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审计的概念、对象和职能

1.3.1 审计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人们对审计的概念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不同学术团体和学者对审计的概念表述有所不同。这里简单列举以下几个观点:

中国审计学会于 1989 年给出的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随后又在 1995 年修订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 1972 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声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声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对象必须明确;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得出审计结论;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综上所述,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独立的机构或人员在接受委托或授权的前提下,对委托或授权监督对象的事项及资料进行鉴证、评价,并对其公允性、合规性或经济责任等发表意见的活动。

1.3.2 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审计什么或者对什么进行审计,而不是审计谁的问题。正确认识审计的对象,有利于对审计概念的正确理解、审计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审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知识拓展 1-4】
审计对象的讨论

目前关于审计的对象的三种观点:会计信息论、经济活动论和经济责任论。

会计信息论认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是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活动。换句话说,审计就是查账。经济活动论认为: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公允性。经济责任论认为: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或受托经济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论忽视了审计的本质内容,只说明了现象,现代审计的对象早已超出了会计的范畴;经济活动论说明了审计的本质,但范畴过大,审计的对象并非所有经济活动;经济责任论过于模糊。我们从上述三种观点中可以总结出:审计的对象表面上是与会计相关的资料和其他资料,实质上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中涉及受托经济责任的那部分。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也可以说,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载体。审计的对象是随着审计职能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的。现代审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

1.3.2.1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需要根据审计的目的,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关方面进行适当的审计,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有关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做出评判。对于不同的审计主体,审计对象有所不同:国家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国家政府部门、国家金融机构等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营活动;民间审计的对象一般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审计业务和有关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具体如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鉴证、验证企业资本等。

1.3.2.2 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具体来讲,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和有关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比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有关的计划、预算、合同、会议记录等;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等会计信息载体等。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而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才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1.3.3 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是审计完成任务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审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审计职能的发展。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审计以独立身份更多地参与社会经济事项,使得审计职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从发展角度来看,审计职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防护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 18 世纪初期之前的审计,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官厅审计,审计主要审查政府的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正确性与合法性,主要进行事后监督。二是公正时期。时间上表现为从 18 世纪初期到 20 世纪 40 年代,这一时期由于委托经营的出现,审计范围由政府审计扩大到企业财务审计,审计在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发展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事项进行公正。三是建设时期。时间上表现为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今天,这一时期政府和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经济性的要求有所提高,为适应这一要求,审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出现了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管理咨询等新领域,审计发挥了建设性职能。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三个方面的职能。

1.3.3.1 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确保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审计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我们通过审计监督,一方面可以查清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查处违法乱纪事项,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正确处理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要使审计发挥监督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监督必须由权力机关实施;二是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1.3.3.2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指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责任是否履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职能是审计基本职能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评价要建立在对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的基础上,只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才有意义;另一方面经济评价还必须依照规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必须是公认的、能够作为判断经济效益高低的依据,能够作为判断经济责任履行是否适当的依据。要发挥经济评价职能,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构成;二是力求评价方法先进可行。

1.3.3.3 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公允性、合法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做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经济鉴证职能也是审计基本职能的延伸。履行该职能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审查和核实被审计事项的有关资料的有效性、合法性,并搜集审计证据;其次,对照有关标准,对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评判;最后,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鉴证意见。经济鉴证职能的发挥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审计组织的权威性;二是审计组织要有良好的信誉。权威和信誉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1.3.4 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过执行审计的职能,完成审计的目标,审计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总结古今中外的审计实践,审计具有制约、促进和证明三大作用。

1.3.4.1 制约作用

审计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揭示其差错和弊端,保护财产安全、堵塞漏洞,防止损失。在审查取证、揭示各种违法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失人或犯罪者的查处,提交司法、监察部门进行处理,有助于纠正或防止违法行为,维护财经法纪。

1.3.4.2 促进作用

审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审查取证、评价揭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管理制度上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同时,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查,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总结经验,指出影响经济效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改进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

1.3.4.3 证明作用

审计的证明作用是在完成经济鉴证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出来的,主要表现为: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有所了解,然后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将审查结果反映出来。审计报告能起到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同时审计报告也能证明审计工作自身的质量以及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 jxqzDsd8mc4E22+fQzlCzhdHe3ss2Oe6zhfuThw4wh7t+ImFsLAT8dTQJ2I+nv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