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一
认知成本

一、成本的内涵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是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是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首先明确成本的内涵。成本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成本

广义的成本泛指所有耗费。关于广义成本有很多种表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美国会计学学会(AAA)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 1951 年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可以用货币度量的价值牺牲。”

《日本成本计算标准》中将成本定义为: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果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中国成本协会(CCA)发布的CCA2101:2005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对成本定义为:“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

上述定义是对成本非常宽泛、广义的界定,泛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甚至包括了投资活动。

(二)狭义的成本

狭义的成本专指对象化的耗费,也就是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耗费。

成本计算对象是分配成本的客体。例如,我们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需要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不同的产品,这时产品就是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为常见的成本计算对象,但是成本计算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是你关心的、希望知道其成本数据的任何事物,如顾客、部门、项目、作业等。当你想知道不同项目或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时,就需要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项目或作业,这时项目或作业就成了成本计算对象。通俗地讲,你想知道谁的成本,谁就可以成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十分重要的概念。随着成本计算对象的不断丰富,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本书重点讲述产品成本的核算,因此涉及的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是产品。

本书涉及的范围除产品成本外,还包括期间费用,但不涵盖投资活动。因此,本书所涉及的成本介于上述狭义成本和广义成本之间。

二、成本的经济实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的经济实质,亦称为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成本的经济内涵(理论成本)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W),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商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在这里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成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二者都是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基本的经营目标就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同时要以商品的销售收入抵偿自己在商品的生产经营中所支出的各种耗费,并取得盈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仍然由三部分组成:①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②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③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从理论上讲,上述的前两部分,即C+V,是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它是商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即成本的经济内涵。

综上所述,可将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二)成本开支范围与成本经济实质的背离

1.成本的开支范围

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是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耗费补偿和利润。对成本范围的界定,对于加强成本管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生产和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包括:①为制造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及燃料等费用;②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费;③支付给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④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修理费和周转材料摊销费用;⑤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以及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⑥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单位的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以及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2.成本开支范围与成本经济实质的背离

马克思关于商品成本经济实质的论述是从经济学视角(理论上)对成本内涵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在商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一部分为商品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耗费却不属于成本的经济实质的生产耗费,如商品产品生产过程在合理范围内存在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同时,因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客观存在一些不属于成本经济实质内容的生产耗费。因此,成本的经济实质(经济内涵)与生产商品产品的实际耗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还包括不属于成本经济实质的社会劳动耗费。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是企业实际发生的劳动耗费。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这些耗费应当获得补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部分,也计入成本。

(2)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部分不属于成本经济实质的损失性支出。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的废品损失、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这些损失性支出是客观发生的耗费。为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这些耗费应当获得补偿。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部分损失性支出,也计入成本。

(3)上述成本的经济实质(理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即“全部成本”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一部分计入产品制造成本,另一部分计入期间费用(也称期间成本),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如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工业企业应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从而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就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在这里,产品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可见,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成本的经济实质(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是有一定差异的。上述的财产保险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支出,从实质上看,并不形成产品价值,因为它不是产品的生产性耗费,而是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或纯粹的损耗,其性质并不属于成本的范围。但是考虑到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成本,可促使企业减少生产损失。当然,对于成本实际开支范围与内涵的背离,必须严格限制,否则,成本的计算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耗费的详细分类将在第二章中阐述。

三、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成本是一种耗费”,因此,成本与费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用又与支出有紧密关系。因此,要深刻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就必须对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下面以工业生产企业为例,介绍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支出

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一般而言,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支出五大类。其中,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有关,也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有关,而且主要是为以后各期的收入取得而发生的支出,如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发生的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一项支出的发生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的支出,如企业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材料、工资等支出。所得税支出是指企业在取得经营所得与其他所得的情况下,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税费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支出,如企业支付的罚款、发生的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支出尽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但其与收入的取得还是有关系的,因而它也被作为当期损益的扣除要素。利润分配支出是指在利润分配环节发生的支出,如股利支付等。

