拍特写,一边绘声绘色地解说。哪怕是淄博没有发生的,有时也要硬编出个故事、附会些内涵,经过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包装成新的热门话题。淄博被一批真诚的赞美、善意的“谣言”和小小的恶作剧塑造成了连淄博本地人都不认识的“淄博”。

坦白讲,我们对淄博的解读有点过度了。

淄博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淄博”二字分别用于地理名称,由来已久,但“淄博”二字连用,只有不足百年历史。淄博取名于淄水、博山,山川辉映。三千多年前,周代时,太公姜尚开辟基业。后来,田齐取代姜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田齐威王励精图治,再度成为霸主。淄博曾诞生我国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孕育了我国第一部管理学百科全书《管子》、第一部农业百科巨著《齐民要术》、第一部工科巨著《考工记》、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传世之作。淄博独有的齐文化中“开放、包容、创新、重商、法治”的精神内涵,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高度契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先后涌现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一批先进典型。而今这些历史文化宝藏,被流量之手继续“挖呀挖呀挖”。

与大多数网红城市不同,淄博流量的主角是城管执法人员,是交通警察,是“撵客”的烧烤店老板,是街道办的志愿者,是每一个淄博市民和游客。甚至连市委书记、市长,还有那座破旧的政府大楼,也成了流量追捧的对象。在声势浩大的流量运动中,淄博不再是淄博,它是人间烟火,是政通人和的象征,是众多网友心中的一片净土。

网络流量攻城的目标,并非淄博全境,而是淄博主城区、政府驻地张店。张店古称黄桑店。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受封于此,驻守昌国城,为昌国君。北宋年间,一片古老的桑林成就了“黄桑店”。最先建起的几家客店,为过往客商提供栖身饮食之便,客店中的张氏店户,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因而生意兴隆,“张家店”逐渐以其声名取代了“黄桑店”。张店之地名,始见于元代编纂的《金史·地理志》。当时,张店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般阳路,为般阳路张店、金岭、颜神三镇之一,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是元、明、清三代重镇。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张店火车站设立,国内外商人随之而来,张店工商业更加兴旺,奠定了张店发展的基础。1955年,张店区正式成立,为淄博市辖区之一。1960年,市委、市政府由博山迁至张店,张店区成为全市中心城区。而今,张店区成为淄博“出圈”、游客涌入的核心区域,八大局便民市场、牧羊村烧烤总店等网红打卡地皆分布于张店区辖区内。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真心实意地捧淄博,因为宠爱而把一座城市“举高高”的现象实属罕见。这种过度解读、能忍住臂膀酸痛的“举高高”行为,体现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的太多委屈、负累和期待。淄博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千姿百态的社会心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集体想象。人们捧淄博,恰恰证实了人们内心缺失一种“淄博生活”。

淄博走红,不仅激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也使党政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加入讨论和研究“淄博现象”之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河南、江苏、安徽、广西、河北、辽宁等省派员以不同形式赴淄博考察,试图破解一系列的城市治理谜题,进而为各大小城市治理提供经验参考。

2023年5月下旬,淄博流量开始衰退,新的城市、新的话题相继登上热榜。淄博的热度过去了,但它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不会消失。淄博走红,不是因为它太优秀,而是因为时代太需要这样一座城市。城市数量与规模快速扩张,社会诉求愈加多元化,而现有城市治理理念、模式和政策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淄博幸运地成为良法善治的城市“代言人”,并启发着中国城市走入觉醒年代。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淄博捧上了流量之巅?这是数月来人们不停追问的终极问题。关掉心中的滤镜,闭上眼睛看淄博,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点燃淄博流量的“三把火”。 ucmLyP7qqoOHKzHxx+e8BsNyRlGdL8s0WHY2ggtaA1m6ugP4GGSraF09+u9kP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