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一
县域财税经济运行情况调研

学习目标

■ 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 掌握查询、下载、整理、归纳财税经济数据和资料的方法。

■ 阅读财税分析相关文件,回顾财税知识,掌握分析要点。

项目描述与分析

了解贵州省及贵州省至少五个区县近三年财税经济运行情况,掌握基于调研数据分析财税经济运行现状、问题的方法,理解贵州县域财政预算、决算中各项指标内涵,为下一步撰写分析报告做准备。

项目准备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项目实训目的,需要做如下准备:

■ 组建实验团队(各地方政府),每队由2~3人组成。

■ 查询及下载所需经济数据和资料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 确保实验室电脑等设备能正常使用。

■ 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且稳定。

项目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贵州省五个区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其财税经济运行情况。

一、贵州省区县设置情况调查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贵州省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行政区。贵州省共有88个县级行政区,其中:50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县级市、16个市辖区、1个特区,如表1-1-1所示。

表1-1-1 贵州省行政区划统计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单位:个

二、贵州省及各区县经济情况调查(以2022年为例)
(一)2022年贵州省经济运行情况调查

202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和压力,贵州省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全省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提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 164.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 861.1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 113.03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10 190.37亿元,增长1.0%。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特色优势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 908.8亿元,比2021年增长4.1%。种植业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 183.05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比2021年增长0.04%;粮食产量1 114.64万吨,增长1.8%,实现三连增;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66.46千克/亩,比2021年增加4.64千克/亩,增长2.2%。全年茶叶产量比2021年增长8.4%,园林水果产量增长7.9%,中草药材产量增长6.4%,蔬菜产量增长2.3%,食用菌产量增长1.6%。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39.05万吨,比2021年增长5.9%。其中,猪肉产量178.85万吨,增长7.6%。年末生猪存栏1 542.67万头,同比增长0.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7.54万头;生猪出栏1 984.73万头,同比增长7.3%。林业、渔业较快增长。全年林业总产值340.0亿元,比2021年增长3.9%;渔业总产值79.6亿元,比2021年增长6.5%。

2.工业生产承压前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下降0.5%。分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32.6%,烟草制品业增长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5.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分别增长20.3%和11.0%。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8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7.8%;股份制企业下降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产量2.31万辆,比2021年增长93.4%;光电子器件7.47亿个,增长63.3%;乳制品21.26万吨,增长20.4%;智能电视271.04万台,增长16.1%。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 588.08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1 307.01亿元,增长25.5%。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3.6%,比2021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3.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202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2021年同期增长10.3%,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34.7%,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18.4%,管道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长11.6%。金融业加快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 761.05亿元,同比增长9.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 223.09亿元,增长12.3%。邮政、电信业增长较快。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96.27亿元,同比增长9.6%;电信业务总量447.6亿元,同比增长25.4%。

4.实体经济投资增势良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下降5.1%。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比2021年增长2.0%,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37.9%,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9.7%。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9.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8.0%。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5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2.3%、19.6%。

5.市场销售有所下降,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202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 507.14亿元,比2021年下降4.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 565.52亿元,比2021年下降4.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2021年下降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1.0%。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额比2021年分别增长5.7%和4.4%。升级类商品需求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比2021年增长123.6%,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66.0%,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7%。

6.进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202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801.24亿元,比2021年增长22.5%。其中,进口总额277.64亿元,增长66.3%;出口总额523.60亿元,增长7.5%。

7.财政收入保持同口径增长,民生投入力度不减

202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 194.1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2021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 886.3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1 021.7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3%。

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 849.17亿元,比2021年增长4.6%。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0.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5%,教育支出增长2.2%。

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9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49万人。

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508元,比2021年名义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 086元,名义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07元,名义增长6.6%。

9.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逐步回落

2022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2021年上涨1.6%。其中,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4%,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

2022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21年上涨5.7%,比1—11月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2%,比1—11月回落1.0个百分点。价格“剪刀差”逐步收窄。

10.人口总量有所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2022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 856万人,比2021年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 114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81%,比2021年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03‰;死亡人口28.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

