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双一流”高校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质量一流的高校教师队伍,除了要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博士生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主力军,其学术社会化状况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本书选择博士生学术社会化为研究主题,从未来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审视其在博士生培养阶段学术成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博士生由学术自由者向学术职业者转变的过程,进而为调整博士生培养模式、促进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博士”作为一种学位最早出现于 13 世纪 40 年代的巴黎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博士学位逐步成为大学教师行业准入标准。英国学者菲利普斯和普夫(1996)指出:“博士学位是教学的许可证,意味着其可在大学里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由此可见,当时博士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旨在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生产由模式 1 转变为模式 2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对未来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博士生提出诸多要求(博士生必须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研究等 ),传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知识生产模式的要求 。因此,调整博士生培养模式,促使博士生更好地适应未来高校教师职业,显得极为迫切。

当前,我国高校新入职的博士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的角色 ,出现人际交往困难、角色转变冲突、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 ,究其原因为高校新入职的教师在博士培养阶段,存在着学术社会化不充分的问题。新入职教师在博士培养阶段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却忽视了迁移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等其他能力的训练,出现高校培养的博士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强,但其他能力不足的局面,加之高校对新入职教师标准提升,造成新入职的博士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教师的角色 。正如韦伯所言:“具备学者资格与成为合作的教师,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杰出学者,与此同时也可能是糟糕透顶的老师。” 因此,只有厘清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形成路径,才能更好地促进博士生在培养阶段实现学术社会化,为今后从事高校教师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博士生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关乎高校教师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当今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人才建设对于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建设与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否不断从毕业博士群体中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取决于这些优秀人才能否更好地承担起高校教师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而他们能否承担高校教师的职责,又取决于博士阶段接受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而言,博士生教育通过为高校教师队伍提供后备人才,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教师的质量以及高校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大学知识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功能的实现。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与关键。

因此,本书关注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路径,一方面把控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状态,促进博士生在博士培养阶段更好地实现学术社会化,为其今后从事高校教师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厘清高校教师队伍学术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形成路径及发展状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队伍,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FiODv1KEIGPYiqlGLaJSYKhSFqN/5Vgcfud21d5OEEt+neF9aPT7A32pHFAJbN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