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有章可循,话题传播却是无法预测的。话题常跳出算法设计的游戏规则,呈现出混沌运动的特征。最后,它有可能会完全偏离起点,背离本意。
混沌现象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运动,其核心特征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1972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举办的年会上,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这说的就是人们熟知的“蝴蝶效应”。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而蝴蝶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混沌现象。互联网话题传播是吻合混沌现象特征的:不经意间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一条微博,甚至两行字的评论,有可能在自媒体上持续发酵、碰撞、融合,触发一系列隐含的结构性社会条件,话题被无限放大,进而形成重大舆论风暴。淄博烧烤风靡全国就是混沌现象的结果。
2022年5月1日,在对山东大学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例初筛阳性病例,随后一名学生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一万余名师生被分别紧急转移到济南、泰安、德州和淄博四座城市进行隔离。隔离的这些日子里,淄博尽最大努力给予学生们生活上的照顾,每天提供的饭菜都不重样,发的水果也分量十足。隔离结束后,淄博还特意安排了一顿“淄博烧烤”,让学生们回味无穷。学生们还收到了淄博市委、市政府的《致山大学子的一封信》:“……自古磨难皆过客,浮云过后艳阳天……淄博这座城市历来有情、有义、有爱、有光……凡我在处,便是山大;待你来时,这就是家……”于是,在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春天,山大学子们便相约前往淄博故地重游,重温这座城市的人情味,以表感恩。在他们的带动下,一拨又一拨的大学生赶往淄博。这个美好的故事,给算法讲了一堂思想品德课。淄博的流量从头到尾都在以正能量的方式裂变着,逐利的流量有了人情味。
大学生们来到淄博,比享用烧烤美食更重要的事情是拍照、拍视频和发朋友圈。按照算法特征,用户每一次观看视频都是对后台算法的一次训练,其停留、点赞、评论等行为被算法技术捕捉,算法会随着用户的心情、兴趣而迭代。这种类似于“监控”的掌控和激励,让参与淄博烧烤话题互动的用户沉浸其中,同时,平台算法又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更多人。
蝴蝶的翅膀在淄博扇动,掀起了互联网舆论的龙卷风。一条名为“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的短视频,引发几十万次点赞和转发。抖音博主“B太”赴淄博当地拍摄专业打假视频,在视频中,八大局便民市场的个体经营者皆足斤足两、诚信经营,霎时间全网好评如潮。根据千龙智库大数据平台的监测数据,2023年前四个月,全网关于淄博烧烤的信息超过500万条,其中八成以上来自短视频平台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在流量和情感的共同赋能之下,淄博的人气被彻底点燃了。
盛赞美味和温情之余,不得不说,淄博是一个“爱写信”的城市。除了隔离期间给山大学子写的信,2023年4月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淄博日报》上发表的《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也被算法相中,舆论的龙卷风刮得更猛了。2023年5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发表《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淄博教育部门还发布了《致全市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各级部门、民间团体及普通市民合力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包括开展“蓝丝带”高考护航行动、停止考点周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劝退“高音广播喇叭”、疏散校园周边聚集人群等。
饮水思源,达则兼济同胞。淄博会做事,更会做人,其文旅部门发表的《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把省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城市也送到了“风口”上:
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这里可赏山水画卷,泰山雄伟磅礴,崂山神秘缥缈,尼山钟灵毓秀,梁山热血刚劲,红色沂蒙山情深义重;趵突泉腾空翻涌,微山湖烟波浩渺。这里可品齐鲁风情,大运河贯通南北,海岸线蜿蜒曲折,沿着黄河遇见海,在东营看蓝黄交汇,在青岛扬帆冲浪,在烟台、威海的海洋牧场尽情海钓。这里可读街巷烟火,在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东昌古城、魏氏庄园赏民风古韵,去济南老商埠、青岛广兴里、烟台朝阳街赶潮流时尚,在济南超然楼见证“燃灯”时刻,在泰安大宋不夜城流连烟花绚烂。这里可尝饕餮美食,孔府菜、济南菜、胶东菜精美考究。这里可打包必购好物,日照绿茶、胶东海参、菏泽鲁锦、德州扒鸡给人嗨购体验。欢迎您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独特魅力。
这封信字面意思是对游客的盛情邀请和出行关切,而仔细看,字里行间更流露出淄博的高情商:面对即将来临的流量大餐,既没有忘了请“兄弟们”一起享用,也没忘敬“长辈”一杯。
受淄博处世风格的感召,驻扎在各平台上的官方媒体也成了这场流量运动的推波助澜者。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粗略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有超过160家媒体参与对淄博烧烤的传播报道,其中省级媒体占比超过28%,中央级媒体占比超过23%。
淄博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政务账号的运营者们也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他们也在淄博烧烤舆论的洪流中“中奖”,运营账号的浏览量是平日的百倍。
淄博“霸屏”期间,百花齐放,万人竞速,用户们争分夺秒地创作、传播。只要发一条淄博主题的消息,浏览量动辄上万、十几万,只要“跟着淄博走”,账号随时有可能爆火。
“五一”假期如约而至,游客们走上淄博街头,发现了比“5A级菜市场”八大局便民市场更“有料”的打卡地——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位于张店区人民西路24号的淄博市委办公楼建于1959年年初,中间的办公楼有四层,是淄博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张店区人民西路8号的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建于20世纪70年代,因其简朴曾多次被媒体报道。
邂逅完“接地气”的办公楼,游客们又撞见了“最慢火车”。7053/7054次列车是山东省内唯一一趟公益性“慢火车”。从淄博开往泰山的7053次列车,每天早上7点17分发车,途经15个优美的古村落、6个特色小镇,一路慢行,平均时速只有32公里。这趟列车在鲁中山区一跑就是四十多年,各站之间的最低票价曾仅为1元,全程票价11.5元,是城乡居民外出务工、求学和探亲的重要交通工具。曾有网友为这趟列车配上这样一段解说词:“它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到站都靠人工喊话。乘务员没有标准化服务,但热情得像家人。坐上去,一路可以放松心情,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据千龙智库大数据平台的监测数据,2023年前四个月,参与“淄博烧烤”话题讨论的拥有50万以上粉丝的“大V”用户有2000余个,共发布相关内容5200条,人均发帖约2.6篇。粉丝数为100万—500万的用户发帖量更大,而粉丝数1000万以上的用户的帖文影响更广泛。以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B太”为例,其发布的“山东淄博 一座让我不得不佩服的城市”单条视频,获得近400万次点赞、40多万次评论和100多万次分享。在此期间,周村古商城、海岱楼钟书阁和红叶柿岩等网红打卡地,热度位列淄博景点前三位,是2022年同期的7.5倍。由1700万余条有关淄博的网络数据生成的词云图显示,“好客”“热情”“努力”是评价淄博城市品格的三个热词。
新晋网红城市淄博的热度数月间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在传播中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而且持续更新,不断制造出新鲜感和悬念感。同时,参与话题互动和传播的创作者众多,讲述视角多样,即使是同一个话题也有数十、上百个版本,这些皆有利于延长话题的讨论周期,避免人们产生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