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空间作为地球一切物质存在及相互作用、循环运动的场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空间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对空间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既反映了中国古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朴素的时空观及科技观,也反映了古时西方学者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和粗浅认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大规模社会劳动促使生产方式从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空间成为重要的资源、要素和商品,也逐步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对象。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使得针对空间社会属性的研究成为热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也成为空间研究的重要理论,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点与现实问题。本书将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研究空间生成具体规律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具体案例动力机制的分析,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形态,从一个侧面展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与空间理论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并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全书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一个理论前提,即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内在统一;二是一个科学的逻辑起点,即马克思主义的二重性学说;三是一条鲜明的主线,即马克思主义物质转换的空间生产关系理论;四是一个客观的核心理念,即马克思主义空间的商品属性和财富属性;五是一条根本规律,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六是一系列崭新的基本理论,如空间资本循环、空间生产、空间集体消费、时空压缩、空间不平衡等理论。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空间形成的驱动力机制。在推动空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多元主体不同行动逻辑的协同参与,即政府逻辑、市场资本逻辑、社会参与逻辑共同成为空间实现功能、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借助了以下三种方法:①归纳和演绎相结合。从空间视角对国内外空间发展演进的个案进行分析,归纳空间形成和治理过程中的关系特征和主体行为逻辑,同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理论的演绎,对空间个案进行经验分析。②抽象和具体相结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推演,探寻空间生产、消费、积累、循环的理论可行性,结合对我国城市、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等空间发展演进具体个案的解析,对现实问题进行经验分析。③规范和实证相结合。对我国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公平性等进行规范分析,同时对现实空间治理中暴露出的冲突和问题等进行实证经验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蕴含着对工业城市空间、土地等具体空间形态的论述,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价值。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2020年已超过60%,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空间将逐步成为重要稀缺资源。但我国城镇化乃至空间发展布局等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生态空间压缩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城中村”现象、城市竞争加剧、“土地财政”现象等。因此,要客观、准确理解和认识当前我国空间及空间生产的具体形式及存在问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解析和解答有关空间问题,与时俱进地探讨空间的新的表达形式,重新审视空间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伟
2023年4月 rHHpAQlRJxuROi4lEf15x+UOfz8KNb/Q9jknJSLoZwMvNuwv+KtX+thF7Hv8oY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