(二)费用及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资产的耗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获取营业收入需提供商品或劳务,会发生各种耗费,如原材料和人工耗费等。这些耗费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费用按其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以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两类。生产费用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如生产产品过程中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设备折旧费等。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存在直接关系。费用是企业支出的构成部分。在企业支出中,凡是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列为费用。如对外投资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等,因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不能视为费用。

(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即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产品成本与生产费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主要表现为:①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②生产费用是某一期间的费用——与一定的期间相关;③产品成本则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①内容不同。生产费用包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只包括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②计算期不同。生产费用按会计期间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期与生产周期相联系。③对象不同。生产费用是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的结果,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④计算依据不同。生产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的,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的。⑤账户和原始凭证不同。生产费用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归集、核算依据,核算账户为“生产成本”,产品成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作为归集、核算依据,其账户是“库存商品”。⑥总额不同。一定时期内,生产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在产品所耗用部分。⑦作用不同。根据费用指标,分析各项费用的比重,有助于了解费用的结构及其变化,加强费用管理。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反映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有助于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的工作质量。

四、成本的作用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可见,成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成本是补偿企业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

为了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必须获得补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耗费是用销售收入来补偿的。企业应当从销售收入中补充生产经营耗费的额度,是由成本作为衡量尺度的。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数额划分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否则,企业简单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持续进行。同时,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利润的依据,涉及企业利益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分配问题,是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基础。因此,成本起着衡量生产经营耗费尺度的作用,对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商品经济中,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都应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通过计算成本来间接地、相对地反映产品的价值。因此,成本就成了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各种产品的比价关系、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态势等,所以成本只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产品成本上反映出来。例如,产品功能的科学性,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能源资源的耗费水平与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供、产、销各环节的工作是否协调等,都可以通过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和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等来促使企业以及企业内各部门加强经济核算,完善管理,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更由于成本具有“锁入效应”,企业需要从源头加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并开展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

如上文所述,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如前文所述,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很多决策都需要用到不同的成本数据,如企业是否生产新产品及生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特殊订单决策、产品组合决策、最优生产批量决策、赶工决策以及供应商选择决策等。

(五)成本是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更多地开展国际贸易,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普遍。在“互联网+”时代及已经初见端倪的物联网时代,商品供给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产品成本的高低,将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市场话语权的关键。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反倾销调查中,产品成本的构成、计算方法及其水平高低已成为最终裁决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是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是我们利用反倾销调查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成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六、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纵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消耗及产品成本的构成,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是很多的。概括地讲,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通过加强对生产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产品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熟练程度,降低单位产品活劳动消耗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对生产部门人员进行技能培养,可以节约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实现对单位产品人工费用的节约与部分变动制造费用的节约。

(二)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有资料表明,制造业产品 75%以上的成本在研发阶段已经确定。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产品的价值管理,优化产品功能与外观设计,剔除不必要功能,优化产品外观形态,在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同时,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节约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而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

(三)加强过程管理,杜绝浪费,降低损失

企业可以通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标准或消耗定额及绩效考核,加强产品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实现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杜绝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浪费,严格控制并降低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进而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四)加强采购与生产组织管理,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加强对能源资源的采购管理与生产组织管理,企业可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批量采购模型,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能源资源的采购管理,降低能源资源的采购成本与仓储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产品生产经济批量模型,加强生产组织管理,降低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实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目标。

(五)引入流程再造与高新技术,降低耗费水平

通过引入流程再造和采用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一方面,企业通过引入流程再造,整合、优化加工工艺,可以提高产品加工效率,降低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通过采用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对原材料与燃料、动力等能源资源的消耗。

(六)完善价值链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企业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优化集团各组成部分的职能分工,完善企业价值链管理,实现能源资源供给与产品销售成本的降低和产品成本水平的降低。 ZAgAnkVzXxhxW01SW6f3RAAN/WJZycN/yelssC/1wQDKF9HZh3Hd/r3kdpLd5J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