总的来看,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全省深入实施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恢复好转势头明显,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二)2022年贵州省各区县经济情况调查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省会是贵阳,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贵州省虽然面积与周边省份相比较小,但是人口却有3 856万余人,并且分布在大大小小88个区县之中。2022年贵州省各区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见表1-1-2。

表1-1-2 2022年贵州省各区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

表1-1-2(续)

表1-1-2(续)

表1-1-2(续)

1.南明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千亿元级区

南明区是贵阳市的一个下辖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2022年南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 005.43亿元,成为贵州省第一个突破千亿元的市辖区,也是贵阳市第一个千亿元级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仁怀市在早些年地区生产总值也突破了千亿元,但是其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城区。

南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之后,贵州省在西南地区的主城区的竞争力上又提高了一个台阶,不再被认为贵阳主城区不如其他省的地级市。南明区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十强县区。在未来,南明区将引领贵阳乃至贵州的发展。

2.贵阳市四个区进入全省前五位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综合实力较强。在贵州省88个区县的GDP排名中,除了遵义的仁怀强势成为第一之外,前五位贵阳市就占了四个,分别是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和观山湖区。这四个区如今都是贵阳的主城区,正在带动贵阳市和贵州全省发展。

贵阳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西南地区其经济总量仅次于重庆市、成都市和昆明市。而这些优异的成绩都来源于贵阳市下辖的各区县。按照这样的增速,再过几年贵阳的云岩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将突破千亿元级别,成为贵州省第二个千亿元级区。

3.贵州省88个区县“头尾”相差比较大

贵州省88个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其中增速最快的为黔东南州的台江县,增速10.27%,为贵州省增速第一县。而从增量来看,贵州省增量最大的仍然是遵义的仁怀市,以142.21亿元的增量排名全省第一,将成为西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个突破两千亿元的县市。

从排名来看,贵州省排名上升最快的县为安顺市的紫云县,上升三位位列全省第66位。而下降最快的县为遵义市务川县,在2022年被10个区县市超越,排名贵州省第74位。但是,县域经济的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其他县市超越。总体来看,贵州省88个区县在头部的几个县市区和尾部的几个县市区差距较大,地区生产总值相差了近几十倍。比如排名第一的仁怀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排名第88的施秉县约41倍,这也是贵州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链接:延展阅读

南明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节选)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南明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81 2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区级支出为443 915万元。执行中,根据南明区2022年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报经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对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做出调整:一般公共预算区级收入年初预算数由281 200万元调整为226 900万元(调减54 3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由238 600万元调整为152 500万元(调减86 100万元),非税收入由42 600万元调整为74 400万元(调增31 8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区级支出由443 915万元调整为503 622万元(调增59 707万元)。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完成233 940万元,为调整预算226 900万元的103.10%,为2021年273 018万元的85.69%;返加增值税留抵退税27 922万元后完成261 862万元,为上年同口径完成数282 963万元的92.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2 380万元,为上年566 578万元的106.32%(其中:区级支出495 211万元,为调整预算503 622万元的98.33%,为上年区级支出450 794万元的109.85%)。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3 940万元。

(1)税收收入完成154 457万元,其中:

增值税完成50 237万元;

企业所得税完成22 730万元;

个人所得税完成12 111万元;

城市建设维护税完成14 097万元;

房产税完成21 739万元;

印花税完成15 856万元;

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2 833万元;

土地增值税完成3 267万元;

耕地占用税完成325万元;

契税完成11 403万元;

环境保护税完成5万元;

其他税收收入完成-146万元。

(2)非税收入完成79 483万元,其中:

专项收入完成15 106万元;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2 288万元;

罚没收入完成10 979万元;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51 117万元;

其他收入完成-7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2 380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1 174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51 582万元;

(3)教育支出133 079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15 544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 796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 266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41 362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12 224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52 009万元;

(10)农林水支出6 885万元;

(11)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 518万元;

(1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 070万元;

(1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 193万元;

(14)住房保障支出21 030万元;

(1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12万元;

(1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4 131万元;

(17)债务付息支出5 939万元;

(18)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8万元;

(19)其他支出80 228万元。

3.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2021年结转资金30 172万元,全部为专项资金结转,2022年已按规定用途结转使用。

