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明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多个领域的集成。这个时代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领域中,从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机会,产生了空前的繁荣,并取得了亮眼的成果。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规模可以反映当中蕴含的大量机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
庞大的消费人群为数字化经济提供了土壤。从全球范围来看,据WeAreSocial和Hootsuite发布的报告,2021年1月全球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6.6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我国的数字化消费已形成庞大的体量,并持续增长,消费者对数字化产品需求旺盛,这使得智能产品的销量长期保持高增长。此外,在线消费习惯也已经逐步形成。以2020年为例,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8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额达432.2万亿元。
5G也正在催生大量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的5G基站近85万个,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随着5G在商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它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定位、支付、搜索等应用相结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该产业正处于高增长的时期。“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与区块链产业相关的机会也在大量涌现。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 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区块链产业规模达到28.1亿美元,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达到27.8亿元,增速为33.7%。区块链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时任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2021年9月表示,我国区块链企业已超过1400家,区块链产业园区超过40个,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向供应链管理、数据流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快速拓展。同时,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也在逐步落地,NFT市场的火爆就是典型表现。此外,交通出行领域的绿色里程、居民消费积分、垃圾分类获取的奖励、各种渠道获得的数字化奖励等,都可能借由区块链技术被充分利用起来。
数字政府: 在国家最初提起信息化改造的时候,政府实行了“电子政务”,通过在线化与电子化,提升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此后,各地政府加速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公。不过只做这些是不够的,在“数字政府”的愿景下,政府还需要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多单位联动发展,使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分析决策和数据价值挖掘。
202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纷纷出台与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完善省级云网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共治,拓展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数字政府”无疑已经进入新一轮建设期。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1—2025年中国智慧政务行业前景分析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达到3326亿元,同比增长5.86%,预计在未来5年里,智慧政务仍将保持6%左右的增速。我国智慧政务市场中,硬件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为34%,网络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为14%,软件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为22%,服务市场投资规模占比为30%。
与此同时,智慧政务领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明显得到改善。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84家智慧政务领域上市公司中,有54家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过六成。
数字社会: 这是一个涵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涉及数字文化、数字社区等。与数字经济不同,数字社会重点聚焦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包含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多个领域。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这就意味着,围绕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将得到普及,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完善。此外,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也会加大,城市数据大脑将趋于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场所的物联网应用与智能化改造也将成为常态。
智慧社区的建设值得期待,其做法是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数字家庭将越来越多,它们既是对数字社会建设的推动,也孕育数字经济方面的机会。
数字生态: 我国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数字技术的助力不容忽视。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在其发布的《数字化和能源》中预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使油气生产成本降低10%~20%,可以在2040年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弃电率从7%降至1.6%,从而到2040年减少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