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今经济发展态势下,科学技术不断更迭,消费需求日益增多,数字物流释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本文从马克思流通理论及相关概念出发,深入挖掘我国数字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态势问题,借鉴马克思流通理论提出:树立系统流通观念完善环境标准建设、结合流通时间理论提升物流运作效率、运用流通费用理论减少物流循环成本、立足物商分流思想规范相关物流活动、应用物流增值理论创造时间场所价值等相关措施,旨在为我国数字物流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流通理论;数字物流;流通时间;流通费用
由于当今世界竞争格局日渐复杂,中国物流业面临各种压力,问题也日益凸显。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加快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传统物流行业的升级转型显得十分必要。数字物流(digital logistics)是指相关企业在物流运行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先进科学技术,在物流链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从目前我国数字物流发展状况来看,存在着物流效率低、物流活动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表明,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我国经济贸易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研究,关于物流的学术讨论也逐渐增多,但多数讨论停留在对国外物流模式的借鉴以及对国内物流问题的探索等方面。同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对商品流通进行了一些探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商品流通的思想,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深刻性。他认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同时,“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流通理论中的资本流通、生产过程等内容都包含着丰硕的物流思想,随着时代、科学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的实践,它对研究数字物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深刻研究马克思流通观,充分研究和探索马克思关于商品流通的思想,运用马克思流通理论来指导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升物流业的经济效益,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指导我国数字物流的发展和实践,本文拟对马克思流通观的相关概念进行探讨,具体分析我国数字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流通理论指导我国数字物流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非常丰富。流通的基本概念为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马克思流通理论在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物流活动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流通(circulation)是指商品资本从生产到达流通范畴经历的全部过程。流通不仅与社会生产相联系,同时与社会分工相关联。社会分工是流通存在的前提条件,它制约和决定着社会生产。马克思对于流通的基本概念有五种论述。这五种论述分为三种类型。对于第一种类型,马克思认为,“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 [1] ,流通和交换大体是相同的。“流通……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 [1] 。这是从交换与流通的关系来进行论述的。对于第二种类型,马克思指出,“流通是商品占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 [2] 。这是从商品拥有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论述的。对于第三种类型,马克思说,“真正的流通,只是表现为周期更新的和通过更新而连续进行的再生产的中介” [3] 。这是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中介来进行论述的。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探究、发展马克思流通理论。
流通时间、流通费用理论在助推我国物流行业的升级转型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物流科学遵循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将流通时间(time of circulation)分为“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 [4] 的生产时间和“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 [4]138 的流通时间。马克思认为,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储备时间,它指的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进行生产之前,提前进入准备过程的时间;二是劳动时间;三是自然作用的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商品售出的时间,即将商品兑换成货币所需要的时间;它还包括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即将货币兑换为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此外,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流通时间与生产时间的关系。他认为:“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 [4]141-142 。流通时间会对生产时间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生产时间。此外,流通时间的长度,还依据多种因素而决定,如商品产销空间的距离、交通方式、商品自身属性等。流通时间的长度不仅决定了流通效率,而且对流通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
流通费用(expense of circulation)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费用。根据流通费用的作用和功能的不同,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两类:非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非生产性流通费用不仅不会创造价值,也不会产生使用价值,最终还要在剩余价值中扣除。它不包括在货物的价值之中。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买卖费用,如工作人员的工资、销售需要的费用等;二是簿记费用,如簿记员的报酬、电脑等;三是维持货币流通的费用,如对货币进行替换、更新的费用等。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和价值。它可以包含在货物价值之中。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商品的保管费用,它是指当商品在市场上进行储存停留时所需要的仓储设备支出以及劳动力报酬;二是商品包装费用,它是指商品外包装所支付的成本;三是运输费用,它是指商品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物”是指“物流”,即实体货物的流通,是商品的实际流通。“商”是指“商流”,即商业交易活动,也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商分流是指商品实际流通和商业流通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各自的渠道和规律独立进行活动。马克思长期以来将其分为“实际流通”和“所有权转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A卖给B的房屋,是作为商品流通的,但是它并没有移动” [5]167 。同时,他还指出,“虽然社会产品不作为商品流通,也不经过物质交换来进行分配,但是运输业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5]165 。由此,马克思认为,物流和商流是商品流通的两个组成部分。物流和商流两者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制约。物流更注重流通基础设施、工具、设备等,是生产力的范畴;商流更注重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等,是生产关系的范畴。物流是商流运作的基础。如果物流受阻,商流也无法畅通。商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商流受阻,物流也不能畅通。马克思论述的物商分流的思想,对当今数字物流和物流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数字物流规模稳步扩大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物流行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物流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从以前的低效、高成本的运营模式转变为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自2011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模式更是日趋成熟,物流包裹量稳步增长,物流环节的布局更加智能化。数字物流建设在物流模式、物流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数字物流发展空间较为稳定,规模稳步扩大。
2.数字物流技术应用程度加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物流行业先进技术应用程度得到加深。物流设备、仓储设备等应用精准定位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实现设备互联、物流互通,物流信息能实时共享,物流数字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数字化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今物流业的融合更加深入,中国物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物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各种相关运输方式与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数字物流服务水平提升
