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雄烟火气的叙事

电影人如何在镜头前重新塑造真实世界里的英雄?张涵予认为:“只有相信才能演好。”“你必须要百分百地相信,如果你持怀疑的态度,你根本就不相信这个事儿,或者说你对这个事情好像并不关心,那么你写不出这个戏,你也演不好这个戏,你也拍不好这个戏,这是肯定的。”

演过“侦察英雄”杨子荣,演过“英雄机长”刘传健的张涵予,此番在《中国医生》中饰演的角色的原型是“抗疫英雄”武汉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自豪感是有的,同时压力也确实很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张涵予坦言,“大家都太熟悉张院长了,要是演完后观众觉得这和他们熟悉的张院长差挺远,那就失败了,我会非常沮丧。”

“英雄专业户”的眼泪

“英雄专业户”张涵予这次也不淡定了。

开拍前,跟着张定宇在医院“见习”了几天,张涵予心中有了具象化的细节。“不能一上来就说我要演一个英雄,他平时就是咱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是接地气、有烟火气的。”

武汉首映结束后,张涵予真诚地告诉大家,入行这么多年,从没有一次看片时如此紧张,因为张定宇就坐在他身旁。随后上台的张定宇给张涵予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笑着说:“他演的那些坏脾气都是我的,那些果敢和英勇则凝结自所有医务人员。”

张定宇的一句“非常感谢”,让硬汉张涵予瞬间落泪。

从医三十多年,这次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是张定宇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次战役。

处在暴风眼中,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武汉,张定宇的故事渐渐为人们所了解。原来,他自己得了绝症,而自首批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以后,他一直奋战在最前线,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在抗疫中不幸感染……

对张涵予而言,要做的工作不光是“演像”,还有如何让一个被观众熟知的人物和一份开卷式的剧本给观众带来惊喜。

张涵予和张定宇曾在北京见了一面,短暂地聊了两个小时。但张涵予觉得不够,因为他想知道张定宇在医院工作的过程。“我说我想占用你三四天时间,不打扰你,每天你按照你的安排工作,我就在旁边看着。后来他说‘来吧’,我就去了。”

在金银潭医院“见习”的那几天,张涵予每天跟着张定宇。“我们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我就观察,他查房什么的我都跟着。这个过程对我塑造人物非常重要,我可以找到院长性格上的细节。现在国内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但通过观察他处理医院事情的方式,可以推测出在疫情最紧张、压力最大时,他会怎样处理那些问题。”

“大家只知道我性子急,可不知道我为何性子急。直到这次疫情,大家才知道真相——我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张定宇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讲道,“有人问我,身体状况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这么拼?生来乐观的我笑道,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现在不歇,在漫长的以后,我会一直歇着,很久很久。歇不住,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分分秒秒,与时间赛跑,张涵予把张定宇的这种性子急、脾气火,提取了出来。

在张涵予的诠释下,张定宇是一位脾气有些火爆、毫无领导架子的院长。疫情最凶险之时,他力排众议,顶着压力源源不断接收病人;面对同行的质疑,他会大吼“老子的医院没有问题”,奋力维护医院和同事。

《中国医生》的另一位主演袁泉,回想起当时张涵予和朱亚文的一场办公室戏。在那场戏里,她从张涵予身上看到了一丝江湖气,一种很“湖北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光是因为方言和造型,还有来自涵予哥的整个表演状态,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就是不停地处理医院里大大小小的琐事。”袁泉对记者说,“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大家长。”

白衣为甲、冲锋陷阵。医生是战士,可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冷静、刚强、果敢的背后,他们也有脆弱的一面,也有慈悲与柔软。

张涵予了解到,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月,张定宇大概哭了十几次。看到老有逝者被推出自己的医院,那种扛不住的压力和无奈、无助,就算最坚强的人也会流眼泪。“但眼泪是打不垮他们的,他们是医务工作者,说白了咱就是干这个的。哭过以后,第二天他们继续战斗,这就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

在片中饰演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的朱亚文提到,片中大量戏份都是在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跟对手演员的交流多是靠眼神。“我当时特别愿意看袁泉老师的眼睛,在她眼睛里能看到无助和无奈,但绝不是无力。她一直在撑着,在她的岗位上坚守着。”

对得起“中国医生”这四个字

经历了疫情,又演过抗疫电影后,张涵予对医生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只是感觉他们很辛苦,救死扶伤。因为你在生病的时候,医生就是天,‘我的生命就交给你了’。”张涵予说。

而这次,张涵予注意到,对那些身患重症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仅是提供冷冰冰的治疗服务。“他们会叫病人的名字,对他们说:‘你要坚持啊,你表现得很好,你很棒,你得吃东西啊。’这些举动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信心,让他们处于一种相对更放松的状态,这对治疗会有帮助。”

在医生的身份以外,他们还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面对病人,他们有着慈悲与仁心。而面对自己患病的妻子时,张涵予又如何诠释张定宇?

“张院长是一个坚强的硬汉,但他内心实际上很柔软。”张涵予透露,“他经常给妻子写信,表达他的情感,这是一个很细腻的人。”

朱亚文印象最深的,就是张涵予饰演的张院长向妻子告白的那一段。“因为张院长的妻子也感染了,在重症阶段,两人无法对话,导演处理的方式是让手机接通视频,把手机放在爱人耳边,然后涵予哥说了那一段告白。我看完以后非常感动,那一刻他是什么不重要,他就是一个丈夫,他所有的情感、对于这段情感的依赖,就在那短短的十几秒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张涵予的代表作,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再到《中国机长》《中国医生》,主旋律商业大片一路演化,张涵予感触颇深。

“《智取威虎山》之前的主旋律电影都比较概念化,市场不太接受,说白了也就是不卖钱。”张涵予坦言,“《智取威虎山》开创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先例,虽然是红色经典改编,但当时大数据预测给了我们这个项目五个字——不建议投拍,不过我们觉得我们能拍好。于总(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顶住了压力,最终才有了这部片子的成功。”

“博纳近些年一直在坚持以主旋律商业大片为主的策略,但仔细分析这些主旋律电影,讲的都是以千万普通人为缩影的英雄。《中国机长》取得了30亿元的票房,这个故事讲的也是一个个做着自己工作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常令人敬佩的举动。”张涵予对记者说。

“《中国医生》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它讲述的,也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在危难关头,做出的非常感人的举动。”张涵予总结道,“所以杨子荣也好,刘传建机长也好,张定宇院长也好,都不是概念化的、高大全的、扁平式的英雄符号。在创作中,我们对他们不做拔高,反而都是予以最接地气、最具烟火气的表达。”

曾经的主旋律电影,英雄式人物都很完美。而观众其实需要在英雄人物的故事中捕捉到其作为“人”的熟悉感。越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分子,越能凸显其在危急时刻的英雄举动有多么了不起,观众才会选择相信,市场也才会给予正向回馈。票房便是最好的佐证,《智取威虎山》是这样,《中国机长》也是这样。而要展示那段全国人民都刻骨铭心的抗疫记忆,《中国医生》所承载的意义又格外不同。

在朱亚文看来,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主创们也无意通过这部电影把大家拉回痛苦的回忆。“这是一张关于中国抗疫的、中国医生的小小名片,我们要拍,就要对得起‘中国医生’这四个字。” yatTacP7Q4LHa2PU0prylCJoOFR1Z5IxwP2bRsNdKF1o9AssPgGwNSlcGD5D7i9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