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本书聚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关注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历程及影响机制。根据研究目标与需要,本书综合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各学科领域关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多维度的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整体分析框架,以质化研究方法探索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历程,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影响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各维度因子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促进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方案。

本书具体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研究思路

基于研究主旨与思路,以博士生学术社会化为研究主线,本书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作为开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研究背景、问题;其次对研究中的社会化、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对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本部分运用较长篇幅对社会化、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与评价,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本部分从社会化及学生发展理论层面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分析框架。

第四部分: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质化研究。本部分运用访谈法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过程进行探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挖掘。

第五部分: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本部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法、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已调研的博士生学术社会化问卷进行量化分析,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挖掘,为后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奠定基础。

第六部分:促进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建议。本部分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国外著名高校在促进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措施,结合我国博士生培养的特点,提出博士生培养改进策略。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各个阶段及影响因素出发,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促使博士生更好地实现学术社会化。

第七部分:研究总结与展望。本部分从整体层面对本书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与概括,并分析研究过程中的创新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4.2 研究内容

1.4.2.1 探讨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现实问题

本书将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定义为博士生由学术自由者向学术职业者转变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1)宏观层面:以CNKI、 ERIC、 SPRINGER等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利用NoteExpress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现状、发展脉络等进行分析。了解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存在的困境,为后文开展理论及实证研究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2)微观层面:对高校管理者及毕业博士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分别从高校管理者及毕业博士生的视角,厘清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包含的要素。其中,从高校管理者视角了解当前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否能够有效地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提供制度、资源层面的支持;从毕业博士的视角分析博士生学术社会化中所面临的环境及制度问题。

1.4.2.2 构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分析框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相关理论(符号互动、社会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奠定本书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Saks组织社会化综合模型将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分为博士生教育背景、博士生学位获得阶段以及博士生学术职业选择与发展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导师因素、学校因素)的研究,初步构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分析框架。

1.4.2.3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质化研究

(1)选取部分高校毕业博士生进行质性访谈——对毕业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进行透视,阐释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上文构建的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框架进行丰富与完善,使之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图景。

(2)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质化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第一,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包含博士生教育背景、博士学位获得阶段以及学术职业选择与发展三个阶段。其中,博士学位获得阶段分为知识获得、身份形成、能力发展三个部分。知识获得部分为“学什么”到“我要学”,即学习观念的变革;身份形成部分为“局外人”到“局内人”,即身份融合的曲折;能力发展部分为“边缘人”到“核心骨干”,即团队地位的转变。第二,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经过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的形式,确定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为个人因素、导师因素、学校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个人背景、教育背景、学习投入度等;导师因素包括导师科研指导、导师学术支持等;学校因素则包括学校学习资源、学校学术氛围等。

1.4.2.4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毕业博士生进行调查,并选取以学术职业为主的博士生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首先,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及访谈的结果进行问卷编制与调研,在调研结束后,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筛选与处理,为下文进行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根据调研的数据,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与差异性的统计分析,并从性别、是否延期、不同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对调研样本进行描述性与差异性的统计分析,为下文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奠定基础;再次,采用AMOS 25.0,构建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结构方程模型η = Bη + Γξ + ζ ,( B为内因潜变量的系数矩阵,表示内因潜变量η之间的相互影响;η为内因潜变量;Γ为外因潜变量的系数矩阵,表示外因潜变量ξ对内因潜变量η的影响;ξ为外因潜变量;ζ表示随机干扰项),以此分析个人因素、导师因素对高校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作用程度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作用路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进行分析,同时从宏观层面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从微观层面对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影响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书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得到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为下文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

1.4.2.5 促进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本书从知识获得层面、身份形成层面以及能力发展层面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其中,在知识获得层面,高校应完善课程设置,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还应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鼓励博士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身份形成层面,高校应推动学科交叉平台构建与共享,为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提供条件,博士生应树立以“学术为业”的观念,参与系统的学术训练;此外,在博士生身份形成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推行“导生制”,促使博士生身份形成。在能力发展层面,教师应因材施教,给予博士生有效的教学指导;同时,高校要转变培养观念,注重博士生其他能力的培养。高校、导师、博士生各方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博士生学术社会化。 KCZJqWfI2bkofOhdE1f0xPj9rYtqf72h2qdMeYJG9JYQ/F9hfXtgq36t2xQ54M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