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6
贵州水资源与乡村振兴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一、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水。天然水量并不等于可利用水量,水资源一般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量资源。如大气降水,江河、湖泊、水库、土壤和含水层的淡水。水资源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会广泛利用的资源。

水资源具有调节气候、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物质运输等功能,提供了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7×10 9 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占97.3%,淡水占2.7%,可利用的淡水不到1%。全球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全球80多个国家的15亿人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的状况中。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9万亿立方米;地表水2.8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0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水量为2 077.7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按照水资源稀缺程度标准,我国人均水资源稀缺程度为轻度缺水。按照水资源压力标准,我国水资源开发量占水资源总量的16.8%,水资源压力处于中低水平,如图6-1所示。

图6-1 国际水资源稀缺程度测量标准

华北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六省市处于极度缺水状态。由于全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黑河-腾冲线以东约35%的国土面积上,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区域间人均水资源量的分化。目前,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缺水状态,140座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状态。2016年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分布如图6-2所示。

图6-2 2016年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分布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了全国水资源量的81%。“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多、水量不足”。中国流域水资源分布状况如图6-3所示。全国及南北方水资源多年平均值如图6-4所示。

图6-3 中国流域水资源分布状况

图6-4 全国及南北方水资源多年平均值

西部省区因人口规模小,区域内河流较多,且高山冰川及雪山密布,蕴含的水资源量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因地形及气候因素限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大,区域呈现“工程性缺水”状态。

华北地区已成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最匮乏的连片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六省市2016年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水平(人均5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部分地区依靠超限开采地下水和外来水源维持供水,区域呈现“资源性缺水”状态。

南方如珠三角地区水资源储存量虽然巨大,但水资源保护未能与区域高速的经济发展同步,水污染由城市向乡村蔓延,水资源因污染而相对短缺,区域呈现“水质性缺水”状态。

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011—2018年中国洪涝旱灾状况如图6-5所示。

图6-5 2011—2018年中国洪涝旱灾状况

二、贵州水资源

首先,贵州省作为集三大中心——国家大数据中心、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于一体的省份,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成为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79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1.8倍;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 0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9位,人均水资源量2 75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有研究表明,年平均降雨量是影响水资源安全的关键因素,其变动增加10%时,水资源安全指数会上升0.95%。其次,贵州目前在经济、社会系统与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性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区域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压力较大;最后,时空分布不均形成的“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的省情水情特点是贵州省独特的水资源状况。目前全省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0%,水利发展总体相对滞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使得贵州蓄水保水难,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成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流域水体生态环境安全,既成为贵州等省份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国家长江水体战略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将水利向更加安全、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益转变的目标,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和有力保障。

贵州省人均水资源分布不均,贵阳、毕节、六盘水低于全国水平,贵阳、毕节、六盘水、遵义、安顺低于全省水平。人均水资源量少的区域是贵州省人口密集区,用水需求紧迫。人均水资源丰富的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区的变率较大。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且水旱灾害频繁。2000—2019年贵州省各地(州、市)人均水资源量见图6-6。

图6-6 2000—2019年贵州省各地(州、市)人均水资源量

近600年来贵州省自然灾害情况如图6-7所示。

图6-7 近600年来贵州省自然灾害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贵州卷》。

贵州有3个多雨中心,其中有2个出现在汛期,即西南部的晴隆、六枝至兴义一带以及东南部都匀、三都至独山一带;1个出现在非汛期,即东部边缘铜仁至天柱一带。册亨、望谟、贞丰、关岭、三都、织金等15个县是防洪重点地区。

三、贵州乡村振兴及其面临的水挑战

(一)案例基本情况

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的排佐村,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且水资源稀缺,在开展饮水安全工程之前,村里只有两个高位水池供给全村的生产生活。龙某某是丹寨县乌佐村的村民,来到排佐村后靠经营养猪场维持生计,每年猪场的生猪出栏量大幅度上升,但日益严峻的饮水问题成了龙某的一块心病。水资源匮乏,水龙头只能放出一点水且含有大量杂质,导致猪场面临关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村里的安全饮水问题,丹寨县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四变”方式探索农村供水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同时以农村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抓手,积极采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朝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努力,持续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和市场化运作上用力,坚持“当下建”与“长效管”相结合,强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起来,有效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截至2021年,全县农村自来水保障率100%、供水保障率100%,实现了农村人口供水全覆盖。

(二)案例分析

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尤其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导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使得贵州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和丘陵成了贵州的明信片,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造成了包括排佐村在内的诸多村落出现了饮水难问题。我们既要节约用水,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丹寨县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着重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探索新型管理模式、科学供水等途径,在供水计量、水质、管理以及服务上制定了“四变”。在供水计量方面,由“逐户抄写”变为“预充值使用”,即村民可直接通过网上充值的方式进行水费的缴纳,在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村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供水的水质方面,由“定期抽检”变为“实时监测”,即通过智能化的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村民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在供水管理方面,由“村级包保”变为“三级包保”,即原先仅由村支两委管理,现在管理主体增加县、乡镇,村支两委领导共同负责,主体多元化使得整个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在供水服务方面,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即原来村民家中饮水出现问题,可能是村民自己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之后直接通过公布的农村供水服务热线电话的方式,将监督权交予群众,加强社会对饮水问题的监督。

