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休闲时代,花主题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随着文化旅游向纵深发展,人们显然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赏花游,对花文化内涵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对花主题旅游相关研究关注不足。截至 2022 年 11 月 21 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我们选取期刊和硕博论文两种文献类型,以篇名“花文化旅游”进行检索得到 10 篇文献,以篇名“花卉旅游”进行检索得到 93篇文献,以篇名“花文化”进行检索,得到 235 篇文献,以主题“花主题公园”进行检索得到 14 篇文献,以主题“花主题景区”进行检索得到 1 篇文献。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对于花主题旅游和花文化的研究不足。本书尝试从花文化与花产业文化、花卉旅游、花主题公园 3 个方面对花主题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文献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

以CiteSpace 6.1.R4 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将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集到的研究文献信息作为数据源,去除重复无效数据,共得文献 343 篇,通过共现分析和突发性检测分析等,识别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方向,从而建立对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领域的一定认识。

(二)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能够直观地展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花主题旅游研究领域年度发文情况如图 2-1 所示。从图 2-1 可知,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年度发文数量经历了波动上升和逐渐减少两个时期。1994—2017 年,国内发表有关花主题旅游研究的文章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 2017 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①1994—2006 年,年发文数量较少,均未超过 10 篇,说明虽然国内对花主题旅游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有探索,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研究成果少。②2007—2017 年,年发文数量在波动中快速增加。从2007 年开始,年发文数量突破 10 篇,发文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形成第一个小高峰。2012 年,发文数量再次增加,形成第二个小高峰。2017 年,年发文数量较 2007 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 31 篇,说明随着国内花主题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花主题旅游的关注增加,研究人员增多,发文数量增加。2007 年、2012 年以及 2017 年是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的重要时间节点。在2017 年以后,花主题旅游研究年度发文数量逐年减少,这与当前国内花主题旅游方兴未艾的现实情况相反。这可能与该领域进行的精细化研究有关。

图 2-1 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年度发文情况统计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1.基础研究领域分析

我们提取前 20 个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如表 2-1 所示。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学者们在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从表 2-1可知,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有“花文化”“花卉旅游”,这可能与检索方式有关,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文化节”“开发”“对策”“主题公园”“花卉产业”“广西横县”等。中心性越高的关键词越重要,中心性排名前五的关键词有“花文化”“花卉旅游”“对策”“主题公园”“文化”。综合频次和中心性两者,可知主题公园是开展花主题旅游的重要场所,文化是开展花主题旅游的关键点,该研究领域关注花主题旅游相关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对策。结合关键词的出现年份,可知关键词大部分出现在进入 21 世纪以后的头十年,说明 21 世纪初是花主题旅游研究的重要开展时期,此时国内已形成了研究产业开发与探讨发展对策的基础研究领域。

表 2-1 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前 20 个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

2.研究热点分析

突现词可以帮助研究者进一步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经我们搜索汇总,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共检测得到 23 个突现词,如图 2-2 所示。一般来说,突现率越高,关注度越高。从突现率来看,该领域突现词突现率偏低,排名最高的为“花卉旅游”,达到 4.56,排名前列的突现词还有“文化节”“广西横县”“博览园”“花瑶挑花”“发展动力”“发展现状”“对策”等词。这表明国内学者更为关注花主题旅游的发展形式和开发对策。花主题旅游的形式包括文化节、博览园、文化园等。学者们提出了发挥协会作用、创建旅游品牌、加强网络宣传、挖掘花文化内涵、创新花卉旅游产品等发展对策 。综合突现词的出现时间和研究热度持续时间,可知 2005 年以前突现词较少,在 2007 年集中增加,2007 年以后突现词数量增加,2016 年再次集中增加,研究热度持续时间普遍在 5 年以下。从 2008 年起,乡村旅游得到国家重视,开始大力发展。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乡村旅游建成新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注重转型提质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花文化被不断开发和利用,通过发展花主题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开发花文化文创产品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 2-2 国内花主题旅游研究突现词

二、花文化研究

(一)花文化概念

周武忠最早提出中国花文化的概念,他认为花文化是指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其深层实质仍是以人为中心的,具有闲情文化、多功能性、泛人文观三个基本特点 。张启翔对花文化的定义较为精辟,认为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它既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具有双重属性并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 。还有一些学者从实践和人文方面定义花文化。王瑛珞认为,我国的花文化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引种、栽培、养花、赏花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花文化的典籍、专著、类书以及种种人文表现等 。崔欣欣认为,花文化的内容主要有花市、花节、花展文化,花的审美文化,花神文化,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文化及花的栽培技术文化;花文化形态特征包括自然属性和精神内蕴两个方面;中国花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 。就目前而言,张启翔对于花文化的定义在学界获得的认同最多。