由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驱动,物流行业的运输速度、服务态度、服务特点、服务差异化和国际化水平等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输速度越来越快,服务越来越好,各个物流企业均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京东物流是典型代表,其运输速度快,服务态度好,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营业。在疫情期间,京东物流展现出了强大的企业活力,这与其数字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一个企业的物流成本过高,其数字化程度必然较低。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数字化程度高,则必然会带来物流成本的降低。当然,随着数字物流技术的不断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类社会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与重组。基于数字化互通互联、要素资源合作共享等技术条件,我国的物流服务体系正逐步建设,数字物流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4.数字物流政策环境良好
一个国家的政策导向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即使一个行业有再好的技术基础、发展经验,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物流行业在物联网刚刚兴起、网络购物不发达的情况下,显得不那么重要,国家政策也没有往这方面倾斜。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开始看到数字物流的重要性,同时各方面政策也逐步往这方面倾斜。在2018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李克强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发展。会议文件指出:主管物流行业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工作。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出现了81次,“物流”出现了20次,这表明了数字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数字和物流发展的重视。“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于数字物流的关注,以及数字物流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1.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人们对于物流配送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物流能够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包括及时送达已购买产品和及时接收需退换产品等。但是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是信息技术落后,仓储管理不健全,配送上门存在困难。即使是顺丰、京东物流这种服务较好的物流企业,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都做不到真正的上门服务,送货上门。面对要求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我国数字物流产业在物流调配、服务和设施等方面建设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新的要求。与物流有关的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我国的实际需要,同时运输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数字化程度较低,物流互联网的覆盖度相对较低,精准度也不是很高。由于缺乏物流业活动和设施建设的相关经验,数字物流的发展遇到很大阻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出现规模偏小、管理混乱、布局分散等问题。
2.物流管理环境亟待改善
我国数字物流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管理机制以及环境政策不够健全,制约着数字物流的创新发展。首先,物流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交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物流相关部门和商流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物流领域存在管理混乱、非法投机、布局分散、环节冗杂等现象,部门责任不清晰,存在合作壁垒,不利于物流活动的规范化发展。在运作的过程中,物流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日常运营管理混乱,无法实现物流资源和商品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分配。同时,物流配送中经常出现零部件丢失、退换货不足等问题,不利于物流活动的畅通,难以形成大规模运营。其次,物流和商流的运行路线和模式存在较多重合,物流网络之间衔接不畅,数据和信息难以交换,商品运输无法形成从生产、运输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严重影响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最后,法律法规、市场体系、监管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特别是存在一些机制体制障碍。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政策导向还不明确,有关数字物流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导致数字物流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到的约束不足,开展工作的难度大,从而出现设施建设重复,信息交流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在一些物流企业的人员管理中,企业内部的分工不同、薪资报酬不同、内部成员地位不同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数字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虽然其规模逐渐壮大,但是在物流活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这个行业去解决,以促进数字物流真正的现代化。
3.物流循环运作成本较高
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物流周期运行成本较高。首先,近年来,虽然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关键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仍然过高,不利于物流的循环发展。同时,大部分物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运用还不够到位,不能及时传达运输数据、商品数据、市场数据,对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缺少有效的控制,货物在途时间较长,货物不能及时交付给消费者,导致流通时间长,运营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增加。其次,物流行业运作过程中,难免要与铁路、航空、海关等相关部门往来,物流信息循环较为不畅,导致物流信息分散,物流企业链条化进程受阻,物流成本变高,不利于物流企业数字化优势的充分发挥。最后,在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中,相关企业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很好地了解商品和消费者的特点,导致产销两地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商品资本周转速度较慢,流通成本上升。
4.物流协同标准制定落后
数字物流的有效运作是以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为基础的,这就要求GPS (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信息交换、数字编码等相关编码标准化。但是我国物流协同标准落后,数字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不流畅,使得我国数字物流信息标准建设体系不完善。在此情况下,物流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不能满足我国物流智能化、数字化、数据化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物流信息化发展。很多数字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按照自身的规范建立物流标准,据此进行物流运作,使得企业之间难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难以形成共同的标准和协议。商品从生产、运输,然后再到流入市场,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链条,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物流的发展。
