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有价值。
生活中,大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刑事案件没必要请律师”“刑事案件请律师没有作用”,或者有些案件的家属会从办案人员处或者朋友处听说刑事案件不用请律师。那到底刑事案件有没有必要请律师呢?
很多当事人家属在亲人遭遇刑事强制措施或遇到刑事风险之后,会选择第一时间求助身边的朋友,尤其是自己在国企、政府单位,尤其是公检法
工作的朋友;也会有部分当事人或家属选择求助律师。可以看出很多当事人家属对于“用不用请律师”的说法还保持着一份怀疑。那么究竟要不要请律师呢?作为一名专业的刑辩律师,我觉得应该综合来分析。
家属要对亲人所涉及的案件有基本了解。如果是盗窃之类的罪名,涉案金额较小,事实清楚无争议,积极退赔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当事人很有可能争取到缓刑,此时不请律师也无妨。
但如果是涉及诈骗类犯罪、毒品类犯罪、职务类犯罪、金融类犯罪等类型的案件,就有必要请律师介入了。律师介入后会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入手审查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比如:主观上是否知情,客观上实施了哪些犯罪行为,在犯罪中是不是主犯,有没有从轻、减轻处罚等情节,关键证据有没有法定的排除事由,等等。此类案件越早请律师介入越有利于当事人,若是等判决下来,当事人发现所判刑期远远超过心理预期,此时再重新委托律师上诉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是否请律师以及请什么样的律师,当事人以及家属应当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而本身案件又比较简单,所涉案件事实比较清楚,即使是刑事案件也没必要一定要请律师。此种情况,可由被告人自行辩护;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同时,在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背景下,由于家庭困难而没有委托律师的被告人,法律援助中心会为其安排法律援助律师。
如果当事人及家属认为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和处理案件情况,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委托律师来提供专业帮助。越是专业或资深的律师,收费可能会越高,家属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每个人遇到刑事风险或遭遇刑事强制措施后的心态或对其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执业医生或公务员,他们一旦面临刑事风险,内心一定是十分忐忑不安的。即使是比较轻微的危险驾驶行为,他们也会十分重视,因为一旦涉刑就可能面临被剥夺执业资格的风险,这关乎自己未来的生计和饭碗问题,同时也可能影响到后两代的政审问题(如政审不通过,则不能参军、不能考公务员等)。所以,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而如果当事人自己平时没有正当职业,或者收入较低,在面临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的时候,可能重视程度就不会很高。这时他们可能更多地会考虑一个性价比与值不值的问题。
对案件的大与小,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杀人案才是大案件,而有的人认为故意伤害(轻伤)就是大案件。律师对案件的大与小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律师认为收费多的是大案件,而有的律师认为只要有无罪辩护空间的就是大案件,无偿为其辩护也愿意。
同样是偷一辆价值 3 000 元的电动自行车,甲案中盗窃者可能构成犯罪,乙案中可能由于其是无主物、或由于鉴定出错等原因而认定盗窃者无罪。3 000 元是个小数目,但有罪与无罪的差异就非常大了。
总而言之,请律师肯定比不请律师好。律师能够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对当事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慰藉。
答:没有唯一答案,可多方参考。
当事人遇到刑事风险或者遭遇刑事强制措施时,内心一定是忐忑、焦虑、惶恐不安的。毕竟人的一生可能很少会遭遇到这样的麻烦,不像其他事情,有很多可以复制的经验。随着大众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遇到刑事风险时,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寻求律师的帮助,特别是专业刑事律师的帮助。但是,如何选择刑事辩护律师也是一道难题,甚至很多当事人病急乱投医,轻信关系,最终事与愿违!
