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基于商品原点,沿着资本逻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关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维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方法和逻辑。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从空间视角,研究空间形成的逻辑动力所在,审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全球经济等不平衡问题,具有独特的理论特征。

第一,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批判意识的主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工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探讨,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存续并实现持续增长的工具和手段是“占有空间”和“生产空间”,空间从哲学领域到经济实体领域,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资本主义体系下不同空间内部充满着相对立的关系,充斥着各种力量,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群体为争夺空间开展各种斗争。空间被作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空间的占有和使用,将空间根据需要像产品一样生产出来,进入到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领域,逐步成为社会资产财富的一部分,空间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因此,空间本身既是生产资料也是商品,成为各方利益主体争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空间作为商品的延伸,却无法真正挖掘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和规律;另一方面,空间作为生产资料,应按照资本逻辑,考察空间由谁生产、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作为具体实践层面的社会理论,面对经济增长理论,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是将空间作为商品或资本生产的对象,而是将其当做考察社会现实并阐明社会发展逻辑的重要载体。

第二,逻辑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辩证法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并分析社会物质生产关系,揭示生产关系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成功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资本的规律研究,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对于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而言,资本不仅是空间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资本在对利益的追逐过程中直接塑造了空间形态和空间功能。城市化过程中空间的资本循环、空间生产、空间消费、时空压缩等现象,实际上反映了资本对空间的控制,且符合资本的逻辑。

第三,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规律来分析和研究空间的生产力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个别资本家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生产,却发现自己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超出正常利润的收益,即所谓的超额利润。要获得超额利润,就要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而当新技术得到普遍运用之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就会提升。除此之外,个别企业还可以通过交通和市场空间的拓展,提升有效需求或获得更低的交通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这些超额利润是个别企业基于区域优势或交通优势获得的,因此,改变区位、交通等空间条件也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企业通过改变空间结构、交通条件等获得超额利润,并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技术和空间均成为生产力,是客观存在的。

第四,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空间生产方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阶级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阶级性,因而也就具有阶级性。恩格斯说过:“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所当然也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从马克思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城市空间同样生产出城乡二元结构等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从土地与地租理论也可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土地空间和土地所有制就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

第五,生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空间生产与一般商品生产一样,也必然遵循资本的逻辑。空间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空间的生产过程伴随着地理空间结构的变化,空间生产既是自然物质空间的生产,也是社会空间的生产,既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空间产品的生产,也是社会关系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的生产。与此同时,空间的生产也表现出与普通商品的生产不同,空间的生产首先是作为生产资料的空间进入商品生产过程,而后也作为生产对象与所附着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关系共同形成价值。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造就了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与之适应的土地空间,如,土地肥沃程度并不是纯天然的,地租也并非自然的支付,资本对土地的改良形成了差异化的土地地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空间,且空间的形态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过程需要不断生产出的特殊空间产品。资本将空间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生产、空间生产等,空间是劳动者使用的生产资料,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载体,因此,空间也是必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空间既是生产出来的,也作为生产资料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生产性。

第六,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不是凝固不变的,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实践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指出,从城市化到全球化,空间生产是理解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和历史变迁的主线,在资本逻辑下,资本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减少阻滞获得资本增殖的空间障碍,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在此驱动力下,资本流动内生出摧毁空间壁垒的力量,彰显资本主义系统的外向趋势。开放性的系统,不断为资本开辟更大的超额利润空间,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全球化是空间政治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等对外转移,是世界空间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是资本过度积累的恶果,是当代资本主义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不是封闭的、固定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史进程不断变化而呈现开放式的、与时俱进的、不断丰富发展的、拥有充实生命力的科学理论。

第七,综合性。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自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诸多实践。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价值取向等,都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中蕴含着哲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对该理论的研究也广泛散布于诸多学科领域,属于综合和杂糅在一起的理论。且随着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资本积累理论、危机理论、帝国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等也逐步被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借鉴。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地理空间中的诸多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这种理论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概念,从地理学角度进行透彻说明,在城乡之间调和其空间共时的多重对立,并在研究范围和规模上对此做出了拓展 Gw+M+Vmosi4WasyMzEIMOsdNpWCmxiDYzmDJcssRYg4MMurnGck41IdhpcAJlO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