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以上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到以上相关研究呈现如下的特点:一是,整体而言,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有效性等研究主要立足于货币政策对诸如总产出、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检验,属于货币政策的宏观效应领域,相对缺乏从微观效应的视角来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与非对称性问题;二是,已有较多研究论证了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具有显著效力,影响主要通过利率和融资因素两条路径发挥作用,但这类研究中更着重于证实影响的显著性与影响方向,并没有区分货币政策的两类传导渠道,因此缺乏微观效应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与非对称性的讨论,也较少涉及对货币政策微观非对称性效应的原因探讨;三是,关于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波动的研究主要采用回归模型考察货币政策相关变量的系数显著与否、大小及其方向,以此判断货币政策对企业某一财务特征的影响效应,而较少从整体的、动态的视角来论证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水平的冲击效应,不仅包括影响的方向,而且包括影响的幅度与期限。

微观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状况联系紧密,经济政策的实施最终都将落足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影响。已有研究显示,货币政策能显著影响企业财务特征,但受到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及所处经济制度背景等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某些财务行为的冲击效应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曾指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须着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效应,提高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因此,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与有效性有必要从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入手。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基于企业财务的波动,探讨货币政策微观效应的非对称性,这一非对称性是置于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双重背景下,并从货币政策的两类传导渠道出发,以此从总体的、动态的层面考察货币政策对企业各类财务水平的非对称性传导效应。具体来说,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为:①论证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之于企业财务的微观有效性与非对称性;②考察产权性质下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非对称性;③考察制度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非对称性;④探讨经济制度环境对货币政策微观效应的区域非对称性的影响机理。

1.2.2 研究意义

本书基于企业财务波动的视角,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出发,深入探讨了货币政策微观效应的非对称性表现及其原因,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

第一,基于企业财务波动,将货币政策宏观效应的非对称性拓展至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非对称性,充实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领域的内容。

第二,从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进行货币政策微观效应的研究,不仅进一步论证了我国货币政策两类传导渠道的微观有效性,同时也考察了两类渠道存在的非对称性表现。

第三,在产权性质与制度环境双重背景下,讨论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不仅丰富了现有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非对称性提供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析。

第四,基于经济制度环境视角,从我国省域层面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非对称性的影响因素,丰富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内容,也为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研究提供了微观视角下的经济解释。

本书对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将促进金融机构行为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推进我国市场化经济的进程。 l8MQkbHXB7FOPgKAGRtl/AteiwXiB/x3pLcCijwAJV+t642Tm6rIGsTd7gVmDv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