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对外汉语重点语法,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首先,“语法”一词包含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现代汉语》中“语法”的概念,即人们说话的规则,或者说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成系统的,是每个使用该规则的人必须遵守的。第二种是语法著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语法研究者所持有的理论背景、目的、视角和方法不尽相同,对语法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语法理论和流派。本书探讨的语法,以语法的第二种含义为主,结合实际教学,根据不同的语法理论和流派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其次,需要区分的重点概念是“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也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教学语法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方法,主要使用对象是海外学习中文的学生或国内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研究者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研究语法教学范围内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技巧、练习设计、偏误分析、考试等都属于教学语法的范围。“理论语法”也称为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等。理论语法是对语法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索和研究,揭示语言中尚未被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语法规则。理论语法强调“有所发现”,大至方法论、语法体系的探讨和建构,小至具体理论、方法的应用。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也是对理论语法的检验。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对外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主要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学习的对象既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外汉语语法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词类(名词、数词、动词、代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短语(名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句法成分(主语和谓语、宾语和补语、定语和状语);句型和句类(主谓句、陈述句、疑问句、非主谓句);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比较句);复句等。本书所探讨的对外汉语重点语法,是在对外汉语语法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在 2021 年7 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以HSK语法等级为纲,罗列HSK一至九级里常用常考的重点语法,同时将这些语法点按照传统的对外汉语语法内容进行分类。
讲解对外汉语重点语法,会涉及语法教学原则、方法等基本概念。首先,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也概括了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因此,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性质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即遣词造句。因此,语法教学的原则重点体现在语法教学的不同方法、不同环节上。语法教学的具体方式、技巧千差万别,但是教学原则是相通的。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实用性(教学内容和学生习得)、简约性(教学语言和规律阐释)、层级性(语法点和项目的教学顺序)、解释性(对语法规律形成的理据和认知进行必要的演绎和推论)、类比性(与汉语相近的、与母语对应的、对比错误的)、引导性(非语法知识的讲授灌输、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等。
其次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方法必须依据学习方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既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本书所讨论的语法教学方法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二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除了基本的教学理论,实践教学还会涉及教学案例的基本概念。教学案例通常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收集与总结。因此,教学案例就是描述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以及对此事件的剖析、反思与总结。这对于国际中文教学的初学者或者新手教师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课堂教学设计是教案编写的基础,而教案的编写过程就是把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合理、恰当地表述出来。因此,经过分析、配合相关重点语法的教案,不仅可以加深老师和学生的思考而且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