总结以上学者的观点,本书认为,花文化包括与花有关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在现有研究中,体现精神文化的研究主要有:食用与药用花文化研究、花文化与文学研究、花卉旅游研究中的审美研究等。体现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要有:花文化与园林研究、花卉旅游产业研究等。

(二)食用与药用花文化研究

花卉是旅游的重要资源,食用和药用花卉具有药用价值、美容养颜功能、营养价值、观赏功能等,其多元属性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目前对食用与药用花文化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食用与药用花卉的可食用性、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以及食用与药用花卉的产业化开发。

在可食用性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对可食用花的种类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蜡梅、木槿、牡丹、食用仙人掌等几种较好的药用与食用花卉的成分 。王芳和杨永莉的研究表明,月季花瓣中所含的人类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较高,作为食用花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在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花卉的价值、市场前景、开发方向等。在价值方面,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医学试验表明,很多花卉对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都有可靠的疗效,还有良好的食用、美容功效,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在市场前景方面,从中国花卉市场的消费情况、人们的保健意识及花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三方面看,花卉市场大有可为 。王奇认为,随着人们注重保健食品、追求食品个性的潮流兴起,花卉食品也日趋流行,大有开发前景 。曹明菊、郑晓燕认为,花卉食品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在有机食品高速发展的今天,花卉食品的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开发方向方面,陈卫元提出发展保健类花卉食品和治疗类花卉药品;重兴节日食花的风俗;开发花卉制作的调味料、香料和香油 。赵晓峰、吴荣书认为,食用花卉有食品加工和工业开发两种方式 。此外,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在食品工业中以及在烹饪加工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产业化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云南省的情况,因为云南省已逐渐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食用花卉原料供应地和食用花卉生产中心,食用花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学者们首先强调产业化的重要性,指出发展食用花卉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广大花卉种植者的收入,还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学者们提出了花卉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如云南省花卉产品产业化市场营销体系尚不完善;食品加工行业无序发展,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种植基地科学化管理不够;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特色不明显;花卉栽培科技含量低;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逐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规范鲜花食品加工,保证食品安全;建立可供后续发展的食用鲜花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和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和交流,加快标准化建设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另外,罗梦、付道传等人发现,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花卉产业存在消费者缺乏对食用花卉的认识、售价过高、贮藏与保鲜难等问题,同时提出通过各种途径,加深消费者对食用花卉的了解,降低食用花卉生产成本,延长食用花卉的保鲜期,对花卉进行精深加工,建立生态休闲农庄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还有学者探讨了我国花卉产业的问题与对策。刘军丽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食用花卉产业存在升级慢、科研专业人才缺乏、产业布局不协调,无法形成产业发展链条等问题,同时提出加快产业升级速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花文化与园林研究

花文化与园林研究主要探讨了花卉园艺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各类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和配置及园林花卉的栽植技术等方面。

在花卉园艺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方面,一些学者阐述了花卉园艺的重要性,认为合理的花卉园艺建设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城市 。花卉园艺在房地产建设及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建筑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因而,一些学者进行了景观设计研究,提出加强园林景观与花卉园艺与现代城市建筑建设有机结合的策略,以及将园林花卉应用于城市街头绿地、住宅区、园林区、公共场地的具体设计方法

在各类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和配置研究方面,学者们都非常重视对花文化内涵的挖掘,如归纳总结了石榴丰富的文化内涵 ,阐述了杜鹃花的文史内涵和观赏特征 ,系统总结了蜡梅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我国传统名花玉兰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初步分析 ,挖掘了桂花文化的深刻内涵 。同时,学者们还聚焦花文化、艺术与园林应用的结合研究,提出石榴在园林绿化以及在庭院、厂矿、高级盆景制作、山坡和盐碱地固土改盐、行道树等方面的应用 ,杜鹃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和主要配置方式 ,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 ,杜鹃花的盆花、盆景、展览和露地栽植应用方式 ,丁香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配置方式 ,蜡梅在盆栽观赏、切花观赏、园林配植中的应用 ,玉兰的园林应用 ,桂花在园林应用、景观生态、旅游经济、生产食用等方面的作用 ,等等。

在园林花卉的栽植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了栽培技巧、养护和管理技术等。刘永权提出花卉栽植的原则、园林花卉植物的色彩搭配方法和花卉栽植的应用方式 。王哲系统地阐述了园林花卉栽培的特点及花卉栽培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周娜详细阐述了花卉栽培技巧和养护措施 。关平则着重探讨了花卉管理的技术 。伍树桐、范正红、陈一新针对园林花卉的养护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翟光耀、马蓓莉介绍了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养护管理方法,认为要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园林花卉具有观赏性

