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1.4.1 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及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建立FTA的动因、FTA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FTA的投资效应等。

1.4.1.1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动因

Grossman和Helpman(1995)、Maggi和Rodriguez(2007)从政治经济视角分析,认为利益集团游说将对FTA的建立产生影响 。Fernands和Portes(1998)、Baier和Bergstrand(2004)等学者认为,是否签订FTA还受到政策的连续性、国家安全、外交战略、地理距离、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Egger和Larch用空间计量的方法验证了自由贸易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双边FTA协定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加入

1.4.1.2 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Tinbergen(1962)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并转向实证研究。随着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许多学者(Balassa、Krugman等)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等假设前提出发,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模经济效应、直接投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等 。Baldwin(1997)、Panagariga和Krishna(2002)量化了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建设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以及福利分配效应。

许多文献对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量研究认为欧盟成员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南南型”区域经济组织的研究认为,其贸易创造效应不明显。中国学者(邝梅、郎永峰、赵玉焕、霍伟东等)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都有深入研究。另外,目前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方向逐渐向高标准、高级别、宽领域的模式演变,更多的“21世纪新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国有企业等)经贸新规则被纳入其中。

1.4.1.3 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

Meyer(1995)提出“倍差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效应研究的计量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上,大多数研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带来FDI的增加。Ari Kokko和Steven Globeman(1998)分析了NAFTA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内直接投资的效应,结果表明:NAFTA使得墨西哥吸引了大量的美国直接投资。Francois等研究表明,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小国来说产生了明显的投资增长效应,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加入欧盟,乌拉圭在加入南方共同市场以后,均发生了FDI急剧增加的现象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南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投资效应。东艳等(2006)认为,两个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一体化将使区外跨国公司在两国内的投资进行重组,跨国公司将选择区内市场规模大、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生产以供给整个区内市场 。赵玉焕等对CAFTA投资效应的研究表明:在静态效应中,市场的开放与扩大会促进整个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而对双方相互投资的增加并不明显,双方在吸引区外投资方面也不存在竞争。在动态效应中,规模经济、政策预期、经济增长三方面的效应总体就CAFTA吸引外资而言是有利因素,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汪占熬等运用倍差法对CAFTA投资效应进行研究,认为虽然CAFTA对成员FDI流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力度较小,远远低于生产规模及消费规模等更为直接的因素

1.4.1.4 自由贸易区的实证研究方法

自由贸易区的实证研究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已有FTA的效应进行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通过实施FTA和假设不存在FTA的情况下贸易流量的差异来评估FTA的实际贸易效应等,其主要方法包括区域内贸易份额法、巴拉萨模型、贸易引力模型等。由于引力模型的解释力强,数据容易获得,其理论基础也日益完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是目前衡量区域贸易效应最有效的工具。例如,Soloaga和Winters(2006)将区域内贸易、成员的总进口和总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9个区域贸易集团对区域内外福利的影响,发现欧盟与4个拉美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较强的贸易转移效应 。蒋冠、霍强(2015)基于引力模型检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发现贸易创造效应呈递减趋势,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强于进口贸易创造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而言更加有利。

另一类是对即将新建的FTA进行事前评估。事前评估主要基于理论推导的均衡分析模型,代入预设的FTA内容参数对FTA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性研究,根据其依据的理论模型差异,其方法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如SMART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如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例如,刘文革、王文晓利用GTAP模型研究了“金砖国家”建立FTA后对成员的影响,认为FTA能够拉动“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扩大贸易量,增进福利 。王彦芳、陈淑梅分析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潜力,采用GTAP模型模拟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各国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情景下的福利变化,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改善福利状况,但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将成为FTA建设的关注点 wzFi7c6zKsuu1ZcEfCrQ6k7+hkTJ98uWUiLI7o3DlR6dB5+CWMfFMRhfOq9dOf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