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程建设基本情况说明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环境学系统地阐述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等核心知识。全书分为10章,包括绪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评价与规划及中国环境保护战略。环境学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科思维与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观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可帮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实施环境保护行动,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思想和责任担当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现代文明意识、法律与道德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二、课程思政设计原则与思路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发展课程思政理念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原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正确把握思政与专业课程关系,提出“3+3”双向课程思政理念,体现思政寓于课程、思政引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课程服务思政、课程紧跟思政、课程融通思政理念。

2.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环境学课程组创立了“四维融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即课程目标与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相融通,依据专业课程属性和特点,制定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课程思政目标,将思政目标分解到各章节和专题课堂教学中,寻求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载体,体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服务思政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相融通,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破解多维目标下课堂学时不够的难题,基于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线下专题研究、小组项目以优化和拓展教学内容,体现思政引领课程、课程紧跟思政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相融通,线下教学活动围绕思政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形成教学目标/活动矩阵,体现思政融入课程、课程融通思政理念;教学成果与学生考核评价相融通,基于教学成果设计了强调过程性、多元性的教学评价,形成教学成果/评价矩阵,实现思政目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3.强化交叉学科背景课程思政建设,体现理学和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特色

环境科学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环境学课程内容具有交叉学科性质。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要培养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道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环境学的理学专业课程思政通过设计环境问题分析专题,帮助学生形成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角度认识环境、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培养绿色发展观;通过对环境污染现象的溯源,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认识中国面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在科学发展史中挖掘科学精神,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我们通过回顾环境科学的发展史,追溯当前重大科学问题的历史渊源,引介环境科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论著,体会环境科学学者的创新理念和时代局限,分享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关注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探索真理和责任担当的精神,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5.案例设计结合问题导向,提升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我们结合当前热点环境问题设计课程思政案例,案例包含核心知识点对环境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内容的研究前沿,实现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体现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案例融合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形成环境学的学科思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绿色发展观。 iJZm0dcLgFC1bOaL/hR74g+azKzi7czdFygupfBNNIdSQkV5QnLNc1rSqcK4fZ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