4.资金结余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完成233 940万元,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77 01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67 85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87 08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2 079万元),上年结转30 172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一般预算收入29 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5 62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6万元,一般债券收入13 143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7 441万元,收入总计716 37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2 38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9 387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7 441万元,地方政府向国际组织借款还本支出2 909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 780万元,年终结转16 476万元(均为上级专项),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5.上级财力性转移

年初预算中含有固定的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125 597万元,已计入当年财力统一安排支出,年终上级实际下达南明区财力性转移支付179 747万元,其中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4 663万元(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5 397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 106万元、结算补助1 439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 063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97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资金15 651万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资金7 887万元、补充县区财力转移支付资金11 823万元)已列入2022年调整预算安排支出,其余超过调整预算的部分9 487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在2023年编制财政预算时统筹安排使用。

6.本级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2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0 000万元,动用情况已报南明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具体情况如下:

卫生健康类支出:疫情防控经费10 000万元。

7.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设立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本年继续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南明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在2022年年初预算中调出29 000万元安排使用后余额为6 324万元。2022年超收收入以及2022年未执行完毕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部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34 104万元,在2023年安排预算时统筹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南明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96 212万元,基金预算区级支出为539 869万元。执行中,根据南明区2022年土地出让尾款入库、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及新增抗疫特别国债情况,经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对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做出调整:基金收入由496 212万元调整为204 411万元,基金预算区级支出由539 869万元调整为255 995万元。

2.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情况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5 784万元,为调整预算204 411万元的100.67%。

3.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96 334万元。其中:

(1)区级支出228 419万元,为调整预算255 995万元的89.23%,具体支出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36 03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15 000万元,轻轨基金支出8 3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和发行费用支出15 609万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出47 587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出5 893万元。

(2)其他上级专项补助支出567 915万元。

4.政府性基金结余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5 784万元,加上年结转资金110 294万元,加上级补助资金607 736万元,加新增专项债券收入47 587万元,加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46 148万元,收入合计1 217 54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96 33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46 148万元,将105 62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上解支出10 057万元,政府性基金余额59 386万元(其中:上级专款结转资金40 227万元,本级资金19 159万元)。

……

(四)债务情况

1.债务限额情况

南明区2022年年末政府债务限额为1 358 976.7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92 738.74万元,专项债务1 166 238.01万元。

2.到期债务偿还情况

2022年南明区到期债券273 589.50万元,通过申请再融资债券资金偿还273 589万元,年初预算资金偿还0.5万元,其中偿还一般债券27 441.10万元,偿还专项债券246 148.40万元。2022年南明区支付贵阳省财政厅政府债券利息及兑付费21 348.7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及兑付服务费5 842.24万元,专项债券利息及兑付服务费15 506.52万元。

2022年南明区偿还外债本金人民币2 909万元,支付外债利息人民币98万元。

南明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3.新增债券情况

为发挥规范举债融资促进投资的积极作用,南明区积极开展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申报工作,2022年南明区获得16个项目的新增一般债券资金13 143万元,获得4个项目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47 587万元,合计获得新增债券60 730万元。

4.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底,南明区政府债务1 346 202.4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81 338.42万元,专项债务1 164 864.05万元)。政府债务1 346 202.47万元中实际应归属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债务为700 996.66万元,应归属于南明区本级的债务为645 205.81万元。

2022年政府债务余额未突破批准的债务限额。

(五)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

(1)突出重点,保障民生民利。南明区民生支出379 76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3.04%。

(2)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实施。

(3)强化监管,用好直达资金。

(4)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5)评价绩效,提高资金效益。

(6)严肃纪律,提升监管水平。

……

2023年2月15日
贵阳市南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贵阳市南明区财政局

资料来源:南明区人民政府.南明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EB/OL].(2023-3-28)[2023-6-3].http://www.nanming.gov.cn/zwgk/zdlygk/czzj/czyjs/202303/t20230308_78395369.html,有少量改动。

链接:延展阅读

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节选)

