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哪一个传导渠道更有效是一个经典的研究命题。就中国而言,大量研究显示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往往共同发挥作用,但二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在对宏观经济指标影响的幅度、方向及时间等多个方面。此类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从宏观层面考察经济总产出(GDP)、物价、经济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反映情况,可以说属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宏观效应问题(王振山等,2000;冯春平,2002;蒋瑛琨等,2005;盛松成等,2008;宋旺等,2010;田祥宇等,2012;刘骁毅,2013;战明华等,2018;任泽平等,2019;陈奕丹,2019)。

从微观企业来看,经济理论显示货币政策传导的两条渠道都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信贷条件将间接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已有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会影响债务融资成本,改变企业的融资能力(Stiglitz et al.,1981;周雪平,2008;李连军等,2016;齐杨等,2017),从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Kashyap et al.,1993;Hu,1999;Mojon,2002;彭方平等,2007;罗正英等,2015),包括企业的投资效率(郝颖等,2014;喻坤等,2014;张亦春等,2015)、投资机会(张西征等,2012)、投资规模(马红等,2017;杜传文等,2017)等。其中,Gaiotti等(2001)认为资产负债表渠道显著存在,且资本成本和融资因素都在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国内学者也对此有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均证实企业资本结构或现金流量持有水平等与货币政策紧缩程度显著相关(祝继高等,2009;曾海舰等,2010;冯建等,2013;谢军等,2014)。可见,面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企业也会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变动直至达到均衡状态,这正是货币政策微观效应的体现。但遗憾的是,以上的研究文献主要从融资约束理论出发,对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波动进行分析,同时也并未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进行区分考量。

综上所述,目前大量论文集中于从宏观层面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考察经济总产出、物价和经济增速等对各类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反映情况,属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宏观效应研究。微观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主体,其财务水平的波动是企业各种经济行为的最终结果表现,也是最能衡量经济政策效应的微观指标。财务会计学界的研究文献已证实货币政策能显著影响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能力,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区分货币政策两类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与非对称性表现,且主要仅对企业某个或某几个财务特征进行分析。因此,本章从企业各类财务波动的视角来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有效性及非对称性,属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效应研究,这一效应的厘清对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理解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x6q8hQZWggCx3V8FjDB/fwjXLTCkqaZ3Fnup6n2yvrAZM5lQXeC+2wGOn/aAE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