根据本人多年刑事辩护的经验以及与当事人沟通的心得体会,本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在选律师的时候作为参考:
2018 年后,可以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范围缩小到了法学科班生。此前,并无此限制,非法学专业学生只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就可以从事律师职业。一般而言,法学院校教育背景的律师具有较全面的法学理论基础,善于把握每个案件中复杂的法律关系,论辩思维强。
而非法学专业毕业的律师,则在某些特定领域更有特色和优势。比如,有医学、建筑、会计、税务、环境等行业相关从业经验或学历经验的律师,会对相关行业涉嫌的罪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他们的优势。另外,即使该律师本身对这些行业背景知识了解得不是很深入和透彻,他还有庞大的人脉资源,即使自己不懂,他也可以寻求身边专业人士的帮助,这可能会为当事人降低更多的成本(寻求专业帮助可能会产生额外费用)。
因此,委托人可以根据案情的专业性要求而做出具体的选择。
辩护是司法实务工作,带有很强的实践(战)性,经验的积累是任何一个成熟的律师都必需的。每个案件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办理了大量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辩护技巧,可以将之前的成功经验融入到具体个案的办理中去。
当事人对律师的了解,不应局限于亲人、朋友的介绍,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了解:
第一,在信息化时代,当事人或家属可以上网进行查询,了解该律师的相关信息,查询该律师曾经办过的案件,以及正在办理的案件。
第二,还可以查询了解该律师曾经主办或参与的沙龙、讲座、论坛,查看该律师曾经写过的专业文章。
第三,直接联系了解,比如打电话咨询、添加律师微信等。看其朋友圈,这样可以快速了解该律师平常工作、生活的状态,从而对该律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综合以上信息,有助于当事人及亲属判断该律师专攻和擅长的领域,同时也可以初步判断该律师的综合能力,包括其社交圈、人脉和资源,等等。
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是经过多年累积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标识。知名的规范化律师事务所对于执业律师的要求较高,管理严格,其律师实力相对较强,影响较大,从概率上来说不会太差。
但是,在一些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中也有刑辩大律师,他们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个人魅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优秀的律师不但应当业务精湛,更应当注重职业操守,不因委托人法律知识有限而实施欺骗或不竭尽全力,也不因收费低而不用心办理案件。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相关规定,律师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客观地告知委托人所委托事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不得故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不恰当的表述或做虚假承诺。严谨和负责任的律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涉案事实、证据、定性以及量刑等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既不夸大风险吓唬当事人,也不能轻易承诺好的结果诱使委托人聘请其担任辩护人。对于轻易承诺结果的辩护律师,委托人更应保持警惕。
同时,巧立名目向当事人收费的律师,绝对不是优秀的律师,除了合同约定的费用以外,律师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律师也一样。现在的律师行业,已经细分出许多不同的业务领域板块,每个执业律师都有自己擅长和专业从事的领域。比如:金融律师、证劵律师、知识产权律师、建设工程律师,等等。
这就如同大型医院,会细化出很多不同的科室,每个科室都会有专注和深耕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找专业刑辩律师就如同找专科医生一样,更能做到对症下药并游刃有余。
很多刑事案件可能会出现异地管辖、异地关押的情况,尤其是现在网络犯罪案件频发,管辖问题纷繁复杂。比如,一个广东人在广州通过网络实施诈骗,受害人在四川某县,受骗后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此时,四川某县的公安机关就对该案件具有了管辖权,犯罪嫌疑人被异地抓捕,关押在四川某县看守所。
作为身在广东的家属,该如何选择律师,是选择案发当地律师,还是外地律师。家属可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
其一,选择自己信任的律师。
家属首要的是选择自己信任的律师,一方面信任律师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要信任律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如果家属已经有这方面的信任基础,心中已有合适人选,那无论这个律师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广州、成都,都不影响。
辩护律师同样也希望能够得到家属的认可和信任,这样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案件中去。
其二,一般案件,选择当地律师有优势。
如果家属并没有熟识的律师,也没有前期合作的信任基础。这个时候,家属可以根据案件的复杂、难易情况来做出选择。
一般的刑事案件,当地的律师可能更有优势。本地律师的社交、人脉圈都在当地,和当地公检法的人员也经常打交道,更加了解当地的司法环境以及办案人员的办案思路。且因地理优势,律师无需长途出差,与家属会见相对也较为方便,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相对较低。
如家属无法判断案件的难易程度,可先委托律师去会见一次,去了解一下案件的大体情况,再做判断。
找律师是不是一定就要找知名度最高的、专业能力最强、收费最贵的呢?
其实不然,家属或当事人在寻找刑事律师之前,可以对自己或亲属所涉案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如果是一个事实非常清晰的故意伤害案件,案件基本事实又没有多大争议,当事人可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去选择一般的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去委托知名度高的或专业能力很强的律师。这就好比,一般的小感冒在小诊所就可以解决,不需要去大医院来处理。
如果所涉案件影响重大,或所涉案情复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选择在该类案件中深耕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同时又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刑辩律师,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辩护,从证据出发,结合事实和法律,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律师的逻辑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语言风格等对于判断一个律师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属或当事人如果有意向委托一个律师,最好是亲自到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与该律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亲自到该律师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个律所的规模与实力。当然,不排除规模小的律所也有非常优秀的律师。
第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更直观地观察该律师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等,也更容易建立委托人与律师之间的信任感。
第三,刑事案件所涉案情可能较为复杂,有许多事情通过电话沟通不方便。面对面沟通能够打消彼此心中的芥蒂和顾虑,能够使彼此更加坦诚地进行交流,更有助于律师对案情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第四,观察律师的办公室,可以看到该律师办理的其他案件或者相关同类案件,更加直观地了解该律师的工作情况。例如,一个案件会见了多少次,写了多少法律文书,等等。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很多律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会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因为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肯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个精诚协作的团队往往能够互相商议、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当事人或者家属在找律师团队的时候,要注意“大律师接单,小律师办案”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们购房、买衣服、找工作都会货比三家,找律师也可以用此方法。因为大多数人平常与律师接触少,不了解这个行业,特别是刑辩律师行业。通过对比来选择自己适合的律师是个不错的方案。
总而言之,选择律师需要综合判断,当事人或家属可以参考以上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