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二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成本核算不仅是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改善企业成本管理,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核算要与管理相结合,根据管理的要求进行核算

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与管理相结合,就是要根据企业管理要求组织成本核算,核算要服务于管理,服从于管理,具体应做到:

(1)成本核算不局限于对生产费用的事后核算和监督。企业应根据管理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以及企业的成本计划和相应的消耗定额,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事前的审核和控制。对于不合法、不合理、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超支,企业要及时制止,对当时已经无法制止的,要追究责任,采取措施,防止以后再发生。

(2)企业要对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日常核算的监督,及时纠正脱离计划或定额的偏差,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3)企业要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为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为此,企业应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按照细而有用、简而有理的原则选用既简便又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要防止为算而算、搞烦琐哲学,脱离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做法;所核算的成本与所取得的效益相比较,必须是合算的。但成本核算也要防止片面追求简化,以致不能为管理提供所需数据的做法。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区分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损益,会计人员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除了生产经营活动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活动,因而费用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并非都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例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进行对外投资,这些经济活动都不是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同理,乱计和少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都会导致成本费用不实,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应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遵守国家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对于企业所发生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并不是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只是将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其余的经营管理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产品成本要在产品完工并销售以后才计入企业的损益,但当月投入生产的产品不一定当月完工、销售,当月完工、销售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当月投入生产的(或当月开始提供的)。因此,本月发生的费用往往不是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扣除的主营业务成本。但是,企业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扣除。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以及企业各个月份损益,会计人员还应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划分为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就是划分为成本和费用。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制造费用等,应该计入生产成本;由于产品销售、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期间费用,并归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扣除。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为了按月计算、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正确计算各月损益,会计人员还应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经营管理费用,在各个月份之间进行划分。为此,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应在本月入账,不应将其一部分拖延到下月入账,也不应在月末以前提前结账,将本月成本、费用的一部分作为下月成本、费用处理。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为了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或成本定额的执行情况,会计人员应该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费用还应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属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将其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会计人员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都已完工,这种产品的各项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都未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如果某种产品一部分已经完工,另一部分尚未完工,那么该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还应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都应贯彻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这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认真执行有关成本开支计划。应该计入成本、费用的包括下列各项: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的原价和运输、装饰、整理等费用;②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③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等;④其他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其中,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而不计入产品成本。

企业发生下列费用,不应列入成本、费用:①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②对外投资以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③被没收的财产以及违反法律支付的各项滞纳金、罚款以及赞助、捐赠支出;④在公积金中开支的支出;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费用;⑥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综上所述,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是国家根据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国家的分配方针和企业实施独立核算的要求规定的。在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中明确规定哪些费用应计入成本,哪些费用不应计入成本,这样不但使产品成本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生产消耗水平,还使各企业的成本开支口径实现一致。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企业拥有的财产物资,绝大部分是生产资料,它们的价值要随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用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因此,这些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也会影响成本和费用,如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材料价值(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个别差异率、分类差异率、综合差异率、本月差异率、上月差异率),采用分类差异率时的材料类距的大小,固定资产与周转材料的划分标准,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摊销期限的长短和摊销率的高低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和费用,这些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都应既合理又简便。国家有统一规定的,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会计人员要防止任意改变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借以调节成本和费用。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就是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各项生产费用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影响着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盈亏的真实性。为保证企业的生产费用数据真实、可靠,也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会计人员应做好以下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生产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数量标准。定额既是编制成本计划以及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会计人员应根据企业当前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考虑员工的积极因素,制定和修订先进而且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费用。制定和修订产量、质量定额,是搞好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凡是能够制定定额的各种消耗,都应制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消耗定额,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的定额主要有产量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劳动(工时)定额以及其他各项费用定额。

2.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材料物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在产品、产成品的内部转移和产成品的入库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并经过计量、验收和交接,以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对库存的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以及车间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均应按照规定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丢失、积压、损坏变质和被贪污盗窃。这些工作既是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所必需的。

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如果只有计量而没有记录,会计核算就没有书面的凭证依据。为了进行成本的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工时和动力的耗费、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等均应真实记录。原始记录对于工资、设备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有关的计划统计工作,也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建立既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既科学易行,又讲求实效的原始记录制度,并组织有关员工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所需原始资料。

4.做好企业内部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方便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会计人员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如修理、运输等)制定内部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核的依据。内部计划价格应该尽可能接近实际并相对稳定,年度内一般不变动。在制定了内部计划价格的企业中,对于材料领用,半成品转移以及各车间、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都应先按计划价格结算,月末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和调整价格差异,并据以计算实际的成本、费用。按计划价格进行企业内部的往来核算,还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生产和组织工艺过程不同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管理的要求不同,也会影响成本的计算方法。因此,企业只有按照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有用信息。有关企业应如何依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恰当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将在本教材项目六中详细介绍。

二、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指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成本信息质量的基本会计技术要求。要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企业成本核算时除需要满足前述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遵循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分期核算原则

为了及时准确地开展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必须将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间隔相等的成本核算期间,并按期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为降低成本核算的成本,顺利进行各项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划分相一致。成本核算中,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都是按月进行的,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主要是分清当月发生和当月负担的成本费用的界限,从时间上确定各个成本计算期的费用和产品成本的界限,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二)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的要求,正确划分生产经营性支出和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捐赠和赞助性质支出等非生产经营性支出,都不能列入成本开支范围。

(三)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所涉及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核算方法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以保证前后各期成本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成本信息的利用程度。一致性原则的要求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某项成本要素发生时,确认该要素水平的方法前后期应当一致,如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应确保前后期一致;二是成本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费用分配方法前后期应当一致,如不同会计期间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应当保持一致;三是同一种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前期选定一种核算方法后,后期不得随意变更;四是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的确定前后期应当保持一致。

(四)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进行,如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等,但在最终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这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只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才能减少成本计算的随意性,才能使成本信息保持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实际成本核算原则在应用上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各项成本费用发生时,按实际发生数确认;二是完工产品成本按实际成本计价结转。

(五)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是指在成本核算中,凡是涉及费用分配时,都应该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多受益谁多承担的原则进行分配。在受益原则下,如果对多种产品共同受益的费用进行分配时,应注意分配标准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对成本核算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应作为重点,单独设立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和反映,力求准确;而对次要的、在成本项目中所占比例很小的内容则从简核算,合并反映。如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成分的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就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项目单独进行反映;对于一般性耗用的、数额不大的材料费用就计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在综合项目中合并反映,从而使成本指标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要性原则,是对上述有关原则的补充。例如,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属于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未支付也应作为应付费用计入本期成本,但如果数额较小,就可以在实际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月成本。 kw5XJ6e6nHPK191j82Mmh0GwWCQhb/6nmJAVf1kTvplIOvHf5jwiaEn8CVMGP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