一、2022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贵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有力监督和支持下,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财政部门落细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省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省财政总收入3 194.18亿元,比上年减收220.67亿元,下降6.5%,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6.2%。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 886.3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9%,减收83.04亿元,下降4.2%,同口径增长6.8%。加上中央转移支付3 649.1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 061.33亿元(含再融资债券)、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9.03亿元、调入资金584.93亿元、上年结转254.8亿元,收入合计7 795.55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 849.17亿元,增支259.16亿元,增长4.6%。加上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38.87亿元、上解中央支出45.4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05.66亿元、调出资金17.1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39.24亿元,支出合计7 795.55亿元。收支平衡。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1%,减收38.47亿元,下降6.2%,同口径增长10.4%。加上中央转移支付3 649.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2.9亿元、调入资金141.78亿元、市县上解收入83.61亿元、上年结转收入99.97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 061.33亿元(含再融资债券),收入合计5 871.09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 433.84亿元,增支299.43亿元,增长26.4%。加上省对市县补助支出3 000.07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27.3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45.4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9.7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市县支出766.1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18.51亿元,支出合计5 871.09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 041.2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4%,减收339.44亿元,下降14.3%。加上中央补助23.82亿元、调入资金36.35亿元、专项债务收入(含再融资债券)1 022.79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47.25亿元等,收入合计3 374.48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 290.9亿元,减支388.5亿元,下降14.5%。加上调出资金376.44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40.28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64.76亿元等,支出合计3 374.48亿元。收支平衡。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2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52.7%,减收159.02亿元,下降88.2%。加上中央补助23.82亿元、市县上解收入14.06亿元、调入资金13.58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 022.79亿元(含再融资债券)、上年结转收入116.91亿元等,收入合计1 214.4亿元。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5.21亿元,减支122.32亿元,下降49.4%。加上省对市县补助支出52.74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914.34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32亿元、调出资金83.3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6.39亿元等,支出合计1 214.4亿元。收支平衡。

……

(五)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

全省政府债务限额12 962.3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 895.2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6 067.08亿元。省本级债务限额2 354.6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 729.0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625.55亿元。

全省政府债务余额快报数12 470.1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 588.6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 881.42亿元。省本级政府债务余额2 034.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 549.66亿元、专项债务余额485.09亿元。全省及省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

二、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增大,财政收入一度下滑,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财政部门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各项具体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充分发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这些措施助力稳住了全省经济运行基本盘,扎实保障改善民生,全面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切实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各项财政事业保持了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助力保持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各级财政部门迅速制定出台43项财政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528.48亿元、惠及全省2.4万户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01.05亿元,缓缴社保费18.65亿元,全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减免房租10.35亿元。省级统筹288.31亿元支持基层落实税费政策,市县因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造成的减收得到全额弥补。全力拉动有效投资。统筹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 858亿元,其中,争取新增一般债券150亿元、专项债券483亿元,统筹中央和省级有关专项资金810亿元,其他财政性资金125亿元,新增290亿元注入“四化”、生态环保和新动能产业等6只基金(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750.57亿元),有效支持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财金联动助企纾困。建立健全国有融资担保体系,提升支小支农效果,支持重大产业发展,全省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443.67亿元,在保余额1 317.34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各类主体14.46万户。制定4个方面13条财政金融政策措施,统筹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等20.88亿元,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省级统筹安排3.9亿元,各市州统筹6.77亿元,开展“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动零售、住宿、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加快恢复。

(二)抢抓重大政策机遇,狠抓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得新突破。财政部出台的《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从加大财政资金支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43条支持贵州的具体措施。争取到中央各项转移支付3 674亿元,增长14.9%,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投入教育、医疗卫生、农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资金363.99亿元,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统筹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43.55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7.63亿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安排22.17亿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安排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12.32亿元,支持壮大数字产业,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上云用云和开展5G场景应用,大数据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8%,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制定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投入生态环保领域资金51.92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统筹安排83.01亿元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毕节市乌江重点生态区国土绿化试点项目成功申报中央示范项目。

