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

1.4.1 研究方法

本书研究遵循如下逻辑: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来说,第一,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框架,对家庭金融资产概念进行界定,基于资产选择理论对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信贷约束、收入、房产、金融知识等因素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并在消费储蓄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在实证分析部分利用CHFS数据资料,对我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分析模型,分别对城乡家庭储蓄率和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进行分析并对比,探索存在差异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第三,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财富分配效应,对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第四,基于金融资产选择对比分析和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图 1.4 简单描绘了本书的研究思路。

图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书以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现实为出发点,在规范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来说,规范研究注重基础概念的界定和内在机理的揭示,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目的是界定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CHFS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保证结论的稳健性。

重点内容的研究方法和措施包括:①关于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及原因分析,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结构和总量对其行为进行判断,从收入、房产、金融知识、风险偏好等方面对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②储蓄是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储蓄率是家庭储蓄的直观表现,重点从信贷约束这一独特视角,探索信贷约束对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资金来源的异质性影响。③对城乡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可能性和持有深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资产市场的可能性和深度,探索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④探索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财富分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优化机制和模式创新,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图 1.5 是本书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

图 1.5 本书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

1.4.2 研究数据

本书的研究数据源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于2015 年和 2017 年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得到的微观数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性入户追踪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的住房和金融资产、收入与消费、社保与就业等信息,其中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行为是重点涵盖的内容。该中心的微观调查已于 2011 年、2013 年、2015年、2017 年、2019 年和 2021 年完成六轮调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整体抽样方案采用分层、三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的抽样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抽样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市/县;第二阶段抽样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第三阶段抽样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的抽样都采用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2015 年的样本涉及全国 29 个省份 2 585 个县,样本家庭 37 289 户,其中,城镇家庭 25 635 户,占比 68.75%;农村家庭11 654 户,占比 31.25%。2017 年样本涉及 29 个省份,样本家庭 40 011 户,其中,城镇家庭 27 279 户,占比 68.18%;农村家庭 12 732 户,占比 31.82%。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其他资料,主要包括:

一是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如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主体发布的经济数据,包括经济增长情况、城乡家庭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数量等。

二是国内外微观调查数据,如美国消费者金融(SCF)调查 2016 年的调查数据、欧洲家庭金融和消费调查( HFCS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等微观数据。

三是国内外现有权威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等。 X8mXGszSNKu/A36G12eE7hKcMhPU39CuidAODrdM2/MLnm4NyemVURT+8vR9PY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