(四)花文化与文学研究

花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花文化与文学作品研究、花卉文学意象研究方面。

在花文化与文学作品方面,学者们主要通过有关花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民间传说等作品研究花文化。花卉文学体现了花卉的精神文化。花卉文学包括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其中,有关梅、竹、兰、菊“花中四君子”的花卉文学颇多 。中国花卉文学历来是花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尤以花卉诗词数量多、成就高。2000 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 100 多种花卉的名称,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花文化的繁荣 。花卉文学作品加深了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花卉的欣赏内容 。郑忠明主要从蜡梅的典故与民间传说、蜡梅与诗词、蜡梅与小说、蜡梅与散文等几个方面,对文学中的蜡梅花文化进行了研究 。姜楠南研究了海棠花文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并选取了对海棠花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个案进行研究 。吴丽娟对有关月季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全面呈现,对月季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如月季花事、月季的食用和药用、月季纹样图案的应用、国花与市花、与月季有关的名人轶事等,丰富了月季花文化的内容,初步建立了月季花文化体系 。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宋代花卉文学。如张远着眼于宋代花谱,关注宋代花谱独特的文学价值 。党亚杰认为宋代花卉赋创作与历史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联,分析了宋代花卉赋的显著特征 。程杰认为宋代咏梅文学极其繁荣,是当时整个梅花文化繁盛的一个方面,其最大贡献在于展示了梅花审美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意趣,以语言艺术的明确意义和丰富手法塑造了梅花作为伟人的品格象征的崇高形象

在花卉文学意象方面,学者们着重研究了各类花卉意象的文化内涵。舒红霞认为宋代女性文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梅花意象 。丁小兵从意象主题史的角度对杏花展开全方位的文学、文化研究 。王珏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茉莉花题材和意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茉莉花深刻的情感寓意 。植物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学、文化蕴涵。孙超姣试图对宋词中出现的大部分植物意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文学、文化研究 。王冬梅选取《喧哗与骚动》中颇具代表性的忍冬花这一植物意象进行剖析,以期对福克纳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大量动植物意象所传递的社会文化意蕴做初步的探索

三、花卉旅游研究

花卉旅游研究主要探讨了花卉旅游审美和花卉旅游产业。其中,花卉旅游产业研究学者聚焦于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区域花卉旅游发展、花卉旅游农旅融合方面。

(一)花卉旅游审美研究

花卉旅游具有独特的旅游审美意义,目前已成为一项热门的旅游项目 。花卉具有“色、香、姿、韵”四个方面的旅游审美意义,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之一 。花卉的旅游审美意识产生于游人对花卉的兴趣,是游人从形式快感、移情作用和花卉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体验的感受;花卉在旅游中的审美特征,包括其自身的形态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和生态之美

(二)花卉旅游产业研究

花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既令人喜闻乐见,又能够增加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近年来成了旅游业中的“香饽饽”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花卉旅游成为会展、节庆、生态旅游中的新兴旅游项目 。发展花卉旅游,既可以完善和优化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同时又可以推动花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赏花游既是季节性旅游热点又能满足中近距离旅游者休闲需求,是当前旅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旅游产品 。调查发现,2019 年苏中地区花卉旅游人数达 1 5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5 个百分点,在旅游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扩大 。由此可见,花卉旅游的潜力非常巨大。

第一,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学者们聚焦于花卉旅游资源的评价、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提升策略研究。熊继红利用花卉旅游资源技术单因子定量评价法,对武汉市花卉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以期为武汉市花卉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 。董瑾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成都花卉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程晓根针对赏花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婺源油菜花旅游为例,从优化角度出发,运用RMP理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创新理论提出提高婺源油菜花旅游质量的措施 。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针对乡村花卉旅游市场,了解游客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转变运营思路,对原有的花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和创新,是目前值得研究的课题。杜乃星利用RMP分析法,在研究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 。叶玲玲从旅游体验主题、满足多样化体验需求和丰富花卉旅游产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乡村花卉旅游产品提升策略

第二,区域花卉旅游发展研究。大多数学者选择云南作为案例地,聚焦于当地花卉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路径。杨萍、李云霞认为,从新兴旅游产品、改变增长方式、参与花卉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方面,花卉业对促进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有较大拓展空间,通过规划整合、品牌培育、交叉培训、共同营销,可促进云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郑玉潇、董彬、张杰繁等从气候、资源、产业发展、文化、航空、制度保障等方面全面分析云南花卉旅游的基础,从节庆、旅游线路、深度花卉产品、营销体系、科技创新和花文化挖掘等方面,提出了云南花卉旅游深度发展的路径 。成卓认为,云南花卉产业要实现自身的升级和发展,就必须以文化为切入点,凸显花卉产业本身的文化内涵,利用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推动云南花卉产业上台阶