……

(四)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民生保障标准。省级新增9亿元对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重度残疾人补贴等6项保障标准偏低的民生项目进行提标,进一步改善我省民生保障状况。统筹25.18亿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十条措施,推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投入344.2亿元,增长8.6%,推动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七大提升工程”,推进高校布局调整,支持各学段教育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统筹21.48亿元开展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加快补齐医疗短板,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贵州,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统筹30.38亿元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79元提高到84元。因时因势抓好疫情防控,全省各级用于疫情防控直接投入达74.88亿元(其中省级投入23.61亿元),全力保防控、保供应、强诊疗、防重症,支持防控能力提升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统筹21.57亿元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推进标准化养老院及养老护理型床位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56个。

(五)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切实加强成本控制。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事前评估作为项目入库的先决条件,审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4 513个,预算绩效管理更加规范。以事中监控提升预算执行质量,对4 738个项目进行绩效运行日常监控,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和管理漏洞。通过事后评价问效支出责任,对3个部门整体、31个重点项目、5只政府投资基金等1 506.93亿元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基金运作初显成效。从严安排预算资金。省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2.52亿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29.52亿元,全部统筹用于民生急需上和发展紧要处。健全“五个结合、五个挂钩”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2022年核减资金需求661.71亿元,核减率25.5%。开展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建设项目和贵州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建设项目等62个重点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平均审减率20%,有效控制政府投资成本,提升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建立通用标准以项目类型分类,专用标准以支出功能分类的26个大类、168个明细类别支出标准框架体系,形成204项财政支出标准目录清单,预算安排依据更加充分。

(六)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风险,全力以赴维护安全稳定。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滚动监测各地隐性债务风险,分类有效妥善处置隐患,着力防范债务违约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存量债务展期、重组,缓释债务短期偿付风险。合法合规稳妥有序化解债务,疏堵并举降低风险等级。强化债务管理监督,坚决遏制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下达市县转移支付3 066亿元,增长12.5%。强化市县财政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做实“三保”风险应急预案,严防发生“三保”保障风险。完善预警监测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快速落实到位、安全规范使用。全面推进财经秩序专项整治。重点聚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加强“三保”保障、规范国库管理等6个领域,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推动财经秩序持续好转。加大力度保障安全生产。统筹安排防灾减灾资金41.09亿元,支持做好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抢险救灾应急、水毁灾害修复、水库安全运行等重点工作,推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督查,以及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安排1.21亿元支持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设立省级安全生产举报奖励资金,对举报重大风险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人员予以奖励。

……

五年来,财政各项改革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央关怀厚爱、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有效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各级财政部门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挑战,新兴产业尚在成长阶段,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全省财政自给率不高,财政增收后劲不足;支持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保障压力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部分地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务艰巨。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2023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

2023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落实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一)一般公共预算

综合研判分析,今年国家宏观政策更趋积极,经济恢复环境趋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加之去年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后基数较低,预计财政收入将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考虑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重点支出需求,兼顾高质量发展导向,与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相匹配,按照“积极稳妥、稳中求进”的原则,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6%的预期目标安排,为1 999.54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3 180.42亿元,新增一般债券88亿元,以及各级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1 246.78亿元,全省收入合计6 514.74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5 620亿元安排(含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相对固定部分),比2022年年初预算5 300亿元增加320亿元,增长6%。年度预算执行中,中央非固定专项补助下达后,实际支出还会增加。加上一般债务还本支出、上解中央支出等894.74亿元,支出合计6 514.74亿元。收支平衡。

2023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6%的预期目标安排,为617.34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 466.9亿元,比2022年年初预算增加193.78亿元,增长15.2%。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34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3 180.42亿元、新增一般债券88亿元、上年结转118.51亿元、调入资金70.3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1.29亿元,以及市县上解收入58.44亿元等,省本级收入合计为4 374.39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 466.9亿元,加上省对市县相对固定补助支出2 617.46亿元、上解中央支出45.52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0亿元、新增一般债券转贷市县36亿元,以及结转资金安排支出118.51亿元等,省本级支出总计为4 374.39亿元。收支平衡。

……

四、2023年财政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扎实兜牢“三保”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加力提效,扩大有效需求,提振信心

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税费支持政策,更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继续实行融资担保降费奖补,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量、扩面、降息。增强助企纾困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纾困发展、渡过难关。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紧盯关键环节抓实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快预算执行速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形成强劲投资拉动力,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提振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支持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发放消费券等提振消费的政策,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活动,全面助推恢复和扩大消费。