第二部分 思政元素

一、践行新发展理念

水既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保障。贵州省丹寨县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体现了贵州省解决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及管理监测体系不健全的决心。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的和谐统一,是贵州走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百姓富和生态美共生共荣新路子的前提,同时贵州在“十四五”规划引领下,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好。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作为主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贯彻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格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中,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污染防治等重要理念被贯彻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仅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要扎实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三、实施节约战略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山区现代水利建设新途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生态保护等需求,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合理布局大水网,补齐水利工程短板,通过连通江河湖库、优化已建水库供水管网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保障能力,夯实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通过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履行绿色发展职责,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造福百姓民生福祉的大计”,践行绿色发展观,诠释了新发展理念目标,为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对此,我国将实施节约战略,推进资源向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转变,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贵州省水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伟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纽带。其宗旨是变“输血”为“造血”,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贵州省自2018年开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见表6-1),先后对《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进行了三次修正,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5月24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政策文件,以进一步推动全省水源地保护攻坚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贵州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开新局”目标,通过实施分类推进、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将全省划分为乡村振兴巩固基础县、重点推进县、引领示范县三大模块。推进特色乡村和乡村振兴一体化示范试点建设,确定首批50个省级试点和301个市级试点,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的“试验田”。2022年3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出台的《贵州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可有效解决贵州省因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出现的问题,弥补水资源短板。为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着重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举全省之力助推“五个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开新局目标。此外,贵州省紧紧围绕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措施,大力推进全省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

表6-1 贵州省水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法规

表6-1(续)

第三部分 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用途与教学目标

(一)教学用途

本案例适用于本科生“环境学概论”第三章“水体环境”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全国水资源现状;

(2)了解贵州水资源现状并分析贵州乡村振兴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3)理解水资源保护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2)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贵州水资源现状、面临的水挑战等方面。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当前贵州省面临的水挑战问题。

3.思政素养目标

(1)引导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真理的求知精神。

(2)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发展观:良好水体环境和充足的水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3)引导学生践行环保行为: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分子,从行为意愿到实际行动逐层推进。

(4)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国家生态环境,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培养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家国情怀并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生方面

(1)提前预习本章节主要内容;

(2)提前了解案例主要内容。

(二)教师方面

(1)准备案例资料;

(2)学生分组。

三、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

通过研讨“排佐村”案例,加深学生对水资源的了解,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任重道远,引出本文主题知识点,引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2.探究式教学

通过了解水资源现状,结合案例,分组讨论影响贵州乡村振兴的水资源问题。

3.引导式教学

播放水资源重要性视频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式讲授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贵州乡村振兴面临的水挑战→基于以上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基于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同学的表扬激发学生成就感。

(二)教学手段

视频、PPT、板书、学习通App等。

四、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

提前一周了解贵州省水资源状况以及查询贵州省水资源相关政策等。

(二)课中

课中教学安排见表6-2。

表6-2 课中教学安排

表6-2(续)

(三)课后

结束水体环境知识点讲授后,教师结合学生课堂参与和知识点接受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更新授课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志华,等.环境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刘丽颖.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空间评价及敏感性分析[J].中国岩溶,2020,39 (5):714-723.

[3]魏媛,吴长勇,李昕蔓.喀斯特山区贵州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 (11):2662-2669.

[4]黄大勇.乌江水资源安全与旅游产业的战略互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 (5):23-28.

[5]丹寨县水务局.丹寨水务:丹寨县“四变”探索农村供水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模式[EB/OL].(2016-06-22)[2023-01-05].http://shuiwu.qdn.gov.cn/xwzx_5823011/xsyw/202112/t20211217_72069459.html.

[6]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EB/OL].(2022-10-22)[2023-04-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2/content_5720798.htm.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中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贵州省人民政府网.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EB/OL].(2022-04-28)[2023-06-10].http://www.guizhou.gov.cn/ztzl/xysdsscdh/xysdsscddh/202204/t20220428_73661346.html? isMobile=true.

[9]贵州省司法厅.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EB/OL].(2018-11-29)[2023-01-10].https://sft.guizhou.gov.cn/zwgk_97/xxgkml/jcxxgk/zcwj/201905/t20190515_2536370.html.

[10]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EB/OL].(2019-05-24)[2023-04-10].https://sthj.guizhou.gov.cn/zwgk/zcwj/tjwj/202011/t20201110_77741180.html.

[11]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2021年版)的通知[EB/OL].(2021-12-02)[2023-05-10].https://sthj.guizhou.gov.cn/zwgk/zcwj/tjwj/202112/t20211202_77741236.html.

[12]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EB/OL].(2022-04-11)[2023-01-19].https://sthj.guizhou.gov.cn/zwgk/zcwj/tjwj/202204/t20220411_77741231.html. aTbbj6j1rPGcYqsA/Xq/kmBQzGhLHAQlhZAVWBhFLNtiJki4TBS3hdK5RH72oJ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