第三,花卉旅游的农旅融合研究。一些学者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对案例地花卉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莫春仁对海南热带花卉园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海南花卉园区建设存在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文化内涵、季节性明显、不利于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他提出构建花卉旅游产品体系,打造花卉旅游品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特色发展之路等发展建议 。张扬以滇中高原为研究区域,在市场调研、灰色关联度测算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滇中高原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演进机制、运作机理、融合程度,进而发现目前两个产业的融合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缺乏特色,没有形成独立的品牌等问题,提出要以发展中国高原特色花卉旅游为主,突出高原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旅游,注重花卉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整合空间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 。有学者认为花卉农旅融合要走综合型发展道路,既要发展观赏旅游,也要发展花卉苗木、鲜切花生产 。还有学者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挖掘花文化,打造品牌,带动当地旅游业全面发展

四、花主题公园研究

通常认为花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花主体、展示花卉景观的独特魅力、以人工配置的植物景观作为旅游亮点吸引游客的一种创意性游园活动方式的人造休闲娱乐空间。花主题公园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景观的设计理论及专类园的研究方面。

在花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理论方面,学者们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原则、理念和方法等,并结合案例地进行论证。李田从植物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旅游学、景观构成原理等学科理论,分析花主题公园植物景观属性成分,提出花主题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理论基础和设计要求,对花主题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花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及建设思路 。李成、吴佳怿、刘美博等结合莱州中华月季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从整体布局、园区设计、植物种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月季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期为其他特色花卉植物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陈必胜、晏姿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态环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李成、齐荃、王兆明等从主题园概念入手,探索植物主题园的研究内涵,总结牡丹主题园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菏泽天香园实例,从总体布局、景观设计、种植分析等方面对牡丹主题园的规划设计进行论述分析 。高寒钰提出耦合法,以江苏南京市花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为实践佐证,通过项目的主题定位,分析场所客观条件,基于其多功能诉求,融入其场地特征,建立项目与场所之间的耦合关联,营造其为集主题游赏、教育科普、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花主题公园

专类园是园林建设研究的新领域之一,景观营造、文化主题和景观展示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刘惠珂以月季专类园为研究对象,结合郑州市月季公园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专类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月季专类园景观营造的原则,详细论述了郑州市月季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熊海鹰分析热带花卉园景区植物专类园现状,探讨鸡蛋花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引入“民族森林文化”主题,提出鸡蛋花主题园的新思路 。侯少沛、谢子航以郑州植物园月季专类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 3 个月季展区出入口设计、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的分析,认为每个展区都主题鲜明,展示出不同月季类型的风姿,但从景观的持续性、生态效益等角度看还有提升的空间 。魏钰、马艺鸣、杜莹认为北京植物园月季园在规划设计与建设方面具有特色及优势,即科学内涵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 。张琳从海棠专类园的选址、规划原则、规划理念、景观要素表达和展示方式这五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海棠专类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方法,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需求层次的海棠专类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在花文化与花产业文化方面,关于花文化的概念虽未统一,但大多数学者强调与人有关,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食用与药用花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食用与药用花卉的可食用性、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以及食用与药用花卉的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花文化的园林应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花卉园艺与建筑的有机结合研究、各类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和配置研究、园林花卉的栽植技术研究等方面。花文化与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花文化与文学作品研究、花文化体系及宋代花卉文学的研究、花卉文学意象研究等方面。学者们一般选用蜡梅、月季、兰花、海棠等中国名花进行花卉文学研究。

在花卉旅游研究方面,学界对于花卉旅游审美意义的理解还未统一。在花卉旅游产业研究方面:①关于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学者们聚焦于花卉旅游资源的评价、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提升策略研究。②关于区域花卉旅游发展研究,大多数学者选择云南作为案例地,聚焦于当地花卉旅游深度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③关于花卉旅游的农旅融合研究,一些学者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对案例地花卉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一些学者对中国传统名花产业的发展潜力、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在花主题公园研究方面,有关花卉景观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较多。专类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①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对于花文化经济价值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于花文化精神价值的研究较少,未来应加强花文化精神价值方面的研究。对于花卉旅游研究,学者们主要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将花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未来应加强花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方面的融合研究,才能更好地实现花卉旅游可持续发展。②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以案例地分析或定性研究为主,较少使用跨学科融合研究和定量研究,解决花文化应用及花卉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未来需注重系统研究和各学科交叉研究。③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主要以花卉旅游审美、体验经济、农旅融合等为研究视角对花主题旅游进行研究,从其他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未来可从多角度多方面对花主题旅游进行研究,如从社群经济视角进行研究,以推动花主题旅游的发展。④缺乏对花主题旅游市场的研究,难以指导花主题旅游产品开发。今后应加强花主题旅游市场研究,推动花主题旅游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 EGW+nsBSQY1NzADVqOmJjdX1klyoVc+Z6nqnvtkhZPi2n2QGpBgh/Zir+pae8V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