(二)更加突出产业发展,依靠发展夯实财源税源基础

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树牢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理念,大力推动产业强省战略实施。强化财政政策协同支撑。不折不扣落实各类助企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就业、招商、外贸、科技、人才等政策协调配合,切实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有序衔接,努力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强化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继续安排200亿元注入“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新动能基金,吸引市场化基金管理公司等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持续做大基金规模,支持支柱产业、风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安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持续为发展基础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提供资金保障。统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内投资资金、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六大基地”等重大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引导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严格专项债券使用管理,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努力实现融资和收益平衡。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综合运用奖补、贴息、担保、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基金“募、投、管、退”体制机制,重点加强投资后的管理和监督,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三)更加聚焦中心大局,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树牢“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提升项目质量和成熟度,前移政府投资评审关口,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保持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及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支持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完善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全省八大流域各市县签订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苗岭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乌江重点生态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强省会”行动,支持贵阳—贵安—安顺为引擎的黔中城市群加快发展,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支持毕节示范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深入推进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扩容提质与职业技能双提升,继续推动高校布局调整,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投向,健全研发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六大科技战略行动”,为实施科技强省战略提供有力保障。支持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落实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围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保障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实施。

(四)更加用心为民服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民生优先作为最鲜明的导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落细落实稳岗扩岗促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支持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力度促进居民增收,推动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继续推动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落实村医财政定额补助,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重大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定点救治医院建设。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做好保障药品供应,提升救治能力,支持开展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度上调政策,继续提高重度残疾人补贴、老年福利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低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标准。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聚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统筹各级各类资金,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优秀文艺作品生产,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推动省属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强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推动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支持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统筹财力继续办好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等“十件民生实事”。

(五)更加强化财政统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政策“窗口期”,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空间、放大政策效应,持续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把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省级继续按6%压减党政机关行政经费,按15%压减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结合预算执行进度,按比例分档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为保障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事业发展腾出更多财力空间。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持续提高市县“三保”等重点支出保障能力。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公共服务成本相衔接,增强资金分配科学性合理性。督促市县将“三保”支出足额纳入预算安排,严防基层“三保”风险,兜牢市县“三保”底线。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力度实施预算评审,确保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关键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优化完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六)更加稳妥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系统谋划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体制机制。通过争取中央支持、金融机构展期降息、盘活资源资产等方式,推动各地将债务利息足额纳入预算,为基层财政秩序回归正常、提高其在资本市场信用奠定基础,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健全系统解决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体制机制,逐步推动地方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分类防范化解风险。强化法定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政府债券本息偿付约束机制。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债务重组、展期降息,积极有序缓释债务风险。压实压紧责任,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化债。坚决遏制违规新增隐性债务,严格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严禁国有企事业单位变相举债,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分类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发展。强化制度约束。加强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监督,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专项监督协作机制,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不实化债、套取挪用专项债券资金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协同做好粮食、能源、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七)更加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立足于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为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着力构建“1+N”政策体系,健全与发展产业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激发市县发展产业、涵养税源内生动力,形成省市县共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优化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抓实抓细重点绩效评价,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将政府债务、资产、绩效等业务逐步纳入一体化系统。统筹协调财政库款管理、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运作,进一步盘活财政间歇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控制财政筹资成本。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下大力气推进资产盘活。持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硬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巩固拓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推动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和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坚决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制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强化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年1月13日
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贵州省财政厅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EB/OL].(2023-02-14)[2023-06-02].http://www.mof.gov.cn/zhuantihuigu/2023ysbghb/202302/t20230214_3866414.htm?eqid =8d573cba00294aaf00000006643ac6e0,有少量改动。

项目评价

对贵州省及贵州省五个区县财税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请根据表1-1-3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检。

表1-1-3 县域财税经济运行情况调研评价表

延展探索

1.你的家乡在哪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贵州省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3.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国家财税政策的关系?财税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4.财政预算与财政决算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WATP5iuOJW3QZ5vilQJElb3/9/LdBuWDWgxb+MzWHYFgir+485vdzZWEZ/josN4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