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中基金又称为FOF(Fund of Funds),是指以其他证券投资基金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其投资组合由各类基金组成。
根据标的基金种类的不同,可以将FOF分为对冲基金的基金、共同基金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的基金等。根据投资方向的不同,可以将FOF分为股票型FOF、债券型FOF、货币型FOF、混合型FOF及其他类型FOF等。根据运作模式的不同,又可以将FOF分为主动管理主动型FOF、主动管理被动型FOF、被动管理主动型FOF和被动管理被动型FOF。其中,主动管理主动型FOF是指基金经理通过主动管理的方式投资于主动型基金产品;主动管理被动型FOF是指基金经理通过主动管理的方式投资于被动型基金产品;被动管理主动型FOF是指FOF母基金采用指数编制的方式或者采用特定的投资比例对子基金进行投资并做定期调整,而被投资的子基金则为主动管理型基金;被动管理被动型FOF是指FOF母基金采用指数编制的方式或者采用特定的投资比例对子基金进行投资并做定期调整,而被投资的子基金为被动管理型基金。
FOF作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其他基金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风险相对较小,FOF大部分资产投资于一篮子基金,而非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如果说单个基金实现了对基础资产风险收益的第一次缓冲,那么FOF可以说通过对大类资产配置实现了风险收益的二次平滑;
二是精选优势品种,FOF凭借专业的投资机构和科学的基金分析与评价系统,能够更有效地从品种繁多、获利能力参差不齐的基金中找出优势品种,精中选精;
三是降低投资者门槛,通过购买一篮子基金产品,投资者可轻松参与门槛较高的优质投资项目(比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四是省时省心,对稳健型投资者或没有时间打理基金组合的投资者而言,FOF通过优选投资组合帮助投资者解决基金筛选的难题。
1.基金中基金的起源
FOF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其最初形式为投资于一系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合。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门槛较高,大多数投资者无法企及,于是就有金融机构发行了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 of Funds,PEFOF)以降低投资门槛。第一只证券类FOF就是由美国先锋基金(Vanguard)于 1985 年推出的,这只共同基金FOF,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类基金,30%投资于债权类基金,投资标的均为公司旗下的基金。基金推出后大受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先锋基金旗下其他基金的销售。1986 年年末,先锋公司旗下基金规模增长 44.23%。
1987 年,美股经历了 2 年的疯狂后,遭遇了一次惨烈的股灾。这促使投资者开始思考如何根据市场的不同情况配置不同种类的基金。公募基金在股灾中也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基金类型在此时期快速增多。市场多变性与基金的多样性促使投资者产生了基金筛选需求,自此FOF的发展有了客观驱动因素。
同一时期,美国开启了养老金 401(K)计划,该计划主要采用雇员与雇主共同缴纳养老金的模式,为之后养老金规模扩大以及入市都打下了基础。养老金资金对风险敏感度极高,FOF分散风险、追求稳健收益的属性与其需求不谋而合。401(K)计划无疑刺激了FOF基金的发展,FOF基金真正开始走上了发展之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由固定待遇型计划逐渐向固定供款型计划转变,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养老金计划入市。根据美国投资公司行业协会(ICI)统计,约 60%的退休投资计划参与者(以退休为目标的定向投资计划)持有目标日期FOF基金(Target Date Fund,以固定日期为目标的定向投资计划)。这部分资金在固定的时间点提取,为基金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996 年,美国出台的全国证券市场改善法案取消了对公募基金公司发行FOF产品的限制。同时,经过 10 年的长期牛市,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资本市场的火热程度达到了巅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资本市场的高收益与基金行业的壮大为FOF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多的底层资产。在此期间,FOF基金的管理规模占共同基金总规模的比重进入 1%的数量级。
2000 年至今,共同基金FOF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自 2000 年开始,FOF基金数量增长了 627%,管理规模扩大了 3 014%。经过了 1990 年前的萌芽与 20世纪 90 年代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与市场准备,共同基金FOF的土壤真正成熟了,并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401(K)计划也称 401(K)条款,401(K)计划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401(K)计划是指根据美国 1978 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 401 条K项条款的规定制订的计划,1979 年得到法律认可,1981 年又追加了实施规则,20 世纪 90年代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美国诸多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
401(K)条款适用于私人企业及部分非营利组织。其目的是鼓励企业雇员增加长期养老储蓄资金,主要优势在于税收优惠政策,不仅雇主缴费能获得税前扣除,雇员缴费也在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只有当个人账户资金被取现或退休领取时,雇员才缴相应的税款。因此,401(K)对雇员来说具有税收递延的效果。
401(K)条款规定,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 401(K)个人账户,员工每月可以提取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资金存入该账户,大部分企业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往这一账户存入相应的资金。员工在退休前,一般不得领取计入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资金,但可以用作投资。企业向员工提供至少 3 种以上不同的证券投资组合,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完全归属员工 401(K)账户,投资风险也由员工自己承担。当员工退休后,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401(K)账户资金。
401(K)计划自推出以来,迄今为止已走过 40 多年的发展历程。该计划从美国企业养老金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补充性的养老计划快速崛起为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根本原因在于其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潮流,契合企业养老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401(K)计划的大发展也促使美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资料来源:根据焦健于 2013 年 3 月 18 日在新华网发布的《美国 401(K)计划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整理)
2.基金中基金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早期的公募基金不允许买卖其他基金份额,直到 2014 年 8 月 8 日开始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取消了基金持有其他基金份额的限制,才确定了FOF的合规性。
2015 年 8 月颁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养老金增加包括股票和基金等在内的新投资途径,允许养老金入市,为FOF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2016 年 9 月 11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 2 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简称《基金中基金指引》),为公募基金进入FOF业务设定了基础框架。2016 年 10 月 21 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基金中基金(FOF)的基金经理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基金中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条件进行细化,意味着公募FOF细则已经基本完善,公募FOF的诞生与发展由此拉开了序幕。截至 2022 年 10 月 28 日,全市场已有 355 只FOF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已超过 2 000 亿元。定期报告数据显示,FOF持有人户数已从2019 年年底的 150 万户增长到 2022 年 6 月底的近 900 万户。
《基金中基金指引》明确对FOF的具体运作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
一是明确FOF是指将 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的基金。
二是强化分散投资,规定FOF持有单只基金的市值,不得高于FOF资产净值的20%,且不得持有其他FOF。除ETF联接基金外,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FOF持有单只基金不得超过被投资基金净资产的 20%,被投资基金净资产规模以最近定期报告披露的规模为准。
三是不允许FOF持有分级基金等具有衍生品性质的产品。
四是要求除ETF联接基金外,FOF投资其他基金时,被投资基金的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 1 年、最近定期报告披露的基金净资产应当不低于 1 亿元。
五是减少双重收费,要求基金管理人不得对FOF财产中持有的自身管理的基金部分收取FOF的管理费;基金托管人不得对FOF财产中持有的自身托管的基金部分收取FOF的托管费。
六是如果FOF与所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为同一管理人,在参与被投资基金的持有人大会时,FOF的基金管理人应代表FOF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行使相关投票权利。
七是为使投资者能够对FOF运营状况做出客观判断,减少信息不对称,要求FOF的投资风格应当清晰、鲜明,强化信息披露。
八是规定FOF应当采用公允的估值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基金资产的价值变动。
九是明确基金公司开展FOF业务的组织架构,应当设置独立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制定业务规则和明确相关安排。
十是强化相关主体责任,要求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相关主体,应做好估值核算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基金平稳运行。