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叙说与记载:值得致敬的电影历史

《电影的逻辑:对话中国强影之路的变局与胜局》聚焦最近五年(2018—2022年)中国电影的历史,主要通过对电影人的访谈来呈现。在阅读中,两种形象从心底浮现:一个是叙说者的形象,许多电影界的朋友叙说着过去五年中国电影的风云变幻,公众的或私人的,悲欣交集,中国电影人的自信与自强洋溢于谈笑之间;另一个是记录者的形象,他们始终凝视中国电影业的潮起潮落,目光和思索带着专业与理性,记录中融入中国电影人的情怀,并随之喜怒哀乐——这是《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们,他们持之以恒记录着这段历史中的人与事。记载需要宏大叙事,有时也需要细节末梢,后者更显出真实和显得生动。

这是值得叙说的历史:关于中国电影这五年的人与事。它本身充满故事,有时比我们的影片更加精彩。2020年前,中国电影跋山涉水,持续奋进,攀登上阳光灿烂的高峰。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642亿元,生产影片850部,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银幕总量达到69787块。《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以44.66亿元票房,创造中国电影史上最强国庆档。当时大家有个共同目标: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并且跃跃欲试。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且迅速蔓延,整整持续了三年。随后影院银幕就一直时亮时暗,更多时候黯淡着,许多人的心也黯淡着。但中国电影人始终坚守着电影,任凭风吹雨淋,依然高举火把,即使不能照亮整个电影界,至少也要照亮自身耕耘。整整三年,坚守是有成绩的。2020年全球票房120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22亿美元,而中国票房203亿元,折合美元28亿,为全球电影票房第一;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472.58亿元,观影人次11.67亿,保持全球票房第一;2022年抗疫进入艰难阶段,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00.67亿元,观影人次7.12亿;2023年,中国电影开始进入充满希望的春天。这五年,中国电影波澜壮阔,主要角色是风雨兼程的电影人。这五年,中国电影历史特点鲜明,属于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历史。非典型者,三年抗疫几乎中断整个电影行业的正常运行;典型者,中国电影人依旧保持生生不息的力量,无论是在高潮中,还是在低谷时。

本书有六个篇章,分别为“文化渊源”“产业潮起”“市场激荡”“奋斗为浪”“金融活水”“蓝图澎湃”,这是思考者展开的思想维度,以此展示中国电影变革的多种场景。其思维逻辑的核心点,或者说关键词,蕴藏在书名中:强影之路+变局+胜局。这个“电影逻辑”概述了这五年中国电影发展的主体逻辑。这是本书画龙点睛之处,也是中国电影屡经磨砺,依旧不倒的关键逻辑。

“电影逻辑”的背景是:确立将中国建成“电影强国”的国家战略,由此推进中国电影整体变革。电影强国是一个国家文化创造的实力体现、制作工业的技术体现和国家形象的鲜明标志。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影片数量第一、观影人数第一、银幕数量第一,不再是奋斗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完成从局部突破到整体进步的转变。电影强国是整体性的,包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具有全球力量的电影市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电影工业体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影企业等。我曾经阅读过许多电影书籍,有一本介绍好莱坞电影的书,开宗明义地说:“任何国家只要打开国门,美国电影就长驱直入。”这本书中透露出的文化傲慢是显然的,但这也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确定电影强国战略,就是要在国际文化格局中有中国电影的话语权。“变局”是“电影逻辑”的起点,“胜局”是追求的终点。中国电影本世纪持续发展十几年,成就显著,但困局犹在:影片生产数量有了,高质量影片依然缺乏;国内市场起来了,海外市场尚未打开;影片制作成本高了,技术含量还不高;电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核心企业寥若晨星;电影投资资本不成熟,有激流勇进者,也有一时投机者;等等。所以,在中国电影的“强影路上”,唯有“变局”,才有“胜局”,这是本书概括的“电影逻辑”。

我们读到过中国电影在强影路上的许多叙说,包括电影产业、电影创作、电影市场等,当然更多的是电影人的自述和他述,从而看到电影背后人的力量。在“产业潮起”这一部分,我们读到对中国产业的描述:艰难与前行。这些内容的选择和叙说,定然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代表性案例。本书得出结论:中国电影被定义成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能咬牙熬过“艰难困苦”的改革初期,迎来现在的蓬勃局面,实在不易。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我感同身受。关于电影创作的叙说,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我们读到了李安、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等人,以及年轻一代的许多故事。幸运背后是辛苦,成功根本是追求。我们读懂了这些人与事,他们用不同的故事说明着同样的道理:中国电影根脉深扎现实生活,融入时代大潮,观照当代中国。

2022年我担任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集中观摩了一批好的影片,深刻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力量,特别是看到了年轻力量的崛起。比如,刘江江导演的《人生大事》,其生活气息和人物的现实命运弥漫在银幕上,我们可以呼吸到大街小巷中的气息;邵艺辉导演的《爱情神话》,它体现了外来栖居者对上海市民生活的敏感。这种表达可以衔接到《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上海电影的叙事方式:状态与意味。“斯人已逝:他们为中国电影产业浇筑心血”这一章,先后提到了赵军、廉洁、秦怡、张昭、赵英俊和耿西林等电影人,他们逝去在“强影”的路上,感人至深。中国电影始终前赴后继。在这本书里,我们遇见许多中国电影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正如中国古代神话中挖山的愚公、填海的精卫,还有逐日的夸父,等等。

这本书以有温度的叙说和有信心的姿态,讲述了中国电影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无论是跃上高坡,还是跌落低谷,中国电影都没有放弃。书中有个标题《中国电影人不会躺平,中国电影也不会躺平》。我想,这是对的。

任仲伦
2023年3月

任仲伦,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评论和教学工作。曾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上海电影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pzTBJiekcLGrjmj+qLHCEsSReanL5ziPXM8uyhBypD9YeXKbZ4cAqlVME2BOd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