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数字人民币的创新

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央行为应对数字经济变革所进行的探索。相较于以前的金融科技,它实现了诸多创新。

一、构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

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向社会公众投放货币,经过商业银行、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向社会各界输入“血液”。数字经济将是数字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的过程,数字人民币也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一国经济大动脉的畅通,离不开稳健而强劲的金融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部门,发行和管理数字人民币,维护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应当是其一项重要的法定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有义务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及其使用条件。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货币发行管理系统、支付系统、结算系统等。换言之,它包括货币发行、流通与应用的各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各方主体与设施、规则组成。比如我们常见的ATM机、各类银行APP等,都属于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人民币的问世,促使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实现渐进式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数字人民币仍沿袭传统的二元运营体系,各试点城市对支付机具 进行了改造,如深圳甚至设置了硬币与数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机具。随着未来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城市将优化数字人民币流通与使用的环境。数字人民币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因此,我国更需要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从IT设施 、手机APP及机具升级做起,逐步以新兴技术解决城际、城乡之间支付交易的互联性、便捷性等问题。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虽然依托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功能与条件,但仍存在很多技术与制度难题亟待解决。

二、改善货币流通的保障环境

人们使用数字人民币,离不开各类数字钱包。中国人民银行按客户身份识别强度,设计了不同等级的钱包,各类钱包具有不同的单笔交易额度、单日交易额度及余额限额。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可以设置个人钱包,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可以开立对公钱包。依据其客户身份识别强度,采用分类交易和余额限额管理。企业、个体户和居民还可以自行定制钱包功能。中国人民银行考虑到零售支付的特点,运用移动支付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应用程序接口(API) 等,开发了适用于各类场景的软钱包。安全芯片等技术则是硬钱包的技术基础,依托IC卡 、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为用户提供服务。

央行还研发了多点多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7×24小时连续服务,能够保障城市级容灾能力和业务连续性。央行运用可信计算 、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确保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为了增强系统的韧性和可扩展性,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体系采用了分布式、平台化设计,足以处理大规模、高频次的支付交易。混合技术架构、综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实现了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这既保障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又保障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的可扩展性。

三、丰富支付结算手段和场景

数字人民币可以丰富支付手段。相比于现有的以银行账户体系为核心的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支付即结算”的支付手段,提高支付效率。此外,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也可以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提高社会整体的信息保护水平。数字人民币作为一项支付工具,可以和现有的电子支付工具相互补充。

目前,中国的现金的形态主要有纸币和硬币,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应当多元化,以满足各种场景的使用需求。数字人民币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产物。社会需要维持记账单位的统一,在电子支付工具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民币有利于此。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和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有获取银行账户的困难,但银行账户的需求并不大。数字人民币可以为这类群体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满足其日常支付需求。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支付携带、验钞烦琐多有不便,商业银行系统的非现金支付手续相对较多,数字人民币既可以保证企业享受支付便利,又可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的国际合作上,将会坚持“无损”“合规”“互通”的原则展开国际合作,坚持在不损害各个司法管辖区的货币主权、符合当地司法规范的前提下做到货币的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阶段,而跨境支付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制安排和监管合规要求等问题,事务庞杂,因此尽管数字人民币已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的需要。一国货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主要是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不能单纯地依靠技术条件推行。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的试点情况和国际社会的需求,积极响应20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的倡议。 P59m7BH0q+wGGrTfitOgJfDogqKPF1uOFtNBmv8L01BYUHwOHz6+IxMNyjtRZQ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