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淄博烧烤一并火起来的,还有淄博的城管执法者、交通警察、劝顾客“去别家消费”的烧烤店老板、社区志愿者以及在马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市民。甚至连淄博全体公务员和市委书记、市长也受到了流量的追捧。游客们也意外地发现,这座城市生活舒适、便利、安全、和谐,市井气息浓厚且秩序井然,认为其背后的城市治理工作定然大有文章。
淄博最火的那阵子,城市管理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响应了游客的各种期待。有人调侃“加个小哥”“多点停车位”,淄博便立即安排了高铁接站的志愿者服务队,还连夜修好了新的停车场,可谓有求必应。
常有人说“一认真你就输了”,意思是待人接物别太较真。而淄博的认真态度引发了那些持有旧观念的人的深思与反省,让他们心生肯定和敬佩。淄博一认真,就赢了。于是,大家把各种猜想和期待都倾诉甚至是强加给了淄博。淄博定制了“烧烤公交专线”和高铁的“淄博烧烤旅游专列”,从住宿、旅游、治安、市场监督等方面做好城市服务保障。淄博景象再现了附近的烟火气、身边的美好以及眼前的真爱。不修饰、不造作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汽车时代》栏目制片人在其自媒体号“真话厂厂长”上发布了一段浏览量过千万的视频,道出了亿万网民的心声:
今天刚进淄博,第一感觉是它和其他城市好像没有太大区别,城市建设并不是“土豪”级,美食和别的地方也差不太多。我就在想:到底淄博发生了什么才成这样的呢?仔细观察本地人——公务员啊,小商贩啊,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情和状态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每一个人的从容和热情都不是装的,装是装不出来的。这里的老百姓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城市形象。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他们)像爱自己一样爱自己的城市,爱外地人超过了爱自己。这正是我们已丢失的城市,能给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城市。比如小商贩讲诚信、机关大院里设停车场、各单位厕所对外开放、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单拎出来任何一件事都不算太难,但是所有的事加在一起,步调统一,这太难了。不得不说,淄博的管理也有严苛的一面,比如“五一”旅游季卖东西的商家,谁不想涨点价?淄博一面严控,一面扶持引流,通过流量让商家把“没涨的价”翻倍赚了回来。淄博已经走向良性循环了,这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我知道很多人对淄博有负面的认知,就像各地文旅局局长拍抖音,很多人不也说是跟风吗?如果淄博也是一种风气,那我们希望这股风越刮越猛,刮遍齐鲁大地,席卷全国。
人民网以一篇名为《淄博烧烤爆红,靠的是为消费者着想》的评论文章,对淄博城市景象予以了肯定:“淄博烧烤爆火之中,最令人感动的无疑是当地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市民群众。志愿者走上街头帮助引导游客、烧烤店主诚信经营维护良好形象、铁路工作人员把热情服务做实做细、普通群众自发为外地游客送礼物……在这场以美食为媒介的‘温暖奔赴’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共同呵护来之不易的城市品牌……”淄博让我们看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影子。
2023年4月末,潍坊文旅局局长权文松带队直奔淄博烧烤摊,盛情“邀客”。他们送上潍坊风筝和西红柿、黄瓜等土特产,并表示,希望大家在淄博游玩后,再去潍坊玩一玩。次日晚间,日照的文旅局局长赴淄,发出了同样的邀请。紧接着,泰安、德州、滨州甚至省外的城市管理者们也坐不住了。
文旅局局长是公务员队伍中的特殊角色,如同城市“推销员”,频繁曝光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以其看家本领向全国乃至全球推介城市文旅产品。这种工作的特征要求他们一改严肃面孔,言谈举止散发点文化气息。就在淄博之火烧得最旺时,四川甘孜文旅局局长刘洪、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解伟等领衔上演的“局长视频秀”也风靡全国。
2023年2月以来,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相继在社交平台上亮相,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不少成了“网红局长”。四川甘孜文旅局局长刘洪于2021年3月开通短视频账号,一年内发布了近百条短视频,全网曝光量超过46亿。英俊帅气的刘洪发布的一条介绍泸定县化林村景区的视频吸引超过1亿人次观看,获得174.8万次点赞、4万条留言。化林村景区旅游随即成为热门“打卡地”。据抖音发布的数据,甘孜州是除成都以外,近两年四川省在抖音平台上最受网友关注的市/州。2023年前五个月,甘孜州共接待游客12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3亿元,两项数据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了76.15%和74.91%。由此可见,骑马射箭、载歌载舞的文旅局局长对于疫情后出现的文旅消费小高潮功不可没。
话题再回到淄博。
某天,淄博一名出租车司机与游客的对话视频被传到网上:“城市是大家的城市,城市形象需要共同维护。”“像我们开出租,不打表的、拒载的,只要被投诉,立马停运。烧烤摊位坑人骗人的、收费不合理的,立马关门。市领导说了,谁砸了我们的锅,我们就砸谁的碗!”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有如此强烈的城市荣誉感和服务意识,值得称赞。城市服务是一个环环相扣、各环节协力运转的链条,住宿、餐饮、交通等都是其中的不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池,都会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影响城市口碑。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四十年来,我国各城市持续探索经济和社会发展良方,力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期待。时至今日,社会更加迫切地期待一个可供研究的城市良法善治的改革实践样本,一个立体的、沉浸式的样本,而非字面上的、报告里的样本。幸运的是,淄博刚好吻合了这个样本的所有条件。淄博不负期待,接连回答了人们最关切的一系列城市之问,启发了人们对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时代思考。
我国城市社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体制、机制改革的速度,新问题不断向旧的管理观念、制度、习惯提出挑战,于是“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成为推进城市制度改革、实施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引领思想。学术界奋笔疾书,不断描绘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逻辑框架、主要内涵、实现路径和未来构想,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是不停地问:“它到底长什么模样?”而淄博直观地呈现了城市治理的美好前景,点睛式地回答了一系列时代之问,触发了对“城市文明秩序”“疫情后市场复苏”“社会诚信困境”“工业城市转型”等话题的全民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