发展数字物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升级,全面推动供应链的升级,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智能升级。智能化数字物流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数字物流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机器将在很多方面替代人工,通过企业运营的自动化,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企业进一步降低产品制作成本。第二,信息升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将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物流数据信息将基本实现可录入、可运输、可分析。物流数字化的程度将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的精确度和覆盖度。第三,绿色升级。物流企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节约化已是大势所趋。在物流体系中要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行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积极降低能源耗费,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第四,体验升级。我国数字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依据大数据以及云服务平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是随着实践、科学以及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时俱进,是一种动态的先进理论。在我国数字物流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流通理论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流通理论可以为物流发展环境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我们要树立系统流通观念,完善相关管理环境。首先,要加强物流产业的经营管理,遵守马克思流通理论中的管理理念,对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系列地解决。建立物流配送管理部门,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通过对物流产业人力资源、货物资源、要素资源等的管理,提升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有序的物流市场,遏制剧烈的行业竞争;强化国家对数字物流的引导和物流行业的指引。例如,加强对物流企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就业激励措施,同时引导从业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政府应合理借鉴马克思流通观念,完善数字物流政策体系及机制体制,改善与优化数字物流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存在“管理混乱、非法投机、布局分散、环节冗杂”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明确政府政策导向建设,结合当前国际物流形势以及我国物流实际,通过政策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指导和数字物流的引导,为物流企业开展数字物流业务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进行数字物流发展规划及行业标准化建设,包括制定数字物流技术、设施和活动流程的标准,以及制定发展数字物流的法律法规,助推物流企业之间协同标准的建设,打破目前不利于数字物流创新发展的机制和制度障碍,实现数字物流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既能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同时又能减少物流运输过程所带来的损耗。基于此,数字物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流通时间理论。第一,要切实有效地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数字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大数据优势,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商品信息收集和传递工作,及时掌握消费者信息、市场信息以及商品信息,及时调配生产要素以及商品库存,合理选择商品配送数量和配送模式,提升配送能力,减少商品运输时间,进一步降低商品进行销售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采用先进技术创新升级运输设备,降低购买生产资料所需要的时间,将数字化充分融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与物流有关的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物流冗杂环节,大幅度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运输能力。第二,要正确处理资本流通时间与生产时间的关系。资本的流通时间将限制产品的生产时间。根据商品的属性和消费者的特点合理选择生产地和销售地,在进行商品流通和生产时要因物制宜、因地制宜。如果是适宜运输的商品,那么商品的生产工厂可设在距离消费市场相对较远的地方;如果是不适宜运输的商品,必须要设在距离消费市场较近的地区。同时,要确保生产资源的可获得性、物流设备的可操作性、销售渠道的便利性,减少流通浪费,加快商品资本周转,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个行业运行良好与否,其循环运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生产性流通费用,物流企业要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对工作环境以及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减少非生产性费用。同时,要缩短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时间,及时做好数据信息传递工作,减少货币流通过程中支付的费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流通费用的减少。对于生产性流通费用,一是要节约仓储成本,降低库存占用资金。要充分利用网络物流平台,分析计算物流运输系统,将分散在一个地区各行各业的企业聚集起来,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计算,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商品存储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仓储用地,从而降低仓储库存,减少仓储支出和劳动力成本,使得物流成本减少。二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途中所支出的费用。马克思认为降低运输费用的关键是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运输距离。物流企业要对数字物流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包括信息处理、设施建设等;要对运输时间和运输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将商品传送给消费者,提高企业运输的能力,缩短运输距离,减少物流运输成本。
如果实物的运行过程和商品的交易活动路线一致,就会导致物流运输的重复,浪费物流资源,不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基于此,可通过物商分流思想,规范相关物流活动。首先,针对实物流通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商业流通中的不良转手、人为损害等问题,应该以马克思物商分流思想为指导,分析物流和商流各自的特点,然后进行物商分流,针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调整方法,并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建立协调多部门资源的数字物流专业组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种资源,规范社会上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效衔接物流发展网络,防止重要商品资源经营混乱,从而实现数字物流的合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数字物流建设的平稳推进。其次,物流企业要将物流和商流进行适度的分离,减少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交易活动路线进行适当调配和规划,合理分管物流和商流的物流设施,有效地克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倒流等不合理现象,加快建设商品从生产、运输到消费的完整顺畅产业链,提升企业效益。
合理调配物流过程,有利于物流增值的实现。首先,物流企业要“及时生产”,创造时间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物流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供给和需求普遍存在时间差。水果蔬菜的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供给较为集中,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直持续的;同时它的流通和销售时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导致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时间差。对此,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要切实提升数字化水平,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起数字物流信息平台,及时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商品信息以及市场信息,解决传统物流平台存在的技术问题,按需进行运输和传递,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创造实时价值。其次,物流属于产业部门,通过对物流过程的合理运作可以创造场所价值。“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 [5]166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它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即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所说的流通过程,是指通过商品的集中运输,生产资料或生活物资可以从产品需求相对弱的地区流入产品需求相对强的地区,从而实现场所价值的创造。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何燕.马克思物流思想初探[J].商业时代,2010(4):19-21.
[7]王术峰,何鹏飞,吴春尚.数字物流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数字物流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6):3-16.
[8]王智泓.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战略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21(14):106-110.
[9]郑秋丽.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18):108-111.
[10]刘佳星,陈支武.智慧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和趋势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1,28(1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